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课(135分)备考建议
一、关于专业课教材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初试试卷分为896经济学基础(微、宏观)和897经济学基础(政经,微、宏观)两种。其中,896经济学基础(微、宏观)适用于所有的应用经济学专业外加世界经济,主要包括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工程、精算学、统计学;897经济学基础(政经,微、宏观)适用于除世界经济以外的所有理论经济学专业,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南开大学官方指定教材如下:
经济学基础 (微、宏观) |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五版) | 高鸿业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版 |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 高鸿业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版 | |
经济学(上、下册)(第四版) |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23日出版 | |
经济学基础 (政经,微、宏观) |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五版) | 高鸿业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版 |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 高鸿业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版 | |
经济学(上、下册)(第四版) |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23日出版 | |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 | 逄锦聚等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
(1)必备教材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的教材一定要从头到尾仔细研读,夸张点说,里面没有一句是废话。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大家把第四版和第五版都看一下,因为第五版中删除了第四版中的一些内容,增添了一些新内容,所以,最好把内容互补一下。大家复习到了一定程度时也许会发现,高鸿业的书其实可以作为经济学学习的笔记来用。
②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很多人容易忽视这一点,觉得高的教材课后习题太简单,不足以应付南开的专业课题目。大家仔细做一下高的教材课后习题就会发现,很多题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重要的是,里面很多题目都比较典型。以2012年的计算题为例,第1题是要素供给的计算,第3题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的计算,这都可以在高的教材课后习题中找到类似的题目。
③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最新版本是第八版,不过相较于第七版变动不是很大。所以使用第七版和第八版都可以,甚至第六版也行。范里安的教材是南开原来的考研指定教材,现在尽管对外不是以指定教材的身份出现了,但实际上其依然是默认的参考教材,纵观南开近年真题,很多题目都考到了范里安教材上的知识点,有的题目甚至是范里安课后习题原题。范里安的教材注重数理推导,对于理解经济学很有帮助,对于那些理工科的跨考考生而言更是如此。
下面,我以第八版为例,列举一下我认为的重点章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1—10章、第14—16章;第18—29章;第31—37章。
其中,最为重要的章节是:
第8章:斯勒茨基方程;第10章:跨时期选择;第27章:寡头垄断;第31章:交换;第32章:生产;第34章:外部效应;第36章:公共物品;第37章:不对称信息。
④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本应该是第七版,不过第六版也可以,版本问题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几本教材之间的内容可以互补的。平狄克的教材数理推导相对要少一些,但是该书内容很全,对于高鸿业的教材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拓展。南开近年的真题也多次考到了平狄克教材上的内容,以2012年的题目为例,简答题第2题考到的“勒纳指数”就出自该教材,计算题第2题考查的是多工厂垄断厂商定量定价的计算问题,在该教材中有详细介绍;论述题第1题考查的是价格管制,细心的考生会发现,该题就是平书第2章2.7和第9章9.1原内容的考察。
下面,我以第七版为例,列举一下我认为的重点章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2—4章;第6—14章;第16—18章。
因为平狄克的教材文字性内容占主要部分,所以建议大家把上述章节好好读读,对高鸿业教材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⑤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本应该是第七版,我当时用的是第六版。曼昆的教材我只想用两个字来评价—经典。该书体系编排很有条理,看过之后会对宏观经济学的脉络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曼昆的教材是国内外最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之一,读起来非常舒服,我也因此并没有再去看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因为看过了曼昆的书后我觉得再看其他教材都显得有点多余了。曼昆的教材我就不列举重点章节了,建议大家从头到尾好好读读这本书。您是不是觉得我有做广告的嫌疑呢?O(∩_∩)O~咱们以南开2012年的题目为证:简答题第6题和第7题几乎是考的曼昆教材上的原内容;论述题第1问和第3问在曼昆的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第3问更是取自曼昆教材中附着的一封信中的内容。
⑥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面已经说过了,我因为看了曼昆教材后就被其征服了,所以就没再看多恩布什的书,所以也给不了什么建议和意见了。希望大家谅解。
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这是一套习题集,分为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两本,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金圣才习题集”。大家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了都很清楚,考试离不开做题,不做一定量的习题,书看的再透有时也不能很好的应付考试。我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我在2011年的备考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都用来看书,虽然买了习题集但是并没有系统的做上面的题,觉得时间太紧。当我在考场上真正答题时才恍然大悟,但是为时已晚。2011年经济学中计算题就有60分,由于前期我没有系统性的做过金圣才上面的习题,导致我的计算题做的非常不好,结果,我的专业课考的很不好,也导致了最后的失利。而2013年的计算题分值更是达70分之多,创下历史之最!所以,大家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不要再走我走过的弯路。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做一做这一套习题集,因为这一套习题集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一套习题集了,里面涵盖了几乎所有可能考到的题型,其参考价值仅次于南开历年真题。
⑧西方经济学流派的书
此外,建议大家看一本经济学流派的教材,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本,大家选其中一本即可。丁冰、张连城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修订版),中国经济出版社;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从南开大学近年的考题来看,每年都要涉及到宏观经济学流派的问题,2012年简答题第3题考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理论,在丁冰、张连城和方福前的教材中均有介绍。因此,大家有精力的话最好选择其中一本来读读。
(2)拔高教材
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考生,在较好地研读了上述几本教材以后,可以有选择地看一看下面几本教材,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和专业课的备考必定大有裨益。
①沃尔特·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九版
该书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上课所用教材,书中对所有主要的经济理论都给出了清晰、直观的数理解释,可以帮助考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微观经济理论。
②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该书与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风格类似,都注重数理推导。
③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上课重要参考教材,建议有精力的考生看一下。
(3)其他教材
①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对于该教材,虽然其是南开大学的官方指定教材,但是我个人觉得其对于应试价值不大。原因一方面是该教材属于初级教材,内容有些简单;另一方面是因为该教材的主要亮点在于信息不对称方面,但是这一点可以通过其他几本教材来弥补。
②魏埙、蔡继明、刘骏民、柳欣《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该书俗称“黑皮书”,是南开大学前几年的指定参考教材,由于是南开自己编的教材,所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2年论述题第2题第2问中考到的“财政政策货币化”就出自本教材。
③范里安、平狄克、曼昆等教材配套的课后习题解答
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个人感觉价值不是很大。
说明:上面的教材是针对896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而言的,对于897经济学基础(政经,微、宏观),在上述教材基础上,再看南开大学指定的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即可。
①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第四版
②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解答,中国石化出版社未完待续,接下文
承接上文
二、关于经济学的学习方法与时间安排
关于经济学的学习,首先需要纠正很多考生的一个误区:经济学的学习要靠背诵和记忆。诚然,经济学确实需要记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Input怎么会有Output呢?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把经济学的教材用来背诵,因为背下来的东西未必是真正理解了的,这样很容易遗忘。而且,像南开这样的学校,出的题目都是很灵活的,如果不能真正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将难以应对南开大学的题目。大家翻看一下南开大学近年的真题就会发现,南开的题目很少有直接考教材上的原始内容的,即使有也主要出现在几本中级教材上。所以,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解,要真正理解经济学原理,做到举一反三。后期,大家在前期已有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记忆,这时,大家“背诵”起来效果非常好,因为此时的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记住以后就不容易忘掉了。
如何才能有效的学习经济学呢?
第一阶段:基础学习阶段(截至6月底)
这一阶段,考生应主要以看书为主,以高鸿业的教材为纲。对高鸿业教材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在学习过后,要拿出另外几本中级教材,从中找出对应的章节内容进行“二次学习”,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广度和深度上对高鸿业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拓展。同时,可以做一下高鸿业教材课后的习题。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考生应该能够建立起经济学的一个大体的框架结构,这对于整体上把握经济学至关重要。
第二阶段:强化提升阶段(7月初—11月底)
这一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最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该阶段主要是通过通过系统性的做题来发现知识体系中的漏洞,并加以弥补,从而形成经济学较为完整的框架结构。我把这一阶段又具体细分为三个阶段:
(1)题海战术阶段(7月初—8月底)
这一阶段,考生主要以金圣才的习题集为主,大量做题。这个过程我认为是最为痛苦的一个阶段,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你肯定会发现,虽然自己看了很多书但是很多题目还是不会做,很多知识点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甚至有很多知识点自己都没有见过。如果你真有这种感觉,恭喜你,你已经慢慢地接近成功了。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集中地暴露问题,这样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而不会在后期产生困惑感。通过系统性的做金圣才的习题集,一方面可以找出知识体系中的漏洞,从而及时的翻看教材加以修复;另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面,学习各种题型,对于应试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2)研磨真题阶段(9月初—10月底)
经过前期的题海战术的魔鬼式训练,考生现在可以拿出南开大学近年的真题来仔细研磨了。关于真题的使用有几下几点说明:
①选取哪些年份的真题?
我在网上看很多人在卖1995-2013年的历年真题答案,19年的真题啊!想想是不是很恐怖?!什么时候才能研究完啊?!我建议,大家最好选用近几年的真题进行研究,我推荐2005-2013年的真题来仔细研究。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年份太过久远的题目参考价值实在不大。大家看过历年真题后会发现,2005年以前的题目很多都是满分100分,而且有的年份同一年有好几套题目,这是因为2005年以前很多专业是自主命题,所以各专业的题目不尽相同,一般只有100分的西经题目是公共的。而2005年以后的题目相对就比较固定和规范了,题型大致相同,分值均为150分。其次,南开大学大概在2006年左右,其专业课指定教材才相对固定下来,反映到题目上就是最近几年的题目相似度比较高,内在联系比较密切。最后,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节省了大家的时间。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通过研究2005-2013年的真题,在相对节省了时间的同时还能使大家对南开的命题思路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当然,大家有精力的话也可以把1995-2004年的真题好好做一下,毕竟是考过的真题,肯定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过还是要再次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把2005-2013年的真题作为重点来研磨。
②如何研究真题?
真题数量不多,很宝贵,该怎么利用真题才最有效呢?真题最好要有答案,因为很多考生对南开的题目(尤其是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可能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如果没有一份相对比较权威的答案,那必将大大降低研究真题的效果。在研究真题时,我的建议是:大家预留出2011-2013年这3年的题目不要去动,留作后期进行套题的模拟训练用。2005-2010年这6年的真题,建议大家仔细研读。对于每一道题目,大家不看答案,先自己想想答题思路,然后对照参考答案,看看自己的答题思路与参考答案的答题思路有哪些不同,取长补短。当参考答案中的某个知识点自己不记得了,要及时翻看教材,并作相应记录。这样有利于自己在冲刺阶段相对有重点的来复习一些重要知识点。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给出的参考答案一般都比较多,大家真正在考场上一般不太可能写那么多,所以,大家重要的是借鉴参考答案的解题思路,至于答案的篇幅大家要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3)温故知新阶段(11月初—11月底)
在完成了上面两项任务后,相信大家已经对南开大学的命题重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这时,建议大家再次翻看教材,因为这时可能有很多内容大家都已经忘记了。通过翻看教材,温故知新,同时可以重点复习一些重要章节的内容。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12月初—考前)
在这一阶段,大家的灵活度就比较大了。在经过了基础学习和强化提升两个阶段之后,大家现在应该已经建立起了经济学的清晰完整的框架结构。这时候,你已经能够侃侃而谈了,呵呵。但是,这时距离考试也已经非常近了。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呢?我给大家以下4点建议:
(1)回归教材,查漏补缺。这时候,大家要再次翻看教材,你可能会问:“不是刚刚看过教材了怎么又要看?”。古人有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家一定要沉得住气,因为这很可能就是你在考试前唯一的一次系统性的翻看教材的机会了。大家在这个时候翻看教材会非常快,因为大部分的内容你都已经弄懂了,翻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串联,把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一起,条块分割。这对于答题很有帮助,因为考试时一般不会只考单一的一个知识点。
(2)模拟训练,提升应试能力。大家不要忘了,我们还有2011-2013年3年的真题没动过呢,O(∩_∩)O~。在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这最后的3套真题了。建议大家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模拟套题训练,最好选择下午2:00-5:00,完全按照考场上的要求来做。看看自己经过前期的训练后是不是能够对南开的真题应对自如了呢?肯定很多人会感觉3个小时时间太短,根本答不完。这时候,你就必须反思了,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哪些环节做得不到位呢?是不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呢?什么样的题型答案该写多少字呢?……这些问题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准确的答案,除了你自己。只有你自己严格按考场要求来模拟了你才能发现自己到底哪方面存在着问题,这样,在下次模拟时才可以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3套题使应试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3)翻看习题集。这时候,大家可以再次拿出金圣才的习题集,翻看上面的题目,注意,这时候是以翻看为主。很多题目,如果自己有了清晰的解题思路了就可以直接跳过了。对于一些偏题怪题,大家现在要大胆的舍弃了,“抓主要矛盾”,大家现在已经能够识别什么样的题目肯定不会考,什么样的题目很有可能考,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4)开始“背诵”。在这一段时间里,大家可以开始进行背诵和记忆了,因为距离考试就还有一个多月了,需要Input Something了。大家这时候记忆起来应该会觉得比较轻松,因为大家现在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同时穿插进行的。
三、关于心态的调整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心态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的一战考生而言,可能意识不到心态的重要性,对于像我这样的二战(甚至三战)的许多考生而言,决定最后成败的往往并不是知识的掌握水平而是心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复习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在知识层面已经没有特别大的提升空间了,甚至会遇到“瓶颈”,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升反降。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考生在临近考试前都很苦恼,可能很多在备考的前期都会的题目现在反而不会了,或者是以前都没有犯过的错误现在却犯了,马上就要考试了,这可怎么办?很多考生甚至因此而产生焦虑情绪,采取诸如晚上熬夜加班等一些不科学的方法试图解决上述问题。其实,你这样做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身边就有一些人,平时学的非常用功,每天学习很长时间,晚上也是加班加点,但是,最后考出来的成绩却不能令人满意。多遗憾呀!如果你在临近考试前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请不要焦虑,因为这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很多时候你自己觉得什么都不会,其实你什么都会,当你真正做到考场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了。大家这时候切记不要采取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使你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的。考研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希望你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轻轻松松上战场,相信你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满意的结果!
最后,以下面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附:
(1)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321286222
(2)2014年南开经济学考研QQ群:138059842。
同时建议大家看一下以下几篇文章:
(1)https://bbs.pinggu.org/thread-2227534-1-1.html
(2)https://bbs.pinggu.org/thread-22274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