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5416 14
2007-07-24

2007-07-17 | 学好新制度经济学需要哪些知识?

接网络问答专业问题之二

回复:我认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的途径是类似的,而没有成为专家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下面是我针对制度经济学领域提供的建议:

(1)夯实理论基础,学好高级微观、中级宏观、高级计量;

(2)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学好高级博弈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微观计量、制度经济学等;

(3)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全部重要专著和手册:包括诺思、哈特、格雷夫等人的专著,以及《产业组织手册》三卷、《新制度经济学手册》;

(4)掌握本领域15篇(以前我说30篇)最重要论文的全部模型推导过程;

(5)阅读300篇本领域的正式论文和工作论文;

(6)其他:争取每天读一篇论文,知道本领域每个国内外大牌经济学家的主页和主要论文,认识本领域国内所有有竞争力的同龄人;

(7)读博士期间,争取发表一篇《经济研究》或《世界经济》或《经济学季刊》,准备一篇英文工作论文,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参加至少一次中国经济学年会或者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8)涉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相关学科,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特别是财经类新闻。

来源:聂辉华搜狐博客http://doctornie.blog.sohu.com/

在聂辉华发的贴子里面,号称学好制度经济学的八大武器。
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因为作为一种制度经济学或者任何一个经济学分支的专业培养,这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作为一种博士培养方案或者说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这却有重大失误,这正体现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失败。
在学科专业分化越来越细的今天,确实无论哪一个人都不可能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罗素、皮尔逊、哈贝马斯等那样在各个领域都精通。但是这种逐渐细化的专业与学科分化,却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使得在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看问题的时候容易从其一个狭隘领域出发,不能从世界与科学整体出发来思考一些更为整合性,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导致按照目前这种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可以说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却缺乏对于各种学科进行整合的能力。
而与学科分化越来越细相抗衡的一个科学发展趋势是,不同学科之间也越来越需要整合,这种整合不是所谓交叉学科,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大范围整合,只意味着两三个学科的小范围整合。真正能够对各门具体学科进行大范围整合的是系统科学。因此,在一个越来越专业化的科学发展趋势下,培养学生的系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整合各门具体学科的能力,正好是与专业化培养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件事情,或者说科学越是专业化,越是需要培养系统科学的整合思维能力,只有这样能够弥补科学专业化所带来的严重的副效应——狭隘的专业视角,只知道少数领域,而对于整体科学状况缺乏了解,对于科学整体缺乏思考。
从某一具体学科出发,对其它学科进行相关思考,就好象在聂辉华八大武器的最后一点,列上一些历史学、社会学等,这本身没有错,但是很明显,作者这里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从某一种具体学科出发,对于其它学科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而已,这与从系统科学本身出发,或者说从某一种具体学科出发,上升到哲学与系统科学,然后再扩展到其它相关的具体学科,这两种思路是根本不同的。其核心区别就是,是否需要以哲学和系统科学作为思维的中介,是否以普遍性作为具体科学创新的中介。
制度经济学八大武器开出的培养模式,仅仅涉及到从具体学科到具体学科的思考联系,这与从具体学科上升到哲学与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然后再扩展到其它具体学科的思维方式是根本不同的。在制度经济学八大武器的学习建议里面,并没有认真强调哲学与系统科学思维的培养,其思维本质上,就是从一点出发来观察世界。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思维的关键不仅仅是从一点出发来观察世界,而且更需要从整体世界出发来观察某一点。
从一点出发试图洞悉世界,与从世界出发来洞悉一点,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必须的。但是聂辉华的制度经济学八大武器中所提出的学习方式,只涉及到前一点,对于后一天却完全忽略了。这显然是与其作者本身缺乏系统科学思维方式有关。也是目前中国高校培养人才的典型模式所得到的结果。也就是说,目前中国高校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多就是“学好制度经济学八大武器”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从一点观察世界的人才,而根本不可能同时是从世界来观察某一点的人才。
在从一点出发来观察世界与从世界出发来观察某一点,我强调二者都重要,但是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来看,后一点比前一点更加重要。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批判“学好制度经济学的八大武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30 16:12:00

事实上,归纳和演译本来就是人的两种逻辑思维模式。

人家说学好制度经济学,当然是从这个需求来说的,又没说学好世界学。

你说的太共产主义,或者说,太玄乎。“旗帜鲜明”也不是学术和学习应当常挂在嘴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1 09:41:00

“从一点出发试图洞悉世界,与从世界出发来洞悉一点”

说白了就是哲学中的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诚如2楼所言,归纳和演绎本身就是人的两种逻辑思维模式,在人们的日常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

聂博士所说的是学习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就培养这一方面的人才而言,个人以为,这一知识储备堪称丰富了。本科、硕士阶段一直在强调“博”,在博士阶段应该突出“专”了。由点及面,以一点(自身的专业领域)为圆心,向周围(其他相关领域)拓展,这是一种大大降低学习成本的方法。至于由面到点,这一与之对应的思维方法,个人同样认同,只是楼主所说的面,即所谓的系统科学思维,似乎有些大而无当了,也许理论上能行得通,但现实中由于高昂的执行成本,恐怕难以开花结果吧。

专业化的培养模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结构呈现出较高的单一化。个人以为,目前较好的弥补方式也只能是以点带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前者的问题固然严重,但后者的问题可能就是灾难性的了。试图用一种思维框架/模式去整合所有学科,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若真要为之,只会吃力不讨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1 15:43:00

请问谁把我的这个贴子的最开始的部分删了呢,是版主还是聂辉华呢。

本人所提出的全面培养计划,里面有邹恒甫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数理金融与数理经济实验班的课程设置。

你们人大经济学院既然开设了经济论坛,就应该允许大家说话啊。凭什么无故把我的贴子删了。而且往往就是删除最重要的观点部分,很明显,在我的全面培养计划里面,较为合理的阐述了理想中的经济学人才培养计划,难道是某些人看了以后,觉得说到了他的痛处,就把之删了吗。这样也太专制了吧,太霸道了吧。

我应该找谁说理去,如果人大经济学院是这样的不让其它学校的学生说话,那么还公开开设论坛做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1 16:05:00

我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人大经济论坛的有权之人了,为什么我发的贴子屡次被删,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全面培养经济学人才的培养计划的观点被删.

难道是有人不愿意我说出自己的关于经济学人才培养计划的观点吗,是某些人觉得自己的培养方式不行,怕自己的培养方式被人批判,而这样做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5 09:29: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7-31 16:05:00的发言:

我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人大经济论坛的有权之人了,为什么我发的贴子屡次被删,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全面培养经济学人才的培养计划的观点被删.

难道是有人不愿意我说出自己的关于经济学人才培养计划的观点吗,是某些人觉得自己的培养方式不行,怕自己的培养方式被人批判,而这样做的吗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没有看到你说的那部分,因此,不可能删除你的帖子。论坛删帖一般都会短信通知,拥有删帖权的也并非只有各版的版主和贵宾。

你的帖子一般都很偏激,但在制度版的帖子,本人都予以保留(不过,本人的权力有限),至于你的观点,看过帖子的网友,应该都会有所看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