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suifengdong 发表于 2013-3-20 13:16 
1、ZF借债并非平衡商业银行账户头寸,而是为了弥补经常性开支和资本性开支的不足,一般而言,如果商业银 ...
很好,很专业,专业方面我无可挑剔,但是我们可能表达方式不同。
1、首先政 府债务,不管它的动机或者目的是什么,它都属于政 府支大于收,属于借钱过日子,不管这个ZF是管谁借的钱,就算是本国老百姓,它也是政 府债务。其次,不管你是短期融资,不管你是同业拆借,现钞部分最后总要沉淀下来,如果它不是沉淀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中,就是沉淀在商业银行的池子中,那么你说了,这个沉淀在商业银行中的部分,其实可以作为超额准备金,卖给央行,央行支付利息,如果你的说法成立,那么央行同样可以在货币负回笼的地区,实施反向操作,等于说央行“抽肥补瘦”,只不过这个东西是隐性的。
2、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是从专业银行过渡和发展来的,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实际上具有企业性质,可能接受央行的领导,但是作为企业,统统都是要接受属地管理的。那么我们国家的财政体制是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地方的经济独立性很强,地方资产不可以自由流动,更不用说承担地方发展大任的地方商业银行,异地贷款作为商业手段可以存在,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利用这种手段抽逃资金,它不是典型模式。我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欧盟成员国了。
3、我理解你说的是国家的整体情况,那么各省之间,货币投放是怎么管理的呢?应该是有额度管理的手段吧?
4、不错,国际收入平衡表经常项目中确实有旅游收入一项,但是这个收入你是怎么得到的呢?我猜想是是游客报关的时候,或者是换汇的时候统计上来的,它实际上是一个账面平衡的数字,不能代表实物或者劳务的平衡,比如说某个国家没有任何东西出口,也没有进口,但是每年游客带来外汇收入100万美元,复式记账记入贷方吧?经常项目顺差是100万,账面上看是不平衡的,但是人家游客把东西吃到肚子里,又平衡回去了。我说的这个不平衡,是指实物净流出的现象,而不是账面数字。
5、是杜撰的,但是只要是地区差距存在,这种“抽肥补瘦”,总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最后,总的来说,只要地区差距存在,劳动力成本就不会一致,商品成本就不会一致,货币就必然向低成本地区流动,不管你银行怎么做,这种商品净流出现象永远不会停止,直到地区之间没有差距。这必然造成货币在落后地区的滞留,这个东西给地方带来两种选择,一个是卖给央行,收点利息;一个是把它利用起来,支持地方建设。这种债,和政 府赤字什么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态度,你自己老百姓的钱,你敢不敢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