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315 5
2007-08-07
随着城乡差别的扩大以及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城乡的孩子可能经受不同的生长环境:城市的孩子可以参加各类辅导班,参加奥赛班等等;而农村的家长面对飞涨的学费,以及所听到的新读书无用论观点(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就不打算再投资教育,而且投资也不定有回报...事实是:大城市的孩子玩玩闹闹就上大学,还可能上名牌,北大一个班级的24个学生来自北京,人大附中一个学校上清华北大的比贵州一个省都多.农村孩子辛苦一番,有的有可能被骗入私立学校,出来就业没法比的上大城市的孩子.复旦高考要面试,老实巴交的农村孩子那见过这阵势,估计偏向上海的城市孩子...前几年有个高考作文题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农村孩子可没几个看过黑客帝国,据说很多农村孩子蒙了...

 危险信号:贫穷也会遗传????

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认为,今后我国有两类人群容易陷入贫困:一类是进城的农民工,他们的贫困呈代际传播态势,可能第一代人对贫困还无所谓,第二代或第三代贫困者就难以忍受了;第二个容易贫困的社会群体,是老年人,他们的贫困发生率大大高于其他人群。

湖北省的一个小县城里,59岁的老余恨不得赶紧跨入2007年。老余盘算的是,60岁后,他就可以去社保部门领到几百元的退休金,不用去给别人打零工了。 老余差不多十年没从原来的单位领到过工资了。老余的说法是,他服务的那个机构早已名存实亡,他惟一的希望是等到了退休年龄能拿到退休金。  老余和农村户口的老伴近十年就靠老余一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为生,老余说,至少当年的几十名同事都和他的生存状态相同。老余的一儿一女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盲目地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大城市频繁转移,一年到头挣得的工资,其实也只够温饱。 

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不仅底层群体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难度加大,其子女通过教育、就业等正常渠道进入更高层次,比如公务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贫困群体,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的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人员,而新出现的贫困群体中,大部分人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机会。  

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可能来自: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导致失业的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较早、仅依赖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流入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 瞭望》周刊刊载文章提到,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难题,主要是社会底层的人群日趋定型,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渠道和机会,难以实现公正、合理、开放的向“上”流动。低保是针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目前基本涵盖了城市最底层的居民。虽然享受低保的人数是动态的,但“低保户”的人员构成却日趋稳定,成为一个相对“凝固”的群体。由于缺乏全国性权威统计和分析,到底谁贫困到什么程度,谁都没有准确的答案。专家们的态度是,只有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解决贫困开出对症的药方。

教育成本的扩大,使得底层人民失去了提高技能的动力,只得去打工做苦力穷忙...社会分化是的市场失灵的产物,市场不是万能的,而户籍制度让不同区域的人拥有不同的机会形式,是政府失灵的表现.有学者研究过:旧科举制度就几本书,一般老百姓和贫困农民都用得起,可如今的教育成本太高了,倒不是说回到过去,

主要要反思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如何面对,如何行动,请各位思考.粗浅认识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7 19:19:00

社会阶层间缺乏流动性,发展下去将是一个高等阶层对下等阶层的压制和剥夺

>>"贫穷也会遗传????"

一些分配相对合理的国家的转移支付制度都是很不错的,像美国那样征收高额的遗产税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问题是同样的税收制度在我国现在的不是很高效的行政系统下不会有什么效果,很多问题都找出来了,高层也有很好的办法,好经让下边的人给念歪了.

>>农村的教育

以前曾经做过一个月的支教,和城市里同年纪的小学生,我带的小学生不是不努力,学校里的教学资源实在太缺乏了,一级学生定多能考上一两个二流的中学,其他继续在农村接受中学教育,虽然都是国家的教员,好一些的老师不会调到农村的.

我觉得我们传统观念里对个人努力的作用过于夸大了,如果没有很好的前期教育就是有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没办法进行这种不公平的竞争.

引用一位前辈的感言:

無意中看到了日本小學的30人31足全國比賽的電視節目,感慨良多。

30人31足,就是我們少時二人三足的團體版。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團體比賽背後的精神。為了準備這項比賽,有些學校用了三年培訓。在這過程中,電視節目反映的投入,紀律,不能不讓人感動。比賽的失敗者總有勝利者多。如何帶領團隊接受挑戰,接受失敗,這才是要旨。想一下全日本二萬五千間小學從中得到的教訓,是多麼的可貴。

《大國崛起》的〈德國篇〉提到:國家的興盛,決定在小學。日本以戰敗國在幾十年內崛起,不是幾本研究可以說得清。這個電視節目揭開了面幕的部份,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如何在小學培養公民的紀律。


此時比刻,我們還有多少孩子,因為教育政策錯位而喪失了政府承諾的九年義務教育?還有多少民工的子女,因為地域之見,有校上不得?人口政策的失誤,教育政策的失誤,禍延後代。我們隨了假、大、空的口號,拿到什麼出來嗎?

唏嘘不已啊,与君共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0:56:00

“吹大牛,扯闲淡,村糊乡,乡糊县,一直糊到国务院;国务院,发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光念文件不兑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1:34:00

如果有数据的话可能更容易做出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1:43:00

我在农村和一个基层的小公务员聊天,听他抱怨上面的人,本来想拐弯批评一下他的,突然听到他说一句“我没有对不起那些人没有拿他们的东西”,我闭嘴了。处在某些环境中,他们确实也什么也不能做,领领工资开开会凑凑数儿打打牌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克扣百姓的东西拿来孝敬上头也轮不到他们啊。

为什么他们知道一些情况也不敢向上反映呢?上面有人经常来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多和谐的场面啊!偶尔还有参与吃喝的机会,何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2:54:00
邪恶之所以胜利的原因,通常不是因为邪恶的力量太过庞大,而是因为善良的人总是袖手旁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