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8日,内地已有28个省(区、市)公布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市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30,205元( 人民币,下同)。总体来看,22个地区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超过了内地平均水平,而26个地区的增幅均高于当地的GDP增速,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0,19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名义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 根据各省(区、市)公布的最新数据整理发现,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8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内地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最高为30,205元,是唯一突破3万元的地区;北京、浙江分列二三位。 中西部增长较快 分地区来看,排在前九位的省份均为东部沿海省份,而居于榜单末尾的省份均为中西部地区,显示东西部收入差距仍然较大。青海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5.36元,排榜末。 从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在28个地区中,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最高,达14.69%。 分地区来看,中西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东部地区。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河北、天津6个地区增速低于内地平均水平(13%)。专家认为,这与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普遍放缓有关。 前三季同比增1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初步测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而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过了GDP增速。横向比较发现,北京等26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均「跑赢」了当地的GDP增速;重庆与天津则分别为持平及低于GDP增速。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前三季度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的原因主要还在于经济增长。此外,今年财政政策在转移支付方面的投入逐步提高,补贴、税收返还等力度有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