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学术公平正义是学界天职,但不是当事人就应该首先保持客观性。网友在转载材料中没有必要用哗众取宠的标题字眼或疯狂刷新38万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更没有必要到处转贴,幸灾乐祸煽风点火达到个人泄愤的目的。
张良福在学术界没有听说过,为官期间案牍劳神国内外奔走,同时“发奋攻读”,3年在职就取得了北大的博士,多少学子可望而不可即.他的论文涉嫌严重抄袭剽窃不说,更可笑的是论文直接一字不拉剽窃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高之国先生专著9000多字,居然还堂而黄之的请高老先生给他的大作作序,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堂堂的北大博士毕业10年,现在即便没有平步青云春风得意,料想也是在官场苦心经营奋力打拼,还有闲心思跑到学术界来掐架?或者国家部委官员闲得很,也自由得很,不仅可以在职业余读博士,闲时还可在学术界惹事生非兴风作浪?以学术打假的名义到处转贴文章漫骂和攻击,这就是张身为国家高级公务员的素质!这就是所谓与时俱进的官整民的手段与伎俩!这就是所谓“海洋法”博士的水平!忘了,张学的不是法律,而是国际关系史,冒充海洋法博士而已。
性格决定命运。本来这场笔墨官司无涉于此,然而以张名谓大义凛然,实则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与语言来看,料想其人还是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否则网友也不会曝露他新近离婚,郁闷压抑,进而拿女性开刀的龌龊心迹。纵使假设邱女士治学欠缺严谨,张若能以宽容心态或温和手段对之,自然也不会将事情闹得无法收拾,进而被人利用,必须唾面自干的境地。
而今双方已经对薄公堂,也请各位网友给当事人双方以维护各自权利的自由与空间,相信是非自有公断。也请大家歇一歇,让双方将精力集中于此诉讼吧。顺便提一句,其实2007年8月26日到9月8日,在张的博客上曾经有过一次精彩纷呈的辩论,张及其帮闲为避免形势恶化失控,理屈词穷之际突然关闭评论。邱女士不屑于与小人缠斗不休,如果把当初的评论公之于众,想必公众和舆情自有客观判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7 10:57: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