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9年,默顿就与他的导师保罗·萨缪尔森合作发表了《使效用最大化的完整的认股权定价模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默顿于1973年(即“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提出的同年)发表在《贝尔经济学杂志》上的《理性期权定价理论》,在这篇论文中默顿提出并推广了“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因此有人认为布—斯公式更应成为“布莱克—默顿—斯科尔斯”。默顿对布—斯公式的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布—斯模型假定无风险收益率r为常数,实际情况是收益率在期权有效期内呈随机波动,默顿提出了更贴近现实的可变利率模型;(2)、布—斯模型假定标的股票在期权有效期内不分红,而现实中分红、除权现象时有发生,默顿通过一种连续分红方案解决了标的股票支付红利的期权定价模型;(3)、针对布—斯模型研究的仅为欧式看涨期权,默顿先讨论了一般均衡条件,又根据欧式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平价关系,导出了看跌期权定价模型;在1976年发表的《标的股票收益非连续时的期权定价》一文,默顿指出股票收益是由“维纳过程”引起的连续变动和“泊松过程”引起的跳跃变动共同作用的。在建立了股票价格波动性后,他又证明了期权价格的波动性,进一步发展出一个包括连续性和纯粹跳跃性在内的修正模型。
金融交易的核心技术是对所交易的金融工具进行正确的估值和定价,定价理论和金融市场的实际操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推动了全球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期权定价理论也成为经济学方法论从以哲学思辨和历史描述为主向定量描述和模型检验为主过渡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