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812 1
2012-12-18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未解决
R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19 22:20:24
《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2版)》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关于“黑龙江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第15个年度报告。
  2011年,黑龙江省在“十二五”、规划“双倍增”目标的激励下,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千人问卷调查显示,民众对黑龙江201、年的经济形势总体评价较好。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在稳定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中寻求平衡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黑龙江省要坚持好发展、快发展的目标不放松,以“八大经济区”建设为引领,推进经济持续发展。
目录
总报告
1 龙江崛起在此时一一黑龙江省走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
一 黑龙江省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位次大前移
二 黑龙江省特色城镇化路径实现大创新
三 黑龙江省多条战线和城市经济大跃升
四 黑龙江省科学发展已步入提速大轨道

调查篇
2 201 1年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
3 解决黑龙江省科学发展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研究
4 黑龙江森工林区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5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6 黑龙江旅游名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7 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研究
8 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投融资对策研究
9 “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业发展及2012年发展预测
10 2011—2012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形势问卷评价

行业篇
11 2011~2012年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分析与预测
12 2011~2012年黑龙江省投资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201l~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4 2011~2012年黑龙江省服务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15 2011~2012年黑龙江省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与预测
16 2011~2012年黑龙江省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预测
17 2011~2012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18 2011~2012年黑龙江省劳动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19 2011~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预测
20 2011年哈尔滨市宏观经济分析及2012年工作重点的思考
21 20111~2012年黑龙江省财政形势分析与预测
22 2011~2012年黑龙江省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

国际篇
23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形势分析与预测
24 新形势下推进黑龙江省对俄合作战略升级之思考
25 黑龙江省与俄东部地区经贸合作分析与预测
26 2011~2012年黑龙江省与日本经贸合作形势分析与预测
27 2011~2012年黑龙江省对韩经贸合作形势分析与预测
28 黑龙江省对俄旅游纪念品市场研究报告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二)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金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扶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结构性减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有利于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我们要充分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效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财政政策和资金更多地起到引导的作用。切实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更多地运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以奖代投等手段,把ZF资金和社会资金结合起来,更多地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黑龙江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
  (三)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黑龙江省农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实现新突破。要加快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一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强化资金支持。省财政应按照中央“三个始终高于”的要求,采取调整支出结构、整合资金的方式,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持续稳定增长,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工商资本和农民加大投入,形成现代化大农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要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增强示范作用。三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杂粮、果蔬、花卉、苗木、食用菌、饲草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实施绿色食品精品战略,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畜牧业,要坚持生产与加工并重,调整种养结构与打造品牌并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吃干榨净出精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四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认真总结推广省级重点示范村经验,创新建设模式,实施以奖代补,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逐年尽快减少贫困村、贫困户。坚持走各具特色发展路子,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园区共建,分头招商,优势互补,税收分成,加快发展强县产业,不断增强县级经济实力。通过考核奖励工业、财政、民生、总量增幅等四个方面的“十强县”,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

参考来源:http://book.360buy.com/10905437.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