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09 4
2012-11-22
2012年11月19日傍晚,贵州毕节天降冷雨,街上行人口呼白气,急于寻找各自遮寒的归宿。四天前,一个同样寒冷的雨夜,五名流浪儿童也找到了他们的归宿。他们钻进一个垃圾箱,试图熬过那个漫长的夜晚。

  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孩子们生起了一个火盆,然而却没能等来温暖的世界。

  五条幼小的生命就此终结。生前,他们如同城市里漂浮的灰尘,无人在意;死后,沉痛的事实却刺伤了千万国人的心灵。都市的霓虹灯照不进垃圾箱内,到底还有多少被我们忽略的角落?

  我们追踪五少年的生前轨迹,寻觅他们的童年。这些拼凑起来的时光碎片,是孩子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纪念,也是留给我们的一道严肃考题:到底要怎样做,悲剧才不会重演?

  “孃孃,快点整碗土豆给我吃,我太饿了!”

  他们生命的最后终点,是一个白绿相间的铁皮垃圾箱。

  垃圾箱放置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拆迁工地的旁边,四周野草蔓蔓。从事发地步行几分钟,便是毕节学院,当地一所著名院校。学院两侧,小商贩沿路排开。他们也成为五少年生前的最后见证者。

  11月11日前后,少年们第一次出现在商贩们的视野中。五名小孩个子都不高,身材瘦弱,明显营养不良。孩子们脸上脏兮兮的,看上去像是几个月未洗脸,手臂和指甲缝里满是泥垢。他们衣着单薄,裤腿稀烂,脚上的鞋子也是杂乱不堪,有人穿着绿色水胶鞋,有人则穿着破旧的运动鞋。

  学院附近区域,成为孩子们活动的主要地点。他们整天在这一带徘徊,从早晨9点多一直到晚上12点,有时一晚来回走好几次。

  烧烤摊主老孟说,孩子们是分两批出现的。11月11日,先来了3名小孩,过了两天后,小孩的队伍增至5人。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用当地方言窃窃私语,时不时爆发笑声。

  几年前,这一带也曾出现过流浪儿童,那些流浪儿看见行人就跪下来,“叔叔”“阿姨”地喊着要钱。但是没人看见这5个孩子要过钱。

  不过,他们也会拿东西。比如,经过路边水果摊,有的孩子会顺手扯一两根香蕉,或者拿一个柿饼。“太可怜了,我们都不吼。”卖糖果瓜子的老杨说。有的摊主还会主动给点吃的,他们拿了就走,也不怎么道谢。

  11月12日,几名孩子跑到不远处的公路桥桥头捡硬纸壳。这与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形成了竞争。她开玩笑:“给我嘛。”孩子不肯:“我们要卖钱。”

  纸壳最终没有全部卖钱。老孟说,那天晚上,他看到孩子们蜷缩在2路公共汽车终点站候车亭内。那些纸壳成为了被子。当晚,毕节气温只有零上几度。

  毕节地处山区,夜晚寒风刺骨。孩子们开始不断变换住所。从拆迁工地的窝棚、公交站、最终他们选择了路边的垃圾箱。那是一个刚编号投入使用不久的垃圾箱。垃圾箱约1人高,宽约1米3,孩子们可以蜷缩着挤在里面。

  11月14日,有人深夜从垃圾箱附近经过,听到里面传出了孩子们的聊天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22 20:01:13
谢谢分享,但是感觉有点恐怖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20:04:15
感谢郭嘉。感谢认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20:08:47
让我想起了三毛流浪记     现在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20:26:3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