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快速重组制造系统
1.产生的依据与定义
1) 背景
为适应“多品种变批量”生产要求,制造系统应能随产品的进化与革新快速重排与重组。
经济可承受性要求少/无投资的可重复利用的制造系统。
制造技术解法的革新要求制造系统有可调整,可变动的制造过程,制造功能和制造能力。
要求建立快速重组制造系统的支持条件,如:机床设备可移动性安装的原理与方法、质量与设备故障的可诊断性等。
环境保护要求可持续发展。
2) 定义
一种能按市场需求变化,以重排、重复利用、革新元素或子系统方式可快速调整制造过程,功能和生产能力的可变集合的制造系统。
2.科学基础与主要特征
1) 科学基础
工作流的变流理论。
制造系统的建模、规划和仿真设计。
模块化的机床及其系统的设计。
开放系统结构原则与系统可靠性测度新理论。
产品进化与革新的生物化规律及遗传算法。
质量跟踪与故障诊断。
快速生产装备。
全寿命经济学。
2) 主要特征
可变性对产品、制造技术和过程的进化与革新的响应能力。
模块化基于功能、结构、过程和生产能力的有限基本可重组单元/元素的组合。
可集成性新装置或新模块的可嵌套性及其规则。
可诊断性对产品的质量与设备及过程运行可靠性的可跟踪和可溯源性。
订货化可按订单驱动。
经济可承受性价值与投资的综合优化。
灵捷性强竞争力与可获利的能力。
快速化短的响应时间。
3.系统管理科学的发展
在本世纪20年代以前,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是统称“科学管理”的学科。以后两者有所侧重,并列发展。工业工程发展为美国五大工程之一,管理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但至今仍相互关联。
1. 科学化是管理人员的根本职责
1) 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体化是管理科学化的过程。
马克思在其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会把人类的科学总结在自己的下面,正如同关于人类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总结在自己下面一样。这将成为一门科学,我们称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2)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条不能打断、分割的链条,管理工作应该是适应这种统一。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认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3) 建立自组织机制是管理科学化的关键。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根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转化为有序的关键并不在于系统是平衡和非平衡,也不在于离平稳态有多远,而是由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它们之间的非线性,互相协同和合作,自发产生稳定的有序结构,这就是自组织结构。”
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建立起竞争——合作的非线性突变机制,使组织成为更高有序性的结构。
2. 当今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
远见卓识,富于创新精神,有经营战略头脑和战术实施能力,善于团结人是我们时代呼唤的一大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家和企业家的特征。他们面临的挑战有:
1) 未来形成于今天,有什么样的明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决策者的决策。他们应该是:
① 有知识与洞察力,远见卓识,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的。
② 能组建一支有效的队伍和能适应变化的组织模式。
③ 能建立发展的经营战略使组织/企业永葆强的竞争力。
④ 能通过教育与培训计划,使不同层次的人员适应新技术和时代变化的新需要,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2) 变化是机会,变化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不断寻求新技术、新科学、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管理机制与制度和不断自组化的创新。
3) 竞争战略、策略的制订、实施程序的设计和对实施效果的准确及时信息的获取与评价,对未来的改进和预测。
例如,某机床厂由于追求无竞争力的高新产品而投入巨额贷款,使企业频于灭亡。××上马决策中市场需求的草率估计是导致企业建成之日就是市场竞争失败者的根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有正确的决策理论与方法指导,知道目前正在做什么市场与外部环境有什么变化和目前应该做什么
4)提高思维能力是提高竞争力的首要条件。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有思维的敏捷性、超前性、创新性和求实精神。
3.不同时代的管理特征
不同时代的管理特征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表2从世界范围看不同时代的管理特征
时代特征 数量时代
(二战前后) 质量时代
(60~80年代) 多样化时代
(80~90年代) 和谐时代(21世纪初)
市场需求与
顾客期望 是否买得起,追求价格低 是否愿买,追求质量好 追求能否及时买到多样化的商品 个性化。通过网络把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消费者参与生产设计、制造装配过程,逐步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关系
价值取向,
目标战略、
策略 .以数量求价值
.规模经济型
.降低单件成本
.环境服从生产
.尽快发展解决温
饱与短缺问题 .以质量
求价值
.速度型经济
.关心环
境减少
污染
.提高舒
适性与
满足感
.生产与
发展并
重,争取富裕
水平 .以方便、快速反
应的合作,求价值
.便宜快
捷型经济
.恢复生
态环境,
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提高舒适性,关心
可持续发展 .以顾客的个别需求与品味满足为目标的订货化取代大量生产单一品种,实施多品种变批量制造。
.合理制造与消费型的知识(信息)经济
.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合理制造
.虚拟商场,中间商消失,
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联系
.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
管理和组织 机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方式
.等级(层次)式组织 基于nc的程序控制自动化
.班组式塔形组织管理 .由jit与lp向灵捷制造过渡
.网络管理team组织形式 .模块化生产的高级灵捷制造方式,如rms与ngm
.国际/全球化网络、可任意扩展或收缩的动态联盟组织,网络资源配置与合作管理
.注重发展战略 .注意提高质量与市场反馈
.按jit(丰田)方式或lp方式运行 .注意多样化与及时供货 .脑力劳动型劳动者为主,
企业成为网络中分子,可任意组合网络,
以知识和创意为核心的高附加价值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管
理与要求 .分解技术,细化分工,
加强控制
.较低素质的人力
.人劳动的强化,侧重某一方面 .大量裁员
.职业培训提高素质
.组织重
新就业 .技术创新
.高素质人才
.组织创新强化培训与继续教育 .新技术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扩展冲击,使人们工作环境与内容彻底改变
.要求提高素质、多面手
.终身教育
1)正确认识形势,珍惜难得的机遇与时间,尽早规划与启动制造创新工程是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力的根本性问题。
2)在建立现代制造企业中,战略、产品开发、质量的全保证与创新和强化生产一线的改进是制造企业创新,增强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k hitomi. mfg. systems engineering [m]. london: tolyor and framcis ltd, 1996.
[2]罗振璧,朱耀祥,盛伯浩,等.制造战略,系统和管理的发展[r].北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快速反应制造技术讲座论文,1998.7.
[3]罗振璧,周兆英主编.灵捷制造[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4]陶云鹏.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灵捷制造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1998.2.
[5]蒋任重.快速重组制造系统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1998.7.
[6]李颍鹏.多品种小批量制造生产模式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1996.7.
[7]原诚寅.灵捷性测度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1996.7.
[8]贡义敏.经济可承受性及其在科研开发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