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007-8-16 20:31:00
另外,你觉得4000点以上的股市如赌场,4000点以下的股市难不成就不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炒过股票,你有没有细细想过你赚钱的时候钱从何处而来,你赔钱的时候,赔掉的钱又流到何处去了?不论在什么地方炒股票都是一场博弈,而你要做的只是迎合市场而已,我们现在学习的所谓价值投资也只不过是在学习当今的市场思路而已。如果一直把价值投资理论当圣经,等到价值投资变成价值博弈的时候,你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04:50:00
不一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11:02:00

看着心痒痒我也想去炒股了

呵呵!@但是最近的股市报价/行情还没有看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11:32:00
以下是引用cdyz在2007-8-16 20:25:00的发言:
楼主,4000点以上的中国股市毫无投资价值可言?股市已成为赌场?楼主吊书包吊的不错啊,你觉得中国的市盈率水平偏高,又引用种种数据,只是你有没有想
过你的判断标准是否正确,从股票出现为止到今天也不过150年左右,能正确预计股票价格涨跌的理论一个也没有,很多理论甚至没有被严格论证就被搬到了书本
上,亏得楼主拿出一套经典理论,让我如浴春风啊。你知道很多高成长性的公司本身有的市盈率非常高(比如说当初刚刚上市的google),高到几百都有可
能,可是照样股价街节攀升,被投资人士一番追捧,这样的股票你说是不是就没有投资价值了?中国本身就处於经济成长的高峰期,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公司,他也
是一个高成长性的公司
,而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偏高是很正常的事情,你所说的如果放在西方已经成熟的市场中也许成立,可放在中国这种正在发展中的市场里就显得
偏颇了,理论要有他适用的条件,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说的话,会误导观众的。

为楼主辩护几句:

首先,文中只是在讨论股价是不是高估了,并没有作股价会涨还是跌的预测,你回帖中第三行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一只股票是否高估,和绝对价格没有必然联系,认为五十块的股票相对于五块的股票便宜,事实上是没抓住股票的资产本质

在价值投资者眼里,买入一只股票和投资一个项目没有实质的区别,其分析内容大同小异,都要比较投资成本和回报,做项目投资时如果回收期过长,投资决策者就会放弃该投资,同样的,股票也一样,从长远看,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中国股市上万点是迟早的事,但诚如凯恩斯所言,从长远看我们都将死去。二十年后的两万点可能是低估,但现在就上万点肯定是泡沫

不要冷嘲热讽,讨论要有实质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11:39:00
以下是引用cdyz在2007-8-16 20:31:00的发言:
另外,你觉得4000点以上的股市如赌场,4000点以下的股市难不成就不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炒过股票,你有没有细细想过你赚钱的时候钱从何处而来,你赔钱的时候,赔掉的钱又流到何处去了?不论在什么地方炒股票都是一场博弈,而你要做的只是迎合市场而已,我们现在学习的所谓价值投资也只不过是在学习当今的市场思路而已。如果一直把价值投资理论当圣经,等到价值投资变成价值博弈的时候,你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一个市场是完全泡沫化的,说它是赌场并不为过

恕我妄自猜测,错了您纠正:您大概认为股市里自己挣的钱就是别人亏的钱,自己亏的钱就是别人挣的钱,这似乎是一种泡沫市场里的投机思维

假如我买入一家公司股票,五年后股票涨了三倍,我把股票卖出,是否我卖出的股票挣的钱就是别人亏的了呢?显然这得分情况,如果是泡沫化的市场,我卖出的股票价值和五年前是没有变化的,这就是一个零和博弈;但如果我卖出的股票价格上涨是有业绩基础的,这就是一个公平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18:18:00

要做好股票需要两点,1,理性,2,耐心。

楼主是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19:34:00

噢,那斑竹可不可以告诉我股票被高估的隐涵义是什么,难道不是说被高估的股票不应该继续涨了?如果不是这样,我承认我回帖中第三行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我是喜欢冷嘲热讽热讽,不过你难道可以说我讨论的不是实际内容
假如你买入一家股票,五年后股价涨了三倍,而其股价是有业绩支撑的,你卖出,你如果觉得你挣得钱不是别人亏掉的,难道是公司发给你的?只不过你不清楚的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亏掉的而已。如果你想不清这个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个极端,就是你抛出后股票就开始下跌,跌到你买入时的价位为止,那么你所赚得的钱不正好是那个买你股票的人所亏掉的,虽然事实不一定如此凑巧,而且这只是一个如模型般的假设而已,却是不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业绩支持的公司的股票,你在其业绩最好的时候卖出股票,你所赚得的钱恰恰可以看作是有人在业绩好时买入股票,业绩差时卖出股票后所亏损的,忽略掉交易费,无论公司有没有业绩支撑,他一样是一场零和博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7 20:03: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09:11:00
以下是引用cdyz在2007-8-17 19:34:00的发言:

噢,那斑竹可不可以告诉我股票被高估的隐涵义是什么,难道不是说被高估的股票不应该继续涨了?如果不是这样,我承认我回帖中第三行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我是喜欢冷嘲热讽热讽,不过你难道可以说我讨论的不是实际内容
假如你买入一家股票,五年后股价涨了三倍,而其股价是有业绩支撑的,你卖出,你如果觉得你挣得钱不是别人亏掉的,难道是公司发给你的?只不过你不清楚的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亏掉的而已。如果你想不清这个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个极端,就是你抛出后股票就开始下跌,跌到你买入时的价位为止,那么你所赚得的钱不正好是那个买你股票的人所亏掉的,虽然事实不一定如此凑巧,而且这只是一个如模型般的假设而已,却是不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业绩支持的公司的股票,你在其业绩最好的时候卖出股票,你所赚得的钱恰恰可以看作是有人在业绩好时买入股票,业绩差时卖出股票后所亏损的,忽略掉交易费,无论公司有没有业绩支撑,他一样是一场零和博弈。


   cdyz,你好!对于你认为"你所赚得的钱正好是那个买你股票的人所亏掉的"的看法,其实hunter_tong兄在第35楼的评论已经作出了解答,只是你没能理解而已!

  我现在就举一卖烧饼的故事吧,以对hunter_tong兄的评论做个补充: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4:43:00
以下是引用crab77在2007-8-14 12:45:00的发言:
中国市场没开放

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而资本账户处于严格的行政管制状态,因此,中国A股市场是被割裂并独立于国际股市之外,中国股市是一个封闭半封闭的投资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5:33:00
楼主楼主你太有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6:30:00
以下是引用cdyz在2007-8-17 19:34:00的发言:

噢,那斑竹可不可以告诉我股票被高估的隐涵义是什么,难道不是说被高估的股票不应该继续涨了?如果不是这样,我承认我回帖中第三行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我是喜欢冷嘲热讽热讽,不过你难道可以说我讨论的不是实际内容
假如你买入一家股票,五年后股价涨了三倍,而其股价是有业绩支撑的,你卖出,你如果觉得你挣得钱不是别人亏掉的,难道是公司发给你的?只不过你不清楚的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亏掉的而已。如果你想不清这个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个极端,就是你抛出后股票就开始下跌,跌到你买入时的价位为止,那么你所赚得的钱不正好是那个买你股票的人所亏掉的,虽然事实不一定如此凑巧,而且这只是一个如模型般的假设而已,却是不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业绩支持的公司的股票,你在其业绩最好的时候卖出股票,你所赚得的钱恰恰可以看作是有人在业绩好时买入股票,业绩差时卖出股票后所亏损的,忽略掉交易费,无论公司有没有业绩支撑,他一样是一场零和博弈。


其实我在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不看清楚再反驳呢

假设你出资一百万成立一家公司,成立时没有盈利,五年后这家公司一年能创造一百万的现金流,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盈利还将稳步上升,如果还让你以你当时的成本一百万出让公司,你会愿意么?“考虑一个极端,就是你抛出后股票就开始下跌,跌到你买入时的价位为止,那么你所赚得的钱不正好是那个买你股票的人所亏掉的”姑且不说那股票是不是真会下跌,即便下跌了,也并不代表市场是对的,也并非零和博弈,公司还是那家公司,不同的是市场对它的评价

股票是什么?是将公司证券化的,提高流动性的工具,代表了证券化公司一部分所有权,持有股票,说白了,就是公司的老板。忽略股票的这些属性,很容易就将其视作博弈的筹码,陷入“零和博弈”的怪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7:15:00
我认为关键还是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问题.这是中国股市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宏观调控只能解决短期内的失衡问题.治标不治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21:20:00

从董登新教授的文章,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中国股市却乏一种信息筛选功能,不能体现好公司与差公司的差异,甚至可能出现倒挂现象,之所以这样,无非是有资金在其中推波助澜,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股市依然是一个资金市;从短期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还会持续增大,升值的预期不断得到增强,外汇储备因而大幅上升,一个自然的结果是央行的货币供给量会不断增大,流行性泛滥,为这种中国资金市的前行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又因为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资金无法明目张胆地大规模的流动,从国外涌入中国的热钱进入成本相应地提高了;从这样一个逻辑来看,短期内中国股市是不会下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2 20:07:00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金融行为群体,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金融利益所有权体制,不同的根本货币制度,不同的市场成熟程度,不同认识水平的投资群体;却要使用相同的衡量标准。

估计作者不是SB就是脑袋进水了!

当所有的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作者的主张我也赞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3 09:06:00
以下是引用markdeng在2007-8-22 20:07:00的发言: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金融行为群体,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金融利益所有权体制,不同的根本货币制度,不同的市场成熟程度,不同认识水平的投资群体;却要使用相同的衡量标准。

估计作者不是SB就是脑袋进水了!

当所有的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作者的主张我也赞成。

markdeng,你说话怎么这么臭啊!!我看你是个SB,还差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 23:03:00

我觉得这位先生的说法有点以偏概全,单凭市盈率和一些图表数据来否定A股市场,是不全面的,对于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市盈率高很正常,至于是不是太高?的确高,只有泡沫的存在才显得调整的必然。对于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来讲,对于这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讲,这些都是正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30 17:08:00
楼主的思维定势,存在的事物有它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30 18:20:00
我认为不能仅仅看市盈率的,而是要看其所在的行业和公司业绩,如果公司业绩不错,偿债能力强,投资大,那么市盈率适当地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所以要具体分析,而大市的市盈率太高,就证明了股民的不理智和垃圾公司太多。所以投资者要具备良好的投资能力和意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30 18:21:00
还有,希望在这论坛里不要出现骂人的字眼。我们都是大学生,良好素质是必备的。学习好固然好,但是,做人也要好点阿。学会尊重他人。。谢谢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30 20:09:00
市盈率这个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
市盈率=股价/每股盈利
它表示的是投资的成本多少年之后才能完全收回
但这是建立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每年的盈利有明显的变化,这个解释就行不通了
如果引入预期因素,人们预期未来每股盈利会上升
则肯定会买入该股票,造成价格上升
简单用市盈率评判股票是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3:13:00

引入了预期因素后市盈率指标不仅不会“不行”了,恰恰相反,不加入对公司业绩的预期,市盈率指标就失去了意义。高(低)的市盈率正是建立在对公司业绩高(低)增长的预期下的,没有人在使用市盈率指标时会预期公司未来业绩会一成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04:36:00

LZ 你不懂不要在这里乱说!还拿出一堆所谓的数据来。。。。。无语。。。。台湾的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曾经达到GDP的2倍。你问我是哪家,自己去问你们老师:平安保险的马明哲1995年的时候给所有员工送了一本书讲的是谁。

09年所有A股的利润将达到2万亿。你自己算A股市值要到多少。。。。

放眼全世界哪有中国这样的大学教授啊?在自己根本不懂的领域敢于质疑 无知者无畏啊。美国有这样的吗?我们耐不住寂寞的大学教授啊,你们怎么做的什么学术啊。你干脆天天开演唱会得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4:44: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04:49:00

LZ 你不懂不要在这里乱说!还拿出一堆所谓的数据来。。。。。无语。。。。台湾的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曾经达到GDP的2倍。你问我是哪家,自己去问你们老师:平安保险的马明哲1995年的时候给所有员工送了一本书讲的是谁。

09年所有A股的利润将达到2万亿。你自己算A股市值要到多少。。。。

放眼全世界哪有中国这样的大学教授啊?在自己根本不懂的领域敢于质疑 无知者无畏啊。美国有这样的吗?我们耐不住寂寞的大学教授啊,你们怎么做的什么学术啊。你干脆天天开演唱会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