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个人理解,综合解释一下,供大家参考。
 完全信息是指当事人掌握所有可能影响自身福利的信息,并不是说需要掌握所有知识、信息。对称信息是指当事人双方关于行为的信息是对称的,但是可能对第三方是不对称的(即第三方不可证实)。所以,对第三方不对称的信息也属于不完全信息的一种。甚至可以认为,对于完全理性的人而言,不完全信息相当于不对称信息。如果还有什么相关信息不知道,那只能是由于不完全理性。完全理性的当事人不存在除了信息不对称之外的信息不完全现象。
 完全理性+完全信息=零交易费用,这是新古典Arrow-Debreu世界的基本特征。既然信息是完全的,那么交易就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不过这个假设太强了,后面再分析。完全理性+不对称信息(含第三方不对称)=正交易费用,这是契约理论的基本特征,因为理性的经济人一定会利用不对称信息实行机会主义行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所以必定会导致福利状态达不到最优(first-best)。在一次博弈的静态均衡下,对于完全理性的行为人而言,只要是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一定会导致交易费用(如前所述,如果将将交易费用界定为一种福利损失的话)。如果是重复无穷期界博弈和超级博弈,则要看行为人的策略才能判断,有时会到达最优。从这个意义上讲,张三兄说交易费用就是信息不对称(充分)带来的费用,或者是新古典假设不存在但现实中又有的东西,我想也没有什么错。
 如果是不完全理性,那么显然有信息不对称。既然在完全理性下,存在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福利损失或交易费用,那么可以当然地推断不完全理性一定会导致交易费用,至少搜寻信息就需要成本,即便当事人不欺不诈(机会主义)。在长期契约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长期契约给机会主义行为留给了更大的空间。蓝田和Birch考虑的可能是这样一种状态:有限理性的当事人双方对于未来的或然情况不了解,在一次静态博弈中会按照已经掌握的真实信息交易,看上去似乎这没有交易费用,但是当事人不可能不去预见未来,不可能不去搜寻信息,也不可能不防范对方、监督契约的执行,这些都是交易费用。
 行为人本身的成本,比如努力成本,比如物质的移动成本,不应该被视作一种交易费用,而是一种生产成本。当然,严格来讲,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的新古典世界没有交易费用也有点问题,因为只要存在制度,必定有交易费用。新古典假定市场和企业存在,却假设市场和企业的创设与运营没有交易费用,这在逻辑上多少有些说不通。好在我们关注的不是这个瑕疵,而是价格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又或者是关注正交易费用的影响和制度非中性。
 概括地讲,在最弱的意义上,不对称信息就会导致交易费用;在最强的意义上,有限理性就会导致交易费用。
 不知道这次说清楚了没有?毕竟,很多网友看不到上述积分限制的“高阶对话”,因此产生误读是难免的。当然,本版主也有误读的可能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1 9:32: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