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求助成功区
2764 10
2012-11-07
悬赏 50 个论坛币 已解决
RT

最佳答案

wenzhixing 查看完整内容

算了,这样太多了,直接给你贴两个文档吧 应该可以很清楚的解释LZ的问题了 顶LZ,求好评,要给力哦~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7 10:22:06
算了,这样太多了,直接给你贴两个文档吧
应该可以很清楚的解释LZ的问题了
顶LZ,求好评,要给力哦~嘿嘿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8 17:14:11
你可以查阅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上面有详细的讲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08:27:57
rosserneri 发表于 2012-11-8 17:14
你可以查阅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上面有详细的讲解的
我需要的是谁能把我的问题解决在回复贴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1:11:20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被称为“三大法宝”的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一般性政策工具。除此之外,各国中央银行还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等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也不例外,尽管我国中央银行更多地采用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和特殊体制的有别于三大政策工具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计划及限额管理,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特殊存款帐户等政策工具,但这些工具都是以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为前提,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那么,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又有何特点,它在我国的运用情况又怎样呢?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共性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从产生开始,就广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接受,并且长久不衰,成为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共性主要表现为:
  1.他们都是属于“量”的控制。主要是对信用总量的调节,以控制全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和资金成本,从而调控整个宏观经济。
  2.他们都不能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用途以及不同信用方式的资金利率。因为他们都是从量上进行调控,而不是去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经营方式。这就有两种结果,一是从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来说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自我经营、自我发展,减少了外因的干预,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经营机制。二是从国家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方式来说则仍然显得不够充分。
  3.三者调控的时效短,且都能迅速实现货币政策的要求。中央银行无论是将再贴现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调高或降低,或是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都能在短时间内对全社会市场货币供应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有较大依赖性的国家,如我国,其作用更大,时效更短。即当国家将采取紧缩或松动的货币政策,只需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就能立竿见影,迅速实现货币政策的要求,达到紧缩银根或松动银根的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1:14:15
(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成为中央银行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而且三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控,实现了中央银行全方位的金融宏观调控。
  1.三者的内涵不同
  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它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的再贴现政策,这又包括两种:其一为“抑制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时期地采取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提高再贴现成本,从而抑制资金的需求,收紧银根,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其二为“扶持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时期采取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以降低贴现成本,放松银根。另一类是短期的再贴现政策,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制订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的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和超额准备金。一般来说,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前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供求,后者则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第二,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只能是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资产不能充作存款准备金。第三,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行为。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差异,它又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政策。所谓广义的公开市场政策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ZF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ZF公债和国库券外,还买卖地方ZF债券,ZF担保的证券,银行承兑汇票等。而狭义的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主要买卖ZF公债和国库券。
  2.三者调控的着力点不同
  再贴现政策工具调控的着力点在于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它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及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另外通过对规定的票据办理再贴现来影响资金的投向,反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如我国在“五行业”、“四品种”开办再贴现业务,一方面反映国家对农业和基础工业所采取的是扶持、倾斜、鼓励的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对这些产业、行业或部门的资金投入,来引导资金的投向,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缓解我国落后产业、“瓶颈”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差距日益拉大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吸收居民存款后,一旦将其贷放出去,这些贷款或者被借款人存入银行备用或由于支付货款被销售者存入银行,这就会形成和贷款额大体相等的存款,即居民存款的“派生存款”。通过无数次的“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具有无限创造信用的能力。因此,如果不采取一种限制商业银行过度扩张信用的办法,将会引起经济的盲目增长。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因此,其调控的着力点在于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的能力,保障银行体系的正常营运。
  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具有使货币总量数倍扩张和收缩的能力,故也被称为高能货币。公开市场货币政策工具就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投入或收回基础货币,有效地扩张或收缩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因此,其调控的着力点在于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控制,来影响市场货币总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