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1-29 15:47:36
花大力气做的工作当然要效益最大化了!稍加改变投到另一个期刊上,当然是成本最小,效益最大了!好像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5:52:29
我是新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6:25:12
不明争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7:34:42
善于发现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8:36:05
哎,现在的学术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0:33:33
remlus 发表于 2013-1-28 17:05
粗粗看了下摘要,蛮相似的。
请注意楼主提到的《管理世界》中的文章《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中第13条参考文献,你会有很奇妙的发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0:38:03
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0:46:47
发给方舟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0:47:17
贴出内容看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1:20:17
In China 什么事都不稀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1:42:33
有时候大家也到这两种杂志上找找“灵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1:48:41
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2:43:17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2:52:4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3:14: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3:20:36
qiaoqi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3:28:23
jackylee2010 发表于 2013-1-29 21:20
In China 什么事都不稀奇。
精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30 13:32:48
看来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呵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2 23:24:17
下了两篇文章,初略对比了一下,奇了:两篇文章基于同样的数据(一说平新乔提供,另一说北大CCER提供)进行实证,都有两点结论(几乎相同,可参见摘要),但两篇文章正文的内容差别很大,是用两种方式在写同一个东西!!!强烈建议继续跟进该文,并学习作者这种一个女儿嫁几家的执着劲(不但整了容,还换了父母)!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6 14:23:11
你朝我朝大家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9 20:57:09
没事,以后这个论文的作者再也别想在这两个期刊上发文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9 21:51:40
关注度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5 18:09:54
唉。。。。。还是规范些好啊。。看长远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5 18:33:22
不是据说投稿后会查重啥的?据传连一稿多投都能查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5 21:08:44
估计是想验证两个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员的水平。这下可以相互印证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属于同一层次的杂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6 11:12:28
observing 发表于 2013-3-25 21:08
估计是想验证两个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员的水平。这下可以相互印证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属于同一层次的杂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8 23:04:28
有些人拿着曾经的研究总是放不下,总想不能就这么算了,评职称要文章,发奖金要文章,要不再稍微改头换面一下,再发一篇。其实,这样的文章被发出来,不能愿作者,只能怪期刊和杂志社把关不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0 04:42:08
我对这两篇文章比较熟悉。感觉发帖的人大多数没看文章,甚至摘要。这两篇文章完完全全是两篇不同文章,首先,研究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网络对借贷,一个是社会网络对消费储蓄行为,具体内容更是差别很大。其次,两篇研究都是关于社会网络,都会引用到相同的经典文献。这在学术上再正常不过了,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嘛。相互验证的文章多得很,为什么结论一致,就一定抄袭,关键是你有你自己的理论和逻辑,验证方法。如果有些东西明显抄袭而没引用,那就另说。学者本来就应该是focus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把问题讲清楚,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出搞水准的成果。当然,不排除天才的存在。另外,用同一套数据也有问题,那就更可笑了。希望大家在面对这种主题的时候,一定要自我识别,不然那些媒体经济学家一直都有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