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709 7
2013-03-21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李原




       以前我从事历史学研究,后来也关注中国哲学史研究。历史学研究者一般都会注出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且力求完备,这样历史学论文的注释一般都比较多。



      但国内中国哲学史研究者有所不同——相当部分研究者不注出前人的相关成果,或仅注出极少数相关研究成果。我在《哲学研究》中就看到过这样的论文——某“九八五”高校系主任于其文中论述的主要观点在此前一年多发表的论文(刊于另一“九八五”大学学报)中已经提出,因此并无真正的新意。然而,这位作者在文中回避提及这一点,而且该论文也根本没有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这种论文发到二三流杂志上就算了,但《哲学研究》也刊发就不应该了。在此呼吁中国哲学史研究者投稿时还是应该写前人研究成果综述,象《哲学研究》这样的“权威刊物”也应向投稿者提出该要求。


      (此前有港台研究者也提出过类似的疑问。由于中国哲学史没有相关论坛,所以暂时发表于此,勿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21 02:55: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1 13:29:19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1 15:13:01
哲学史研究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最后很容易导致研究者对思想家的强奸,同时用发表的意见强奸读者。所以,决定哲学史研究中地位高低的,是强奸者本人的势力。诸如《回到XXX》,《走进XXX》,实际上都是非常荒谬的。再者,用一个人的思想解读另一个人的思想,这是哲学史研究中惯常的做法,比如《海德格尔与老子的思想比较》,因为这两者本身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中,所谓的比较,也是无病呻吟而已。……很多、很多。张志伟在《西方哲学史》的序言中讲的东西可以作为参考。对于是否引经据典,如果作为思想对话,个人认为倒不一定那么详细,特别是对于综述部分而言,与经济学研究的确是有一定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1 15:37:49
遵守研究方法的规范是研究成果科学和有意义的基本保证,文献综述是规范研究方法的第一起点.连文献综述都没有,可以想象其研究有多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3 19:17:06
感谢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