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绷的市场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8月初开始再次高位震荡,在9月12日美国的能源库存报告公布之后,原油期货价格继续向上,一度突破每桶83美元。紧绷的市场需求是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之一,但是其中的金融因素也至关重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元近期持续疲弱,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变得越来越贵,随着9月18日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元汇率更是一路走低。
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敌人是紧绷的市场。过于旺盛的需求和一些新项目的拖延极大地缩减了原油的生产能力,紧张的供需平衡已经使价格对地缘政治的风险非常敏感。
即使有很强的投资需求,但是日渐升高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以及设备的短缺都使很多石油的开采项目难以及时实施,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项目不停地向可能获得更高回报的地区迁徙,这意味着很多已经启动的项目注定不能及时完成,而到了它们即将完成的时候,市场的紧张态势已经形成。
迄今为止,全球经济的持续高涨已经使高油价相形见绌。其中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变量。得益于强劲的出口、逐步增加的国内投资和消费,中国经济连续超预期的增长,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长率是11.9%,是十年来的最大增速。
此外,美国闲置多时的炼油厂很多又开始启动,这进一步促进了对原油的需求,这个消息也使布伦特原油对美国基准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的贴水在逐渐消失。当北美市场对原油的需求因为冶炼的因素重新抬头时,奥克拉荷马州(Oklahoma)库什(Cushing)的原油库存开始下降,库什是纽约商品交易所期货的指定交货点。这进一步刺激了油价上涨。
另一方面,作为过剩需求以及项目延期的结果,原油的产能已经开始连续下降,相比于一年前,大约下降了每天200万桶的产量,鉴于这种情势,现在的高油价似乎顺理成章。
不过,我们的观点似乎和主流看法稍有不同,我们认为油价会最终保持稳定。因为我们更加相信市场的调节能力。高油价会刺激对产油能力的投资,而耽误的项目最终也会开工,这会增加一些额外的产能。在需求层面,我们相信不断抬升的价格会使很多国家采取更加保守的能源使用政策和更经济的能源,反过来,这等于变相增加了产能,缓解了供需矛盾。
因此,我们预期到今年年底,原油的价格会在每桶65美元左右波动,2008年的年中,这个价格会下降到60美元,明年年底这个价格还会稍有下降。
如何在高油价的环境下生存
如何在高油价的环境下生存?这是个很重要的战略问题。伴随着高油价,权力的平衡越来越倾向于富油国家的政府所有或控制的国有石油公司(NOCs),这些石油巨兽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大约75%的份额,而跨国公司只占了4%),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在资源上占据巨大的优势,它们失去了技术进步的动力去扩大产能,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跨国的石油巨头们可以以此加强跟它们的合作。
实际上,大多数有利可图的石油项目现在转移到了一些制度上有残缺的国家,在这些国家,签订好的合约常常难以得到保证实施,财产权是不安全的,跨国石油巨头们不得不与来自于当地政府的干扰做斗争。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巨头也不希望因为太在意这些风险失去那些有着巨额利润的项目,这使巨头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