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西落的太阳,挤挤散散的人群,世界一点都没有变。
城市的风还是那么大,每天每天孜孜不倦地吹着。我们还是偶尔做着白日梦,想想以后的以后,想想曾经的曾经,然后叹息一番。
或是躺在床上没心没肺的睡觉,或者坐在教室迷迷糊糊的上课。日子一天一天在过,悄无声息,安静地拉扯着记忆。
突然变得十分恋家,一有时间,回家的念头便盖过一切。回家以后也还只是坐在电脑前敲着孤独,窝在床上半眯着眼睛思考该去哪看看。虽然与在学校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却有浓厚的归属感。
曾经想着一定要离开这个小城,现在居然也萌发了毕业以后回家的念想。
生活安逸,吃喝不愁,没有压力,多好。
听说人们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在外闯荡,等到累了,老了才会恋家。
我还没有开始在外闯荡,怎么就变得这么想家呢?是变得比以前更懒了一些,还是被长辈们的想法所左右了思想?
前几天去看了致青春,坐在那里最期盼看到的是“赵薇” 这个名字后面出现导演两个字。
小时候在家里看还珠格格的场景好像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以前喜欢的五阿哥,如今也开始演娘娘腔的角色。以前看上去单纯的金锁,早已星光璀璨。
我还是年复一年的看着还珠格格,跟着外婆一起,看了这么多年。每个寒假暑假,只要在电视上出现,都不舍得换台。
熟悉的知道每一个情节,熟悉的知道下一句台词是什么。赵薇从燕子变成了导演,仿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等到真正出现的时候,心里居然没有一丝撼动。
看辛夷坞小说的时候,到底是被弄哭了。我想,哭并不是我找不到青春去哪了,而是我根本就没去找。
这种不在乎慢慢不知觉的变老的这种态度让我惶恐。我真的对时间流逝漠不关心吗?我真的不在乎自己喉结突起、胡须渐长吗?我真的没去怀念以前童真的点点滴滴吗?
显然,我不可能做到。我哭,只是因为我装作不在乎,但被提醒的时候,我才知道我装的一点也不成功。我连自己也没有骗过。
本以为赵薇也会让我抽泣一番,结果却是从头笑到尾。即使在阮菀被车撞的时候,还在和边上的人一起评论这个情节的突然,以及这个女人的傻。
旁边有人哭得很伤心,我只是在观众席上安静的看,一切与我无关,一切都只是他们的故事——生活琐事连接起来的故事。
这样之后,看着电影的剧情,不断和自己脑中看过的原著匹配,再听着别人的哽咽,加上自己确实不知道青春何时终了,所以,在最后一分钟的时候,忽然止不住的哭泣。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如此,走出电影院,坐在大厅里,还是不停的从眼里滴落出伤感。脑子里是完完全全的空白。
现在回忆起来,我不知道当时我想了些什么,或是想起了什么。甚至,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真正的哭。
其实还是有一个情节让我记忆比较深刻:毕业的时候一起吃饭,大伙都在伤感,张开说,你们这样不积极向上啊,我来给你们念首诗吧。
我当时就想,等到我毕业的时候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小学毕业的时候以为自己舍不得那群伙伴,写同学录,留各种联系方式,甚至订下多少年之约。到走的那天,还是欢快的到学校拿成绩单,然后一点也不留恋地快速离去,好像多在一起待一会就会失去好多东西似的。那时只是想着奔向另一个阶段不同的生活,所以现阶段的还是快点结束为妙。
初中毕业之前,以为自己在那3年留下太多好的和不好的画面,将会是我这辈子最最重要的回忆。我以为我必然会舍不得离开,舍不得周边的人,舍不得发生的事,舍不得那些教学楼,那个操场,那个食堂,那个楼梯,那个厕所。我以为我不会这么急着去奔向另一个环境,至少我会好好留恋一下这个地方。
但是,最后也还是非常洒脱的走了。没有事先想象的,抱住谁谁谁痛快地哭一场,找一个角落好好回想一番。或是在某个石板上刻下一段很有感触的话,在某处空地上埋下几张写有誓言的纸。没有,这些都没有。我就是丝毫不珍惜的离开了。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是认真的难受过。好像这三年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年。但是现在却消逝了。我记得他们每一个人,我写《20个人》,我写《谢谢你们》,我写《高考倒计时》,我也不知道这种天真的矫情有没有用,可我就想留住他们。
也许是那时候一起奋斗过,一起受过高考的压迫,一起为对方渐渐靠前的名次感到惶恐,所以才会如此。在那个艰难的时候建立起得感情,就是这样特别难忘。但即使这样,从此天各一方的我们,还是没有在那个时候抱团哭泣。
只是有一阵讨论起分开的问题,大家都满怀忧伤。在离高考只有几天的时候,还是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在那个鼓励自己的本子上留下几千个字。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我多想看看那时候,在认为马上就会发生一件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事情面前,我会写一些什么。是单纯的鼓励?还是夹带一些幻想和事后的如释重负?
现在我经历的也许是我最后的几年学生时代,有时候不想直接毕业的原因真的不是我有多么高的追求,只是我像是习惯了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活,所以靠着惯性竟一下子不想要变成一个从业者。
这并不说明我不想担负责任,我没有能力,我没有理想,我甘愿平庸等等。我确信我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规划,只是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青春真的快没有了。没有了,就再也没有了。我知道我留不住它,可人总是自不量力的。我想停留一下。
前段时间猛然反应过来就快大三了。一个季节,一个学期,一个年头,在我丝毫不经意间就这么好快的流走。
我经常想,那些同学,以后我们还会不会在一起互相灌醉?你们会不会说我傻逼,还会不会喊我豆子,还会不会记得谁身高最高,谁物理成绩最好,谁作文写得不错,谁非常搞笑,谁整天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谁中午也待在教室里做着立体几何?
我不得而知,而且我明显感觉到我并不想可以让谁记得。
记得一次写了一篇文章,感慨自己一直这样写的无用。然后杰仔在下面评论说记得自己曾经的爱好就行,别说什么有用没用。我知道,高中的时候,他的作文也很好,即使现在,我也没觉得自己写的就好,只是上大学后,就没几人在写了。或许,他们只是把写作当成一个分值很高的语文题目,我却认为自己找到了兴趣所在,因此苦苦耕耘。
我并不想要结果。我真的不想要在这方面的结果。
我只是以这种方式做一种记录,或是回想,当作一种自省,然后供自己唏嘘一番。
现在每日泡在书里,面对各种考证,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我还是不知道这些证书有没有用,可是或许真正有用的目前还得不到,所以这些东西拿在手里,权且当作日后后悔用吧。
人在悔过的时候,最容易避免重蹈覆辙。
记录时间的方式不再是一天或者一周,而是变成了一场场考试。有时候感觉充实,有时候也感觉迷茫。
迷茫,其实是很做作的词语。成熟的人,会觉得这是必经之路,无须紧张。或者,他们觉得你是自作自受,想多了或者想少了或者想的方向不对,你就会迷茫。也许,没几个人是迷茫的。每个人都很清晰,只是能力不够,所以借口说不知道自己目前身处何处又该驶向何方。
人的一生都是这样在过,出生,上学,工作,老去,死亡,总逃不过这些。到生命最后的时候,不同的,只是在世间走这一遭后留下的回忆。我很吝啬自己的回忆,我也很害怕自己的回忆。
每到放假,我们总在思考去哪里去哪里,仿佛那么大个中国也没有一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都在追寻什么,我也觉得自己离开曾经太远了。
去年联系到一个小学玩的很好的同学,现在他的孩子都有两个了;还有初中的同学,工作也四五年了。
我知道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代,并不适合这样感慨。或者说,我也并不是在感慨。只是在自己身边突然发生了这么多瞬息万变的事,我来不及躲避,就和它们迎了个正着。然后,也只有稍稍提起。
以前,心情不好、孤单难受的时候,就会没命似的写日志。胡乱地发泄一通,好像心情就确实有所好转。现在,若是难受,大多会翻看以前写过的东西。看着那些文章,我确信我在慢慢成长,我很庆幸我记录下这坎坷的一路。
有人说,真正的孤单不是看别人发微博自己却没有动态,而是看自己写过的东西仍旧不发感慨。
好多时候,就是觉得孤单。虽然这是一个较为泛滥和庸俗的词汇,但我就是想让我自己明白,其实,这么多年,我就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从没有让谁靠近。
青春,需不需要致敬呢?
我并不想用这种方式表明我已经没有青春了,我真的不是希望自己仍然天真几年。现在这种状态,也不算是成熟,我只是习惯了去喜欢自己当下所属的状态。
时间,改变了太多的东西,我们终究都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所有的原则终究都会被推翻,感情终究不可能纯粹存在。我们终究也还是会受到外界的太多影响。
幸福的人,他的伤心之处你无法看到;伤心的人,他的幸福也是你所不能理解。我们的思绪,只能在一个恰当的时候飘回从前,在有空的时候偷偷回忆一下、感慨一番。我们终究还是要想着去继续追寻那些说到本质上就是名利之类的东西。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我告诉自己不要这样想,就算想也不要写出来,就算写出来也要马上删掉。可是这样忘记时间的感慨,当结束的时候,我又觉得它的用处就是供我下次孤单的时候翻看。
或许还有年老的时候,我不知道那时我还喜不喜欢现在的自己。那时我还孤不孤单,还惆不惆怅,还迷不迷茫。我只知道,我在一边惶恐一边期待地顺其自然的让自己长大。
张宇,我只是突然想念曾经的你,尽管我并不反感现在的你,我甚至也说不清以前你是什么样子,但我就是在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之后开始想念那个你。
想念起以前那个笑得单纯的你,眼神澄澈的你,思维简单的你,敢爱敢恨的你,无忧无虑的你,懵懂无知的你,毫不做作的你,真实可感的你,野心狂妄的你,不会受伤的你,还有,永不孤单的你。
对不起,以前的你;希望未来的你,别再想念现在的你。
终于明白,或许只有当青春散场,孤单,才开始彷徨。
我只是想你,可我不会再变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