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中国4月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8%,涨幅并没有完全反映真实的价格变化情况,换句话说,中国经济通胀压力可能被掩盖了。
哈继铭昨日接受本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理由主要是两点:一是目前统计方法没有全面反映物价的变动。比如,房地产价格并没有计算在CPI之内。这虽然是国际统计的惯例做法,但是由于房地产对中国的经济生活影响太大,而且房产价格恰恰上涨很快,本身就泡沫的一种体现,不考虑房地产就不能全面反映物价。而是由于政策造成的隐性通胀没有计算,这主要体现在公共产品上面。目前,油、电和煤等产品的零售价格都是由政府控制的,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来体现。上月,国家发改委还出台规定,地方省市凡是CPI涨幅同比超过4%、环比超过1%的,必须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3个月。他认为,这种被掩盖的隐性通胀可能达1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还做了一套模拟价格指数,按照他们的这套模型,把住房类价格按14%的权重计算,再把隐性通胀因素算上,最终统计出的物价涨幅要比统计局高出2-3个百分点。
中国统计局16日的公告称,4月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8%,涨幅为一年半以来的新低,与3月份相比,则不升反降,下降幅度为0.3%。
从1月份的1.9%忽然窜到2月份的3.9%,再一下降到3月份的2.7%,然后直落到4月份的1.8%,今年CPI涨幅全然不似往年,忽高忽低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