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被称为“三大法宝”的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一般性政策工具。除此之外,各国中央银行还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等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也不例外,尽管我国中央银行更多地采用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和特殊体制的有别于三大政策工具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计划及限额管理,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特殊存款帐户等政策工具,但这些工具都是以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为前提,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那么,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又有何特点,它在我国的运用情况又怎样呢?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共性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从产生开始,就广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接受,并且长久不衰,成为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共性主要表现为:
1.他们都是属于“量”的控制。主要是对信用总量的调节,以控制全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和资金成本,从而调控整个宏观经济。
2.他们都不能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用途以及不同信用方式的资金利率。因为他们都是从量上进行调控,而不是去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经营方式。这就有两种结果,一是从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来说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自我经营、自我发展,减少了外因的干预,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经营机制。二是从国家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方式来说则仍然显得不够充分。
3.三者调控的时效短,且都能迅速实现货币政策的要求。中央银行无论是将再贴现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调高或降低,或是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都能在短时间内对全社会市场货币供应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有较大依赖性的国家,如我国,其作用更大,时效更短。即当国家将采取紧缩或松动的货币政策,只需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就能立竿见影,迅速实现货币政策的要求,达到紧缩银根或松动银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