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4-13 16:04:10
秋风原 发表于 2013-4-13 16:00
现在这世界
【现代快报】两位学者英年早逝 青壮年一年至少要做一次体检
发布时间:2013-03-20                   访问次数:
2013-03-20 现代快报(第F8版)

        一个36岁,一个37岁,两位青年才俊就这么走了……
        一位是社科院的南大毕业生,一位是东大博士,他们都是前途无量的“学术新星”,但是潜伏的病魔让他们不幸陨落



                                                  张哲任教东大 多次获科技大奖 金凤/摄

       1976年7月生于苏州,199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作两年后,重返东大电子工程系攻读微电子专业硕士研究生,3年后,留校任教。27岁时,他参加江苏省科技厅最大的科技计划项目——移动信息终端系统芯片设计及产业化,领导研发团队圆满完成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并形成智能导航仪系列产品和金融信息终端

30多岁,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最好的年纪。在家,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单位,也是业务的骨干。但是,近日,两个杰出的青年学者,一个36岁,一个37岁,突然离开了人世。这两名学者,一个是37岁的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副研究员张哲,一个是36岁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晖,都在最美好的,英年早逝。

实习生 顾媛 现代快报记者 朱俊俊 金凤 刘峻/文

3月19日上午10点, 张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将要井喷的时候,却突然消失了。”说起张晖的去世,他的同事都很痛惜。张晖才36岁,毕业于南京大学,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的副研究员,是个杰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

同事眼中的张晖

学术上、生活上的压力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

“杰出的青年学者”

当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杨早时,他还没从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中缓过神来。杨早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跟张晖是同事。“杰出的青年学者,这个称呼,对张晖来说,当之无愧。”杨早说,张晖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成就非常突出,无论是项目、评奖,还是出版的书,都在研究所内遥遥领先。

而张晖所在的古代文学研究所,曾是个大家辈出的地方,钱钟书﹑俞平伯﹑季羡林等大家都曾担任过这个研究所的学术委员。而张晖是这个研究所的新星。

比同事多辛苦一倍

“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杨早说,跟张晖在一起,聊天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学术进行,不会聊生活,或者其他的东西。

这一点,也得到了同事张剑的印证。在张剑的印象中,张晖无论跑到哪里,都会带上一本书。

哪怕出去旅游,看完景点之后,其他人可能去逛街、采购,但张晖会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继续他的研究。

从张晖的著作中,就可看出他的辛劳。从2006年进入社科院后,已经公开出版了10本专著,这些专著的含金量都比较高,杨早评价说,比如去年出版的《中国诗史传统》一书,就开辟了一个诗歌研究的新领域。

除了已经公开出版的专著外,还有两本书,已经到了出版社,正在准备出版。而在张晖的遗稿中,同事们又发现了两本正在写的书。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个学者一年的正常生产量,一般是出一本书。”杨早说,但张晖最近三年,至少写了6本书,工作量至少是同事们的一倍。

“他确实很累”

“其实,我能感觉到,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上,对于张晖来说,都有不小的压力。”杨早比张晖早到中国社科院一年,单评职称,就花费了他们很多的心思。张晖从2006年进入社科院后,一直是助理研究员。

职称迟迟不上去,不是因为学术水平不够,而是因为没有名额,必须退休一个,才能替补一个。一直到2012年底,张晖才评到了副研究员的职称。

张晖的家庭压力也很大,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妻子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书,收入也不高。“对于一些学者来说,想要在北京买房,很不容易。”同事张剑说,去年,张晖通过向亲友和银行借款,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正背负着巨大的债务,人却突然被压垮了。

“他确实很累。”张剑说,孩子小,他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回家照顾孩子,哄完孩子睡觉后,自己再看书写作,这些书,大部分就是夜里写出来的。而且,张晖在写学术专著的同时,还是南方都市报专栏作者,常常写书评,给读者推荐好书。写一篇书评,至少需要阅读好几本书。这些工作都大大耗费了他的精力。

身体突然垮去

张晖是在3月15日,因突发脑溢血和急性白血病去世的,年仅36岁。“很突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杨早回忆说,事后想来,其实张晖的身体,还是有一些征兆的,比如经常感冒,发低烧,跟同事谈话少了,胃口也差了,也出现过眼底出血。但张晖并没有重视,只是头痛医头,感冒就吃点感冒药,发烧了挂个水,并没有系统性检查。还是常常熬夜工作。等发现了,一切全都晚了。

37岁的张哲


一张贴在东南大学校园内的讣告,让许多师生驻足。这张讣告,就贴在东大的信息栏内:张哲,男,江苏苏州人,一九七六年七月生,电气工程博士,副研究员,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7岁……

再给他几年时间,可有更多的成果

一位1976年出生的东大博士去世了!一位参加了他葬礼的网友说:“今早赶回南京参加了他的葬礼, 哭了,太可怜了……看着老老小小,他老婆致悼词回忆夫妻十年相识相恋的片段时,我们大老爷们儿都哭得稀里哗啦…… ”

对于学者来说,三十七岁的年龄,本该是开始收获学术成果的阶段,但是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电子学院)博士、副研究员张哲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7岁。昨天,东南大学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他生前的同学对他的离去也扼腕叹息。“太可惜了,他还这么年轻,如果再给他几年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成果。”昨天下午,刚刚出席张哲追悼会归来的东大电子学院教师杨军,与张哲是研究生同学,说起张哲的离去,语气中充满惋惜。

平时生活规律,查出胃癌后还没半年

“他责任心很强,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获这么多奖也是平时细致地工作积累下来的。”杨军说,现在汽车里配备的智能导航系统,最早就是张哲参与研究的。

杨军介绍,张哲在院里一边做科研,一边教课,既有偏理论性的《数字信号处理》,也有偏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些课都挺难教的,要前期申请,通过学校教学督导组考核后才能任教,有的老师是申请不到课程的。而一学年两门课教下来,也并不轻松。”杨军回忆,张哲的知识面很广,研究领域从软件到集成电路。他平时也喜欢运动,还经常爬紫金山。

但是,令杨军意外的是,张哲的离去实在太过突然。“去年11月学校组织体检,当时查出来他患了胃癌,但之前他身体并没有不适,直到住院之前体重也没有下降。”杨军说,张哲平时生活规律,突然患病、离世,令人唏嘘。

青壮年一年至少要做一次体检

两名学者英年早逝,也引发了一个话题,青壮年该如何保护自己?

江苏省级机关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王建安说,一般40岁以下的青壮年,至少一年要做一次体检。在这些体检中,可以有效提前发现“三高”的征兆,也就是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这样可以有针对性预防。即使是白血病,有可能也会提前从体检中的血象里看出异常,早发现更加有利于后期治疗。

鼓楼医院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很多年轻人平时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心脏疾病,但是却突然出现急性心脏病发作,而且病情相当严重,主要原因出在紧张的工作环境和过度工作上,长时间疲劳工作会引起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突发心律失常等紧急情况,严重者会导致猝死,俗称“过劳死”。

不要以为年龄小就可以消耗身体

专家表示,青壮年不要以为自己年龄还小,就可以消耗身体。如果工作上长期硬拼,生活上长期熬夜,就可能引起因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的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此外,长期睡眠不足,还会造成大脑受损,促使早衰。一日三餐不能正常按时进食,有些中年人因工作和学习紧张还会引起胃溃疡、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休克。

另外,俗话说“四十以前人找病,四十以后病找人。”最关键的是,病痛不拖延:不少中年人时常感到活得很累,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还满不在乎地拖延就医,结果小病熬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以致失去治疗的良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6:31:36
可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6:41:56
lourp 发表于 2013-4-13 10:59
您说的是今年4月1日,中大的谷副教授。我读博士那3年,班上也死了2个博士生:一个跳楼自杀,一个因为劳累 ...
看来博士生们还是要加强锻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7:21:44
先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7:23:3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8:19:30
什么都是空的,健康才是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8:35:51
现在青年教师和在读博士都压力大啊,感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9:31:42
在畸形環境下,心態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0:09:23
青椒压力大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0:19:16
前几年过劳死的大多在证券、投行,好歹那是高收入行业,付出与获得成正比;哪像高校工作者,外人听着觉得工作轻松,其中艰辛也就自己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提高大学老师待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0:27:09
恩,都是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0:48:57
健康第一,珍爱生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1:33:31
哎,学问啊学问,现在做学问真的是很可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2:28:57
中国历史上只有奴隶社会、刮民党时代知识分子的待遇最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2:38:4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2:40:14
值得社会反思。。。当前高校一方面要求高级别课题、论文,一方面关系、权势、金钱肆虐学界,青年教师生活压力很大。我们的社会亟需一个好的机制来引导青年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2:42:50
不知道说啥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3:03:54
jshyt 发表于 2013-4-12 19:45
太多因素共决例文现象,评价体制、激励机制、传统文化等综合影响着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道路。
人的智力水准不会相差太大,天才是极少数的,所以主要原因还在于机制、体制问题,好的机制能让更多的人冒头,坏的制度让普通人变得更平庸,甚至让普通人变成坏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4 00:28:26
这主要是体现出我们国家体制问题,对于青年教师关注不足,过重注重职称,还设定指标,给后来人员设置的障碍是越来越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4 20:07:04
一声叹息。无望、无奈与无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8 20:46:09
去企业压力也很大呐。。。。。。这究竟是个什么社会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5 20:31:13
压力大是必然的 关键还是自己 要提升自己 完善自己 转化压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5 22:49:57
深有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8 07:13:16
支持楼主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8 15:12:53
制度方面确实有问题,不知道美国怎样,好像美国大学老师工资还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6 14:25:41
感觉很受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9 09:11:50
当别人比自己更有成就而且年龄更小,要承认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已经努力到自己的相对极限状态,要接受结果没有预想的好;当困难象山一样袭来,要想象自己不是唯一遇到此种情况的一人;当自己最亲近的人不理解自己,要能承受继续给予亲人真心关怀的强烈反差。-------很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7 08:43:39
早前中大一位37岁的副教授也跳楼自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7 08:50:46
四十以前人找病,四十以后病找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7 11:01:20
压力山大!但也需向规则低头,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