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59 6
2013-01-22
春运是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隐喻  海外网                                        汤嘉琛                     2013-01-21 16:56:25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核心提示:观察春运,我们能摸到中国改革的“硬骨头”。既得利益者成为阻扰改革的掣肘,相关部门避谈垄断体制改革,消极应对票价需调整的质疑,用行政手段叫停抢票插件,拒绝向电子商务网站开放网络售票接口,其内在逻辑其实是一致的。
                      如果要观察今日中国的成就与问题,春运无疑是最佳视角。在春节前后四十天时间,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辗转往返,共同汇成一次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行动。只要将镜头对准春运时期的中国,将目光聚焦春运路途上的中国人,我们就足以管窥这个东方大国最醒目的辉煌与忧愁,也能感知中国民众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通过春运这个窗口,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速度”。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交通运能的速度也举世瞩目——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高铁里程全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二,民航市场全球增长最快。
另一个速度,则体现为中国民众出行需求的逐年递增。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13年,中国春运客流量从8.5亿人次飙升至34.07亿人次,增长了4倍多,且最近几年都年增近4亿人次。这样的增速,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在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中,还有一股正在壮大的游客队伍,这正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
从表面上看,春运是一个交通问题,它表现为以上两个速度之间的矛盾,也即运力增长与出行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但从本质上说,春运其实是一个发展问题,它几乎是社会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隐喻,既关乎个体命运,又指涉宏大命题。
观察春运,我们能够看到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人口单向流动。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告别本乡本土,潮水般涌入城市。春运成为一种周期性迁徙运动,也源于城乡二元结构制造的社会割裂。
观察春运,我们能够藉此审视中国区域发展的失衡。春运客流量的不均衡分布,基本对应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现状。那些火车票开售20秒即被抢光的地区,必然是迁徙式务工大潮的主要流入地;而火车票相对好买但可选车次较少的地区,多数是中国经济的洼地。
观察春运,我们能够看到这个国家的复杂性。今日中国早已不再铁板一块,不同阶层之间,利益博弈比以往更加多元,民众诉求也渐趋丰富。当城市白领乐于用刷票软件进行网络购票时,众多农民工却怅然于售票窗口已很难再买到票。如何协调和统筹各方利益,考验着管理能力与执政水平。
观察春运,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国家的进步。经过多年努力,“买票贵”已成历史, “买票难”的矛盾依然突出。无论是推行网络购票、电话购票、延长网络购票期限、通过微博发布“购票日历”和出行攻略,都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以这种日拱一卒的方式逐步改变。但不得不说,这种改变和进步的速度、力度都稍显不够,也因此收获的吐槽声远多于赞扬。
观察春运,我们还能摸到中国改革的“硬骨头”。春运不只是铁道部的事,需要交通、民航、发改委等部门合力应对,但目前各部门自成体系,自守圈子,并没有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意愿。另一方面,既得利益者成为阻扰改革的掣肘。相关部门避谈垄断体制改革,消极应对票价需调整的质疑,用行政手段叫停抢票插件,拒绝向电子商务网站开放网络售票接口,其内在逻辑其实是一致的。
现阶段,春运要让所有人满意,可能性为零。主政者要清醒地认识到,春运之困与中国发展相伴生,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跳出交通建设的局限,在更宏大的框架内全局统筹。只有将发展问题解决好,才能找到求解春运难题的钥匙。(作者为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3 13:21:00
发文只提增加运输供给
为何不从疏导人口流动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一下呢?
无疑背井离乡会大幅度降低多数人的社会幸福感。
应该优先发展人口流出地区,创造当地就业机会。遏制人口的无效流动,降低社会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1 13:18:38
分析的很到位,收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5 23:03:53
值得好好品味与揣摩的好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5 23:56:03
无疑,春运是一个涉及交通、经济的综合性社会课题。
要让春运这个话题成为历史,那必须要靠加大交通便利性和减少春运人次两条路走。
可惜的是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动力来看,这两条路都看不到尽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5 22:32:16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