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672 5
2007-07-22
7月19日《北京晨报》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信息公布于众,包括欠债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欠贷金额本息总计3715万余元。据悉,这些拖欠贷款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西部和内陆地区。

  作为商业银行,催收债务无可厚非,但必须意识到,银行与贫困大学生的债务关系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银行催债方式欠妥,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使欠贷成为“死账”。笔者认为,银行在催债时一定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欠贷大学生要仔细甄别,哪些欠贷大学生是有钱不还,哪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是前者,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催债措施,甚至可以配以一定的惩戒措施。如果是后者,银行在催债时就要更慎重。虽然说拖欠者中不乏稳定收入的,但要承认,这毕竟只是欠贷大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欠贷大学生是不会拿个人信用做赌注的。

  其次,不要把催债变成逼债。工行此次公布欠款学生各种信息,难免给人逼债的感觉,而且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欠贷大学生如果不及时还款,今后个人信用还有可能受到影响。因此,银行一旦把催债变成逼债,就可能引发几种不良后果:一是,欠贷大学生认为银行已经把自己曝光,破罐子破摔,本想还钱的想法也改变了;二是,欠贷大学生被逼急了,还有可能改名换姓,银行找不到欠款人,催收的债务也有可能泡汤。

  再者,银行单方面公布“黑名单”缺少法律程序支撑。正如律师指出的,解决合同纠纷最好通过法律途径,“即使找不到人,法院可以公告送达,缺席审判。通过法院的执行更合乎法律程序”。这方面已有先例。

  最后,解决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难题要靠政府作为,更要有灵活的机制。因此,如果能有效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就会大大减少。在这方面,上海已经开始尝试:毕业后自愿选择去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的贫困大学生,其在大学就读期间所借的助学贷款将由政府代偿。

  目前,追讨拖欠的助学贷款已成为一个难题:一方面,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银行面临收不回贷款的难题;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欠贷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而无力偿还贷款。因此,无论是学校扣压未还清助学贷款大学生的毕业证,还是银行公开欠贷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举措,都要格外谨慎,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原载《齐鲁晚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22 09:08:00

"对欠贷大学生要仔细甄别,哪些欠贷大学生是有钱不还,哪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予以区分,谈何容易,银行有这样的人力、精力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2 10:17:00
对于银行向欠债的大学生催要欠款的问题,我感觉1、作为商业化的银行来说,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保值增值,而不能要求他们象政府部门那样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他们追讨欠债是应该的,也是可以理解的,2、作为欠债的学生来说,我们要具体分析,对于那些有钱不还的人,应该坚决的公布他们的欠债信息,而对于那些虽然大学毕业了但是没有找到工作,仍然没有钱还的同学,我想可以通过政府的制度设计莱给他们一定的帮助,比如象楼主的帖子中提到的,在上海,欠费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可以到西部去服务,这样的话政府帮助其偿还债务。3、作为政府一方,他们应该检讨教育制度中的问题,包括高学费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高校招生的问题等等,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制定一种制度的时候要考虑的周到些,完善我国的大学生资助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2 14:43:00
向大学生“逼债” 披露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被“广而告之”将会给这些公民带来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这些信息很可能被人利用牟利甚至犯罪(例如制作假身份证等等),虽然这种“信息隐患”不是公布者的初衷。但考虑其法律后果,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2 16:47:00

晕死,毕竟借钱的时候已经说明白是借的.怎么又不还的道理呢???

当然手段上可以换一下.

在美国,是分期给的.一个月的钱就是几十美圆,和供台普通的车差不多.

在澳大利亚,是年收入低于2万的可以暂时不还.

但是钱是必须要换的,这可是没有任何借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2 16:4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