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本贴适用于在职备考的朋友,对于能全身心投入的无职业人士和学生朋友请谨慎参考!
本人基本情况如下:男,年29,本科毕业于某985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某大学MBA,现就职于北京市某银行营运管理部门主管;2012年参加两次CFA一级考试,本交流贴分教训篇和经验篇两部分
教训篇:
2012年6月考试,成绩5B5C,BAND5,完败收场!
早在MBA毕业阶段,2009年报名了CFA一级考试,后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基于自己对金融投资管理的浓厚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本人于2012年初决定出山把CFA拿下,于是春节后信誓旦旦的去报名了,结果资料刚提交一半,傻眼了,CFA考试竟然需要护照了,护照还没有办,结果我算了一下时间,护照要下来需要一周多,我报名的时候已经2月9号了,意味着护照出来就赶不上第二阶段的DEADLINE了,所以只好在第三阶段截止前才报上了,自己在决定前没有仔细了解事情新的变化,吃了大亏,多花了2000RMB。所以这里我先给出教训一
请在决定报考前充分的了解考试需要的条件与信息,计划好自己的时间与资源!!
等教材到位,已经是3月多了,因为之前就听同学说教材内容太繁琐,只能当工具书用,所以早早的就准备好了NOTES,按部就班的看了下去。因为自己在MBA的时候许多CFA一级的知识都学到过,比如说公司理财,经济学,数量经济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所以复习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压力,因为时间有限,我先看了证券投资和固定收益这两块零基础的地方,至于其他的部分,看的不是很仔细,从三月到四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NOTES后面的题会做就觉得掌握的差不多,事实上证明,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所以这里给出教训二
知识和考试有时候是两回事,你要过考试,就要理解考试的规则,闭门造车,盲目乐观是要栽大跟头的
到了四月下旬,两件事压到了头上,先是我被升职了,而且要全面负责支行机构合并的工作,虽然现在的工作距我个人的职业目标相距甚远,但毕竟这工作也给我带来还算丰厚的薪水,所以必须把这工作做漂亮了,考试复习时间就开始变得捉襟见肘,从四月下旬起,每天到家都晚上10点,周六日要工作一天半,所以复习的就很没有效率,勉强把所有的NOTES全部看完,到5月的时候,还一点题都没做;另一件事,就是买房子,北京的房价在2012年初相对探底后,从3月开始上涨,想想自己年近30,看着房价又有抬头迹象,也不得不立刻决策买房的事,这牵扯了我相当的精力,每天不断的跟各种中介和业主打交道,房子是越看越贵,好几次都是快交定金的时候黄了,等终于把房子签下来,已经是5月下旬了,这个时候自己还一套题都没做呢,等5月20号,距离考试还有不到2周的时候,自己自测了一套题,发现120个题目只能对57个,当时就傻了,这里给出教训三
职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能同时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做好,关键时刻要有所取舍,有志于拿下考试,就得长期坚持,跟各种干扰斗争
当时做题的感觉就是,第一,时间不够,3个小时只能完成100个题,第二,知识复习的不扎实,许多看上去似乎很熟悉的题目都记不清楚了,模拟题的题目思路和NOTES的练习题是完全两种类型,第三,自信心受很大打击,知识体系千疮百孔,剩余有限的时间内竟不知自己该从哪个部分补起,在去考场之前,就知道败局已定,但我告诉自己钱不能白花,至少这次要知道考场上到底是什么情况
考试的实际情况感觉比最后练习的模拟题简单,计算量出奇的小,但概念很多很琐碎,基本都是蒙,当时自己对于什么事FISHER还有嵌入式债券等概念是一概不清,衍生品与另类投资也是完全放弃,考试结果我不意外,只有一点让我窝心,就是数量方法部分,大学的时候概率和数理统计可是满分的主,结果这部分是C,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只告诉自己一句话
你可以输了考试,但不能输了自己!
经验篇
2012年12月的考试,成绩4A4B2C,低空飘过
12月考试复习战在9月初打响,这次复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了起来,知道考试内容其实不难,但要完成那么庞大知识体系的积累和梳理又岂是三两日的功夫,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可行的,从9月初开始,每十天完成一本NOTES,十月有半个月和朋友们去欧洲旅行,这个是年初就定的,所以没得改,这样在10月底之前能完成第一遍的NOTES复习,这次复习目的是全面中要有重点,复习步步为营,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如果不加班就超额完成计划,拒绝能拒绝掉得一切自己可控的活动,当然这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受损。第二个阶段是进入11月以后,每周六仿真模拟考试,要在学校自习室模拟考场环境完成,周日做试卷分析,周一到周五根据考试情况再看NOTES,在考试前有四次模拟考试。
这样,我的经验一就是:
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根据工作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但掌握的最重要原则是,不能拖延!必要的时候哪怕熬夜也要完成
自己复习的顺序是数量方法最先,然后是经济学,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固定收益投资,衍生品投资于另类投资,把财报分析和道德放最后,经过第一次的考试,发现自己数量方法最薄弱的部分是假设检验,所以在这部分花了较多功夫,经济学部分薄弱环节是宏观经济学部分,所以也花了一些时间,其他部分是全部从头到尾的细致的啃了一遍,看不懂的地方不能图进度就轻易放过去,要吃透,不懂就去论坛上问,然后要把笔记记下来。到10月底的时候,虽然在复习和工作中手忙脚乱,但总算按计划给顺下来了,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经常为了赶进度,连续几天都到凌晨2点多,第二天一早还要去讲PPT……,晚上到家11点,然后继续到第二天凌晨2点,经验二
要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分配有限的复习时间,有死角的问题不能留,哪怕节奏慢一点,笔记的习惯很好。
11月的四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是正确率57%,之后每次都能提高一点,最后一次是刚刚突破了70%,每次都用的是历年的MOCK,这是与考试难度最接近的模拟题,本人完全按照真实考试的时间与环境模拟的,经过几次的模拟后,虽然在知识结构上还存在没有复习好的内容,但已经完全能把握时间进度了,知道什么样的题值得花多久时间,什么样的题需要放弃,因为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做对所有的题目,所以有所取舍是必要的,经验三
请尽量真实的来模拟考试,并对考试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自己的短板,要记录自己进步的过程,增长信心
最后一个月,其实是最重要的一个月,一级的考试是有可能你之前复习了半年,但最后一个月放松了,你可能就挂了,如果在考试复习的最后四周里,仍然发现自己存在不少问题,那么就要有所取舍了,本人最后复习阶段,通过模考发现,这几个部分成绩不太理想,证券投资,道德,财务报表分析还有经济学,这几个部分从来与A无缘,还时不时的挂C,财报和道德如果挂同时挂C,那么其他的全A也基本可以宣告考试完蛋了,所以我最后两周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的放在了这两个部分,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我的决策是正确的。经验三:
考试的最后一个月是最重要的时期,无论你之前复习的多好,还是之前复习的多不好,最后这一个月都会有变数,所以自满的别骄傲,自卑的别灰心
如果最后半个月还有多门功课复习的不理想,一定要选择权重大的部分进行补习
去考试的时候,之前请确认自己的计算器是否满电,我有一次模考的时候就出现计算器没电的情况,还有就是要提前去一下考场,并了解考试当天午饭的解决问题;另外如果是冬天的考试,穿的暖和些,我的那个大考场实在太冷了,考试完手脚都快冻僵了。
1月22日出成绩的时候,虽然过了,数量方法,财报分析,道德,公司理财是A,经济学,固定收益,组合投资,另类投资是B,证券投资和衍生品投资是C,大权重的基本上都是A,这说明最后的复习策略是正确的,但很让我意外的是固定收益和投资组合是B,这两个部分四次模考可是全部没有下过A的,这个遗憾,只有在二级的时候补上了。
最后,插播广告一条,2013二级备考QQ群 9208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