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930 16
2013-05-1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贴近大众的通俗经济学读物。对于经济学来说,主要研究的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而本书从读者的身边的小事开始,深入浅出,了解并熟悉经济学的常识。

从而让读者了解到,经济学并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学问,让读者知道日常身边处处皆有经济学,自己的很多行为也是和经济学密切相关的,那些发生在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启示。本书不但让读者学习经济学基本知识,还能让读者在生活中不断的修正自己,让自己理性起来。同时使自己不断增长智慧,看透经济生活的规律,通过这些道理来改善自己职业发展,理财,投资决策等方面,获得生活的满足和收益的最大化。

财富的真相2-1_副本.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14 09:54:41
目  录
第1章  外行看热闹:什么是经济学
1.1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经济学——理性的经济人
1.2  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公平的配置
1.3  狗牙也可以买东西——货币
1.4  有什么物品不能买卖——商品
1.5  两个桃子也杀人——稀缺性
1.6  天价理发费——价值和价格
1.7  收了三五斗——需求和供给
1.8  惊险的一跳——市场交易多
1.9  哥伦布的契约——经济激励
第2章  告诉你财富的真相:经济学是可以计算的
2.1  鱼和熊掌的权衡取舍——选择
2.2  养猪还是养鸡——机会成本
2.3  罗斯福的三块三明治量——边际递减
2.4  5美元日工资——激励机制
2.5  厨师不做家务——比较优势
2.6  物价波动的真相——看不见的手
2.7  市场的另一只手——政府干预
2.8  经济水平的衡量标准——生产率
2.9  瘦了身的菜篮子——通货膨胀
2.10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
第3章  14个热点词汇——新闻联播中的经济学
3.1  度量国民财富的尺子——GDP
3.2  关系民生的代名词——物价水平
3.3  牛市和熊市的博弈——股票指数
3.4  影响世界经济的一哥——石油价格
3.5  为什么我国外汇储备这么高——外贸出口
3.6  是喜还是忧——人民币升值
3.7  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次贷危机
3.8  租房还是买房——房价
3.9  节俭不如消费——扩大内需
3.10  人类文明的自我救赎——低碳经济
3.11  低效率和不公平——市场失灵
3.12  经济的四季循环——经济周期
3.13  央行的指挥棒——货币政策
3.14  会挣不如会花——赤字与黑字
第4章  俗语是有道理的:神奇的经济学效应
4.1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
4.2  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凡勃伦效应
4.3  剔除从众心理,独赢——羊群效应
4.4  另类的激励——鲶鱼效应
4.5  破罐子越摔越穷——破窗效应
4.6  富者越富,穷者越穷——马太效应
4.7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蝴蝶效应
4.8  短板决定最终结果——木桶效应
4.9  和优秀的人合作——泡菜效应
4.10  不可缺失的危机感——青蛙效应
4.11  最后的倒霉者——庞氏骗局
第5章  怎么选择才是对的:有趣的经济学现象
5.1  高于生命的商业法则——信用
5.2  甘地的丢鞋故事——沉没成本
5.3  生意场上的门当户对——帕累托最优
5.4  多数服从少数——二八定律
5.5  大象的舞蹈——规模经济
5.6  科斯的灯塔——公共产品
5.7  三十六计走为上——用脚投票
5.8  经济学家最头痛的事——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
5.9  最隐蔽的税收——通货膨胀税
5.10  为什么收入高的人多交税——效率与公平
第6章   和商家过过招:揭穿经济学的诡计
6.1  占便宜还是吃亏——优惠券
6.2  我们为何要交漫游费——商业垄断
6.3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试用
6.4  “好事临头”要谨慎——以旧换新
6.5  买的没有卖的精——信息不对称
6.6  最迷惑人心的促销手段——广告
6.7  商家的障眼法——捆绑销售
6.8  商家的无形资产——名牌效应
6.9  别让商家掏空了你的钱包——消费者剩余
6.10  我们并不比猴子聪明多少——“经济人”悖论
第7章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投资理财不可不知的经济学
7.1  算算自己有多少钱——资产负债表
7.2  资金最优配置——巧用信用卡
7.3  纳税那点事——合理避税
7.4  人生的定心丸——保险投资
7.5  在最低风险中获利——国债
7.6  投资时机比投资对象更重要——波浪理论
7.7  鸡蛋别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组合投资
7.8  最牛定投达人,十万变一百万——复利
7.9  把钱交给专业投资者——基金
7.10  最简单的金融衍生品——期货期权
第8章        你对自己感到满意吗:工作创业要知道的经济学
8.1  如何走出职业生涯中的菜鸟期——蘑菇定律
8.2  地球离了谁会不转——不可替代性
8.3  别让自己晋升到无法胜任的位置——彼得原理
8.4  同工不同酬——男女职员的工资差异
8.5  民工为何比大学生高薪——供少于求
8.6  你为什么不能升职——内卷化效应
8.7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路径依赖
8.8  他为什么拿高薪——效率工资
8.9  剔除成本,省下的都是利润——成本控制
第9章  华山论剑:博弈的艺术
9.1  合则利不合则败——非零和博弈
9.2  大鱼小鱼共一缸——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9.3  囚徒困境——静态博弈
9.4  海盗分金——动态博弈
9.5  大猪和小猪的故事——智猪博弈
9.6  究竟是谁更聪明——旅行者的困境
9.7  多人博弈的均衡点——纳什均衡
9.8  强者未必是胜利者——枪手的存活率
9.9  狭路相逢勇者胜——懦夫博弈
9.10  田忌赛马的启示——占优策略
第10章        幸福指数:用经济学的眼光探索幸福的奥秘
10.1  幸福是怎样测量的——幸福指数的来历
10.2  金钱、地位、幸福值——幸福指数与GDP
10.3  百万富翁的感觉——关键还是有个好心态
10.4  幸福需要多少钱——关于生活幸福度的经济学分析
10.5  抓住机遇,功成名就——幸福指数10000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4 09:55:36
第1章  外行看热闹:什么是经济学
从这一章起,我们就踏上了经济学之旅的第一步。不过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出发之前,我们必须先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否则没有它们的帮助,我们理解起经济学那些丰富多彩的定律、现象来,就有些吃力了。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了解到什么是货币,什么叫商品,商品的供与求是怎样互动的,价格和价值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也将讨论如何试着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经济学的观点,总之,打好你的基础,让我们开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4 09:56:05
1.1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经济学——理性的经济人
你去购物的时候砍过价吗?我想,答案多半是肯定的。即使再不会砍价的人,都还是希望能够令卖家降低些价钱,好少花一些钞票。我再问:为什么希望少花些钱呢?你一定会白我一眼:那还用问吗?谁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
没错!我们在上一节中就已经谈到了,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资源始终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对于我们每天忙碌谋生的人们来说,无论是时间还是收入都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商品的价格又老觉得偏高,我们深受这些因素的束缚,必须想尽办法用这点有限的资金为自己买到最好、最合适或者最多的东西,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你无心之下暗合了经济学理论而产生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也是这样进行思考的,那么我就可以称你一声:理性经济人。
在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是一个最基本的假设。这种理论源自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从“利己性”的角度出发,对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简化,他假定人都充满理性,都是自利的,当面对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时,人们都会理性地选择对于自己最为有利的一种方案。
大家都知道,人心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经济学会将人假设成如此“冷血”呢?显然,如果我们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来,那么始终研究的是个案,具有不确定性,无法抓住其中的规律,这个复杂的“人”将混淆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必须创建一个抽象的工具,排除那些具有感情色彩的、特定文化背景的因素,从中提炼出经济研究的有力武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5 09:15:03
而且,这种工具是成功的,如果以“理性经济人”的眼光看待世界就可以发现,实际上一切经济现象甚至人类行为中都可以找得到它的影子。
再回到生活中来,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从肉店买到鲜肉,可以去服装店买衣服,可以去饭店,那里的厨师随时会替你做好你想吃的菜。我们会对他们感激涕零吗?他们是因为出自善心,希望你过得幸福吗?你笑了!是的,他们这样做,并非是惦记着你的衣食冷暖,而是对于他们有好处——因为你要获得这些,是必须付钱的!我们和这些商家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交换的关系,彼此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而已。
是的,人类之所以会产生商业,会形成市场,会出现垄断、竞争和行规,都是因为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希望能够由此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消费者希望能够将自己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好的服务、最优质的生活,而生产者则希望通过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
他们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并不含有造福整个社会的想法,但是无形之中,他们的行为都最好的完善了市场秩序。举个例子来说,因为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获得的产品“价廉物美”,不断地将商品价格向下压,将商品质量向上提,而生产者面对这种局面,必须动脑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提高商品质量,又如何保证商品能够卖个好价钱。久而久之,在双方相反的利益争夺交锋中,商品形成了公认的质量标准,市场确定了相对公平的价格,而各商家之间处于对利益的争夺,又会出现兼并、垄断等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5 09:15:32
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费尽心思选择的方案,未必真的给自己带来了最大效益,甚至损害了自己原有的利益。比如,本来贪便宜买回来的东西,却是个“山寨”的。或者投入了大笔资金想大赚一笔,反倒赔了个血本无归,难道这些是违背了“理性经济人”的规律吗?
其实,所谓“利益最大化”也是相对的,“理性经济人”始终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停留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之中,放在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阅历、能力和知识面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做一个无所不知、精通计算、没有感情的“经济动物”,这并不妨碍“理性经济人”的成立,因为你选择这些方案的动机仍然是在追求最有利自己的结果,但是因为错误的选择没有使你达到目的,这是你策略的失败,而不是目标的失败。
另外,如果我们利用“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对自己最有利、利益最大呢?可以说,所谓的利益最大化,更应该说是“最满意化”,当我们的选择令自己最满意时,就是最大化了。例如,当一个人穷困潦倒时,他所追求的最大利益是赚更多的钱,好让自己的生活好转。此时收入增加得越多,他就的满意度越高,那么选择令自己收入增加的做法就是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当他的收入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收入的增加已经不再让他感到快乐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自己的健康、休闲的舒适、工作的压力,那么他可能会放弃一些令自己过于辛苦的赚钱渠道,此时他最满意的是享受自己的生活。那么放弃赚钱机会是违背“理性经济人”原则吗?不是的,因为此时他的满意度取决于寻找快乐,越是让他快乐的选择,就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