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7-8-6 09:47:00

二是盯死物价。让国内保持稳定的、接近零的通胀率,好让国内的生产和生活有一个可信赖的价值尺度。这样做的同时,也就得让外汇自由流动,让汇率自由浮动。对大国来说,无论从经济上考虑,还是政治上考虑,都似乎更合适这样做。

我更支持这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14:23:00

  人民币的价值是被人为低估的。所以我国物价水平偏低。现在的情况是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外币买走,买走多少外币的物品就会在国内市场剩余多少本国货币,相对来说就是本国市场的货币过剩,通胀也就反应了这种情况!

  新人,请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16:33: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7-8-5 13:48:00的发言:

香港大学的肖耿有一篇《通胀还是升值》的短文可能对这个问题阐述的还算比较清楚

对这个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引申出来的东西:不升值出口部门果然就能保持价格竞争力?升值后如果外币价格不变,结汇后的收入和利润将减少,但如果不升值,基础要素价格因此上涨(如果要素价格上涨果真是因为汇率低估造成的话),即便收入不变,成本的上升同样能导致利润减少

我也觉得在商品价格和结汇这个地方似乎有值得思考的地方,至少我还想得不太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17:2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8-6 7:49:00的发言:

要实现固定汇率,无非要做到两条之一:(1)禁止货币自由兑换——即资本非自由流动,(2)央行承诺以某一不变汇率无限制兑换本币与外币——即非自主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外生)。如果做不到这两条之一,固定汇率无法维持。

仅此即可说明那个三角的“不可能”性。

记不太清薛兆丰的例子。扩充一下,我这样理解:

假设我是某学校食堂的老板。学生要来我这吃饭,首先须用人民币换取食堂饭票,。学生随时可以来兑换饭票,或者拿饭票来退钱,我不问他们换了之后做什么,也不限制兑换的金额。如果有学生用我的饭票在文具店买铅笔,文具店老板再拿饭票来向我换钱或购买食堂的饭菜,完全没有障碍。
此时,饭票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资本自由流通),兑换的比例也是确定的(汇率固定),饭票之所以可以买文具,是因为它和人民币之间有着非常确定的兑换比例。也就是说,作为食堂老板的我不能实现“货币政策”——每一元钱饭票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民币的价值,我不能通过控制饭票的发行量来调整饭票,使其升值或贬值;
假如我在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的情况下,自己拿着饭票去买东西,等到别人拿着它来换钱时我却拿不出足够的钱,那么之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就被破坏了。如果,我承诺兑换的比例,但真正兑换时不能每个人都随时、自由地兑换(因为我不可能有足够的人民币),也就无法实现饭票与人民币的“自由流通”了;
这时,如果拥有饭票人,愿意以较低的兑换比例和向我换回人民币,我同意了,就重新实现了“资本自由流通”,我也实现了“货币政策”——我没有按照收到的人民币金额来发行饭票,转而拥有的独立的发钞权——但不可能再用原来的比例做兑换的价格了,此时汇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17:39:00

31楼所支持的,就是放弃固定汇率,实现自由流通和货币政策。

但物价之“物”为何物?如果苹果的价格上升了,你怎样确定,是它的出口增加造成的,还是人民的胃口改变所致,或者乃其生产供应方面的原因?你要调整货币量来保持苹果的价格,会不会导致椰子、龙虾的价格的改变?如果某一品牌的苹果价格上升了另一牌子的却下降了,你当怎样权衡?

这些又都是政策实施时需要具体面对的问题。

31楼写成21楼了,改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8:10: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19:06:00

有道理,央行本应该以稳定物价以已任,而不是汇率问题,央行应该改正其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20:11:00
钉死哪个都不好,只能是有所侧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21:59:00
一定的通胀水平是必然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跟失业率是反比的,不可调和的,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就业率,就会加快通货膨胀。现在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口也不断增加,理所当然有通货膨胀,除非经济衰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22:50:00
以下是引用wenpan9933在2007-8-4 15:59:00的发言:

自然解除外汇管制和让汇率自由浮动也是非常危险的,金融开放很容易对中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体系垮了,中国经济自然也垮了。但相对而言,通货膨胀的危险性还没有这么大。因此,在是否解除管制方面,中国只能如此了。

同意,中国虽然是贸易的大国,但是中国是金融小国,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世界金融体系的冲击,金融小国如果对于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7 01:40:00
中国应该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7 13:52:00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国外游资就等着中国提高汇率来挣钱呢,那时他们挣了钱跑掉,中国经济也就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7 15:02:00
呵呵,的确是蒙代尔三角,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只能取其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7 15:42:00

回4楼

如果不增发人民币的话,就维持不了汇率(人民币会大幅升值)

也就是所谓的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一对矛盾,两者不能兼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1:46: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2:48:00
近年来,国际商品的美圆价格大幅度上涨,比如石油从2003年春天不足30美圆一桶涨到70美圆一桶,而人民币对美圆区区7个百分点的升值。汇率目标是实现了,但是,通货膨胀输入了。控制通货膨胀的好方法就是让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目前,采用拉高利率的政策,只是保持存款实际利率少负一些,使存款人损失少一些。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没有多大效果,某种程度上,是加剧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利息是财务费用,记入企业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的其他作用还有支出转换,更多利用外国资源,减少经济增长对本国资源的过度依赖,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3:26:00

唉,90年代的政策是很有问题的。

中国社会总是一个很难的应用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6:20:00

新手,着实不很明白.主要看来还是央行不能少人民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6:43: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7-8-4 13:29:00的发言:

"由于我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制度,央行必须发行足够多的人民币兑换外币,因此通胀就不可避免。"

上面说的,是结论,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多发人民币,不多发,甚至少发,为什么不行?有什么结果?

问题不在于货币的多发或少发,而在于从出口的角度来考虑,在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水平。那么,为什么要维持这个汇率水平呢?那是因为中国出口产品的利润率太低,无法承受汇率升高而造成的成本上升。

因此,归根到底,是中国经济仍然比较脆弱,创新水平与程度不足,在国外不能在较高价格水平下销售。

这样就陷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低汇率使国内货币泛滥,另一方面,又不容许较大幅度的升值以抑制货币泛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9:19:00
同意3楼的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20:12:00

不错的帖子,学到了不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20:22:00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由于我国的结售汇制度,央行必须用人民币买回多余的外汇,这样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又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数倍的货币供给量,这样在货币需求变化不大情况下,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从而增加了总需求,根据as-ad曲线,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引起价格的上升,即通后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9 00:02:00

日本20世纪末期经济的衰退就一部分原因就是迫于美国财团压力 日元升值引起的

现在国内存在大量热钱 如果不适当的控制下汇率 可能就回出现日本上世纪末期的情况

小弟是新手 不知说得是否有理 请大家原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9 07:55:00
以下是引用小安天涯在2007-8-8 20:22:00的发言: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由于我国的结售汇制度,央行必须用人民币买回多余的外汇,这样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又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数倍的货币供给量,这样在货币需求变化不大情况下,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从而增加了总需求,根据as-ad曲线,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引起价格的上升,即通后膨胀,

外汇如果不用于回购外国货物,那就与假币无异了。必须通过进出口平衡来解决问题。为什么美国人懂得滥印美元来圈中国货物,中国人却那么乐意廉价输出自己的资源呢?

说到底,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仍然那么脆弱,脆弱到依靠廉价输出自己的产品与资源才能生存的地步。为什么中国的产品就不能坚挺到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多卖些价格,获得高一些的利润率?要知道,抵抗汇率波动的根本办法就是形成自己独特的具有相应自然垄断力量的产品。而中国恰恰在这方面最薄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9 09:59:00
请板主指教一下物价 ,汇率,经济得关系。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1 10:08:00
别的不知道,只知道物价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1 17:23:42
我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犹如一种沉没成本,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汇率的稳定有益于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以及吸引海外投资。
   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时,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给我国国内种下了恶果,为保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以国内通胀为代价。如果现在转换策略,那么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遭到重创。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实行自由汇率制能否在实现崛起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尽管沉没成本不是当前做决策的理由,但我国是个大国,在规模优势的同时,要注意尾大不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2 13:18:14
新手真靠谱
紫苏岩 发表于 2007-8-4 17:00
中国处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如果还要减少人民币的发行,就会使国内的升值压力加大,而国内投资过热的情况可能不会削弱反而上升,貌似会形成泡沫经济吧,好像美国是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扭转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事实来减轻国内财政赤字,因为有大量的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为了保持汇率稳定,所以才要发行足够多的人民币吧。因此,目前的情况应该是保持一定的通胀率比较好吧。
不知道我的话矛不矛盾,我是新手,想问题比较浅,请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2 13:24:23
国内通货膨胀啊,当然要注意结构性货币调整
hhj 发表于 2007-8-8 16:43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7-8-4 13:29:00的发言:
"由于我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制度,央行必须发行足够多的人民币兑换外币,因此通胀就不可避免。"
上面说的,是结论,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多发人民币,不多发,甚至少发,为什么不行?有什么结果?
问题不在于货币的多发或少发,而在于从出口的角度来考虑,在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水平。那么,为什么要维持这个汇率水平呢?那是因为中国出口产品的利润率太低,无法承受汇率升高而造成的成本上升。
因此,归根到底,是中国经济仍然比较脆弱,创新水平与程度不足,在国外不能在较高价格水平下销售。
这样就陷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低汇率使国内货币泛滥,另一方面,又不容许较大幅度的升值以抑制货币泛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2 13:31:25
有眼光哦,超越他
hunter_tong 发表于 2007-8-5 13:48
香港大学的肖耿有一篇《通胀还是升值》的短文可能对这个问题阐述的还算比较清楚
对这个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引申出来的东西:不升值出口部门果然就能保持价格竞争力?升值后如果外币价格不变,结汇后的收入和利润将减少,但如果不升值,基础要素价格因此上涨(如果要素价格上涨果真是因为汇率低估造成的话),即便收入不变,成本的上升同样能导致利润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2 13:44:43
肖耿:通胀预期不足致汇率升值压力陡增2010年04月01日21:32 来源:
手机免费访问:hexun.com 好文我顶(0)



  和讯消息 4月1日,CCER论坛“人民币汇率政策专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指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攀升,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对于通胀的预期不足,劳动生产率无法消化实际的通胀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各方的压力也就全部被集中在了汇率问题一焦点之上。

  而谈及中国的天量外储,肖耿指出,中国的外汇储备,尤其是对美元的外汇储备是有泡沫存在的,在未来,我们应注意汇率对资本存量的影响,长远看来,美元贬值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未来人民币迫于压力升值的话,这一部分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他建议,未来的中国老百姓在分配他们的储蓄投资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账户上不应该只有一种货币,除了人民币之外,也应该应该有一些美元和欧元,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分摊汇率波动造成的投资风险。  肖耿认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攀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收入上涨的幅度不大,而现行对于通胀预期上升的统计方式并没有把房价和资本市场的上涨幅度计算在内,所以并不准确,这使得我们的通胀压力不能通过劳动生产率来消化,反而全部集中在汇率问题上面。除此以外,中国居民对通货膨胀容忍度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汇率升值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肖耿还解析到,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汇率上升的理论对于中国来讲,并不一定成立,因为我们的就业率并不充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造成了供需市场的扭曲,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上如果完全实行汇率市场化的话,不但不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反而会造成财富两极化等一些新的问题。




【作者:周红艳 来源:和讯独家】 (责任编辑:赵春华)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7-8-4 10:45
这篇文章,看过,有个问题请大家指教:中国经济实力增加,外国对我国的商品与服务需求增加,对人民币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一定会引起通胀?央行少发一点人民币不可以减小通胀吗?
薛兆丰2003年10月18日《互联网周刊》
我一向赞成“解除外汇流通管制”和“让汇率自由浮动”两者在中国并行。三个月前,人们在争论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时,我写好一篇文章,但因为好几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在转谈通胀了。事情就是这样接踵而来。
那篇文章的大意有两点:一,因为中国是大国,是个蒸蒸日上的大经济体,不是小国如阿根廷、立陶宛,所以中国的中央银行,适宜以稳定物价为己任,而不适宜以稳定汇率为己任;二,若非要以稳定汇率为己任,那么被动地“输入”国外的通胀或通缩,就是不可避免的代价。
我是这样看的。首先,货币是一种中性的尺度。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确举足轻重,但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价值的尺度,是因为它传递着经济信息,是因为每个人都凭着它来安排生活和生产。说货币重要,并不是它可以无中生有,不是说多印钞票就能创造就业、就能影响真实的利率、就能推动社会的繁荣。
撇开短暂和局部的误导不说,如果一个人长得很矮,你是不能通过修改度量衡来使他长高的;如果一个人很长寿,你是不能拨动时钟来缩短他的寿命的。也就是说,假如经济情况本身就在剧烈变动,那么就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经济指标来反映这种变动。
现在,实实在在的经济变动,就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了。因为劳动力低廉,产品质量上升,我们卖给外国人的东西多了,同时也就提高了我们购买外国货物的能力。我们的确可以把换来的美元暂时攒起来不花,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没有能力花。我们总要花的。永远不花,就是傻瓜。
因为用人民币标价的那些中国货物和中国服务受欢迎,所以外国人争着拿美元来兑换人民币,以便享受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在争夺人民币的过程中,用人民币换取美元的比率就会被抬高,也就是大家说的“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了。
比方说,过去要用8块人民币才能换人家1美元,现在人家很需要人民币,所以给他6块人民币,他就愿意把他那1块美元给我们了,这就是人民币升值。但我们坚持不升。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行不行,给你6块人民币不行,一定要给你8块!
当1块美元只值6块人民币的时候,你非要给人家8块不可,那么你就是在送价值2块的礼了;既然多买多送,那么美元就会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些美元可能是以前存的,也可能是新近印的。中国的外汇储备直线上升,部分原因是这样造成的。来者不拒,结果是稳住了汇率,也引入了通胀。
要马上指出,这通胀还不是什么坏事。这种通胀不是政府连年滥发钞票造成的,而是一次性的物价调整,是“稳住汇率”的自然反映,是实施“联系汇率”的必然结果。既然中国经济相对别国经济转强了,那么这种强势不在汇率上反映出来,就得在物价上反映出来。
摆在中央银行面前的,有两套好方针,还有一大堆坏方针。那一大堆坏方针,其特点就是“样样兼顾”——时而要稳住汇率,又时而要稳住物价,再时而要稳住就业。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历史表明,任务越多,表现越差劲;任务越单纯,表现越出色。
两套好(也就是单纯)的方针:一是盯死外币,这外币可以是美元、欧元、或不对外公布的一揽子外币。这样,人民币的货币发行量就跟外币流入量钩死了。流入外币越多,人民币发行量就越多。这是“联系汇率”的一般模式,中央银行实际上丧失了货币发行权。一些小地区小国家,把自己国家的货币钩在一些大国的货币上,好处是免除了政府滥发货币的危险。
二是盯死物价。让国内保持稳定的、接近零的通胀率,好让国内的生产和生活有一个可信赖的价值尺度。这样做的同时,也就得让外汇自由流动,让汇率自由浮动。对大国来说,无论从经济上考虑,还是政治上考虑,都似乎更合适这样做。
哪一种方案都有代价,都有得益者,都有受损者。汇率波动对做国际贸易的人不利,物价波动对靠存款过日子的人不利。但经济本身是波动的,避免不了,可选择的只是通过哪一种指标来反映这些波动而已。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基于操作便利的权衡,与什么主权啊、面子啊、阴谋论啊,都没有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4 10:45:1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