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经济地理的,其他方面不敢评论,不过您第14条“中国商品房的政策底线”是我所学的专业,里面有些问题:
1 原文:“现阶段房地产业普遍较冷场,是由于富人已经有了住房,中间阶层住房也基本饱和,另一方面人们仍有观望思想,我们不能由于暂时的市场冷却,作为放宽住宅鼓励形式的买卖,更不能鼓励富人购买二套、三套住房。”
问题:您要知道,富人已经有了住房,中间阶层住房基本饱和,并不代表房地产业普遍冷场,相反他们的购房需求正在不断被刺激。在刚性需求的背景下,房价总体趋势依然是在不断上升,只不过有波动而已,现阶段最优策略依然是增加购置房产,富人购买两套三套是其理性的选择,不需要任何鼓励的。
2 原文:“有一项政策还未进入人们的理念,就是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低层人士的需求,建议国家采用住房抵押货款方式,采购一部分保障性住房,一方面可以缓解房地产企业还贷款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满足了生活在底层家庭的需求,我们应该把政策底线放在ZF采购上,而不是扶持有购买能力的人购置房产。”
问题:您可能没学过城市经济学,这是对住房政策的最常见误解。说得通俗一点,我把“ZF采购”叫“补砖头”的政策,“扶持有购买能力的人购置房产”叫“补人头”的政策,在供需两方的住房政策经济模型中,如果ZF追求政策效率,后者比前者要会更有效率,即更快达到同等效用水平,具体推导过程我就不写了。
3 原文“这样通过资金置换式使银行与房产开发商及建筑企业产业群得到整体性解脱,我们知道,如果房产没法卖出,不仅伤害到房产企业,而且会波及承揽开发任务的建筑企业产业群,在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考虑ZF采购这一底线,以发放建筑产业群货币的流动性。”
问题:您要知道,在考虑房地产融资过程和其货币流动性方面,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紧缩信贷政策起到的是长期主导的根本作用,而不是资金置换的表面现象。随着银行审查力度加强,信贷额度紧缩,开放商很难拿到钱,造成资金成本上升,助推了房价上涨,我专门做过这方面的时间序列分析;退一万步讲,房产没法卖出,伤害到房产企业和建筑企业,就一定是坏事吗?用ZF采购去救助资金周转无力的开发商就是好事吗?2006年当时全国最大的天津顺驰地产被路劲基收购,是因为它胃口太大,用两处房产开发资金去弥补9处房产开发的漏洞,2个锅盖要去盖住9口锅的悲剧。所以,房产没法卖出,不要总归结于ZF的行动不够。
您能写这么长篇的文章确实佩服,毕竟我自己的专业也只够资格去看这一条,不过大体来看您有些偏凯恩斯主义,相信ZF有主导的力量和方法去改变经济现状;我个人有些偏自由市场经济,尽管有失灵的时候,但也相信市场的调节作用比ZF调控更顺从现状。最后,希望这些建议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