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蓝皮书以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先行先试”区域——武陵山片区为样本,以“多维减贫和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为主题,全面考察了武陵山片区71县市区近10年来多维贫困和自我发展能力状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基于贫困各维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各子系统的特征和演变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同时,对武陵山片区内“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经典个案进行解剖,总结了其经验与启示。由于武陵山片区是中国连片特困区的典型代表,因而,蓝皮书关于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与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演变特征与趋势等普遍性、规律性问题的探讨同样适用于其他连片特困区。报告全面总结了“先行先试”给武陵山片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试点启动一年取得的主要进展,武陵山片区多维贫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特征与趋势,以及加快推进片区多维减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思路、对策及展望。
综合评价篇在构建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和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片区整体、分片区和县市区三个空间尺度层面对武陵山片区2003、2007和2011年三个时间截面的多维贫困和自我发展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归纳了武陵山片区的多维贫困与自我发展能力特征及演变趋势。
扶贫攻坚篇基于多维贫困的四个维度考察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贫困、人类贫困、生态贫困和信息贫困的时序演变及内部空间分布特征,并分别探讨了相应的减贫思路与对策。
区域发展篇则以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为主线,从特色优势产业自我发展机理与路径、市场潜力测度与发展前景预测、经济地理时空演化与重塑以及软环境对比分析等方面对武陵山片区的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培育进行了思考。
先行先试篇通过对武陵山片区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先行先试”实践的个案剖析,归纳总结了跨域环境治理、专业村发展与减贫、跨省县域协作、民族团结创建与扶贫攻坚相互促进、生态旅游扶贫与发展等相关经验与启示。
吉首大学作为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的高校,率先承担起了为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献计献策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蓝皮书也将为关注和关心连片特困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献计献策、智慧交流的平台。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