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徒弟》连载
本书介绍:HR哥继《HR的快乐之道-人力资源总监心谈记》之后又一力作。本书以HR哥亲自所带大学生助理为主线,讲述HR哥如何将一位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一无所知的社会新鲜人,培养成为一个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本书通过真实的职场事例,将职场中必须要掌握的正确的观念、心态、技能,生活、社会中必须学会的技能和各位一一讲述。本书文字平实,内容浅显易懂。是HR哥送给大学生朋友们、职场新人的珍贵礼物。
作者简介:李江华(笔名:HR哥)湖南望城人,资深HR经理人,1999年开始从事HR工作,先后在台资、港资、民营、日资、美资企业从事HR管理,历任HR专员、主管、课长、经理,现任某跨国公司HRD,积累了非常丰富的HR实务操作及管理经验,曾在国内几大专业HR论坛撰写《老HR心谈记》系列文章,介绍自己多年的HR实务操作经验及职场管理心得,受到各行业HR人士,特别是HR新人的热捧,帖子发布不到1个月时间,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
本次转载已获作者授权。
连载目录
001你也是王勇
002我们不做廉价劳动力
003打一份工,如何能得到三份收入?
004你是否有精神病?
005培训真的只是完成任务吗?
006见死不教
007遭遇潜规则
008一件大事害了一堆人
009大闹总监办公室
010关键时刻掉链子
011看书四步法
012谁叫你是新来的呢
013冤冤相报
014学外语之道
015无心之过
————————————————以下是正文————————————
001你也是王勇
生日的前一天,接到一封挂号信,来自北京。在通信如此发达的时代,谁还会用写信的方式来与我联络呢?我与将信递给我的前台MM一样诧异。
打开信封,一张像片从信中滑落到地上,捡起一看,一个标准职业经理人形象的人站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LOGO前面面带自信的微笑。
像片背面写着几个字“永远的师傅惠存,您的徒弟王勇敬上”。打开信一看,信中有如下一段话“在做您助理的日子里,您教给我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学问,甚至包括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难题。今天如果说我在职场上算取得了一点小小成就,全都得益于您的教诲。每当在工作压力超重的时候;每当在与困难作斗争的时候;每当在想逃避的时候;每当在自己得意忘形的时候,甚至在餐桌上与重要客人聚餐的时候;连和我女朋友闹别扭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您的话。这些话如同一把智慧的宝剑,帮我在为难的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我因为得益于您的教诲,我的成长已远远超出了我的同学,当他们还在为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还在报怨公司不给自己晋升机会的时候,我已在指导近十名的下属工作,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如果没有您当初教我的东西,我不可能也不敢做他们的上司。如果没有您教我的东西,我可能还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具备今天的素质与能力……。”
他是我带过的众多助理之一,如今在北京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坦白的讲,他并不是那种天赋特别高的人,但他的成长确实惊人。他大学没毕业就来我部门实习,当时,我正缺一个整理文件的助理,说是助理,其实是一个文员,实习六个月后,回学校参加论文答辩,取到毕业证后重回公司担当招聘专员一职,后来因表现较好,升任为HR主管。再后来,因需要回家照顾父母,提出离职,没想到小伙子二年不见,竟然成为了世界500强的人力资源总监,真是人不可貌相。
我翻开我当时的日记及工作记录,王勇的挨批记录无处不在,可以说他在公司的一年半中的日子,就是他挨批的日子。换成其他人也许早不干了,但他确实将每次挨批当成了学习的机会,成长如此之快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每位大学毕业生或没有社会经验的人能让您带一段时间,我敢打赌他一定会改变命运,一定会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正确的工作方法,积极的心态和乐观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我相信,与其去多家公司,花多年的工作时间积累的经验,不如您的几句教诲,正是您无私的将您的经验、您的方法分享给我,我才有今天……。”王勇在信中不断的提到他在我手下工作的收获,让我不禁有点飘飘然,脑中也浮现他在我手下工作的一幕一幕。
今天,我将这个真实的故事写出来,分享给各位,希望您也能从中得到些许的启发,特别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们,如果你们也能和王勇一样经历这些事,这些人。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长更快。人与人的智力差距其实并不大,为什么一段时间过后,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关键在于你的想法及做事的方式。理财专家都会告诉我们,如果将五百万平均分给一个穷人和富人,一年之后,富人仍然会富有,而穷人仍旧是穷人,为什么?是思维方式及习惯的问题。要想在职场上成功,就必须要掌握能导致职场成功的思维方式,养成能让你成功的习惯。
首先要感谢王勇,他同意我以真名的方式将他的“丑事”公之于众,这丝毫不会影响他在职场上的成功,强大的自信让他愿意将自己成长的经历与各位分享。其实王勇并不仅仅只指真正王勇一个人,还包括你,我们每个人都是王勇,他能做得到,你就一定可以。他能学得到,你也一定可以。他能成功,当然你也可以。准备好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王勇了,一起来挨批,一起来接受教训,一起来成长。也许你可以比他做得更好,当然,你也可以获得比他更大的成功。
002我们不做廉价劳动力
编者按:得知我要写关于他的故事,王勇将自己当年在公司的实习日记给我快递过来了。这下好了,结合我的工作日记及他的实习日记,好戏要开始罗,感谢有奉献精神的王勇。本书的文章内容尽量以原场景,甚至原话讲述,希望能带给各位朋友一些启发。
王勇能来HR部门实习,是因为在一次大学生座谈会时让我印象深刻,准确的讲是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他提出了一个别人想说却不敢说的问题。他说“公司一直在强调我们大学生的价值,为什么我们的工资却比一线作业员都低,公司是不是在把我们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当时公司薪酬设定:新进大学生实习期的工资,大专只有2300元,本科只有2500元,他们晚上来加班都是义务的,结合他们的劳动时间,工资折算起来确实没有一线员工高。)
初听到这个问题,我们的HR培训经理很火,这一点从她的表情很容易看出来。她是众多经理中比较不赞同引进大学生的一员。她觉得大学生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从一无所知,走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来到公司,公司不但要教他们工作上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连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常识都需要一点一滴的教给他们。可是他们大多数人,不但不好好学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还张口闭口谈钱太少,总是认为公司不好,认为公司和老板在剥削他们。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完后有的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走了。
与HR培训经理有相同观点的生产经理,听了王勇的这句话,邹起了眉头。这位生产经理是一贯反对公司引进大学生的,在他看来,大学生来公司基本上是来捣乱的。大学生们无法创造价值不说,还要分散各级主管很多精力来对他们进行培训、来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
最头疼的是,他们以了解生产流程为名,与生产线员工聊天,已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纪律。最近品质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他将这笔账算到了大学生头上。
更要命的是各级管理者都不喜欢大学生,觉得他们不是来工作的,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走起路来一跑一跳的,有的女生发型很怪,有的男生穿得花花绿绿,还有裤子竟有打洞的。对于这个年代的年青人来说,这样的装扮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一些老员工,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好像这些打份都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
有人分析过六七十年代人们的心理,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大学是精英教育。要考上大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能上大学生则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他们内心大多很向往大学,持别是一些经历过高考失败滋味的人,没能上大学生是他们终生的遗憾。大学在他们心中是一个永远打不开的结,他们有自己心中的“标准大学生”形像,所有与这个形像不符的大学生,他们都怀有莫明的敌意。
每次只要公司招大学生,HR部门要安抚各一线单位的主管,大讲特讲引进大学生对公司将来发展的意义,看得出来,他们并不关心这个。于是我们换了一个角度,告诉他们,引进大学生对于他们部门,对于他个人工作的好处,他们也不太相信。
晓之以理没有作用,我们只得动之以情。
“现在这一代人就是你们看到的这样,你的儿女将来大学毕业后就这样,你拒绝他们,将来你的儿女也同样被别人拒绝,你讨厌他们,将来你们的儿女也会被别人讨厌。你们能不能试着转变一下观念,看看用什么办法能管理好他们。”
“现在这些人已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力军,想要也得要,不想要也得要。如果不能管理好他们,那么就证明我们的管理观念需要改变,管理能力需要提升,管理方法需要修正。什么叫与时俱进,这就叫与时俱进。”
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线主管,他们根本对我们的话听不进去。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说出的是目前大多数公司主管都急需要改变的地方。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管理观念上,不改变,也许,他们很快将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在一边做一线主管思想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安抚大学生们,怕他们受不了这些主管的气。
我们告诉所有的大学生:“各部门的主管都是从一线做起来的,文化不高,沟通不好,需要你们主动积极的找他们沟通。”
“主管们以前学到技术及工作上的知识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都是靠辛苦工作,讨好师傅学过来的,所以你们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也需要放低身段,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向他们学习。甚至我们鼓励大学生,如果你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估计没有人的身上学不到东西,这就是你们来到公司的第一个挑战。”
看得出来,同学们大多不情愿接受这个挑战。这其实也是HR难做的原因之一,两头讨好,里外不是人。
王勇提出的问题,HR经理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估计不会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靠以势压人或居高临下的姿态,镇得了一时,镇不了多时,能让他们口服也难以心服。
我朝HR经理使了一个眼神,我站了起来,微笑着对大家说:“王勇同学的提问应该是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大家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真的很好。”
“的确,按照大家的工作时间,对比你们的工资,目前确实不如一线员工高,这是事实。但是,你们所说的工资只是指目前每月暂时拿到手里的钱。你们有没有想过半年后,一年后,以至将来你们手里拿的钱。”
“你们将自己的所得与一线员工相比,莫免太低看了自己,目标是不是也太低了。如果火车制造出来只是为了比马跑得快,那是不是投入成本太大而目标太小呢?”
“如果大家只要求和员工相比的话,我可以让各位去从事一线员工的岗位,让你们的工资与员工完全一样,我再给你们每月多300元的学历补贴,我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再说你们的工资比一线员工低。估计你们也不会提出你们被企业当成了廉价劳动力。”
“但是一年后,你也许还只是每月比一线员工高出这300元,也许,你一年后并不一定比普通员工做得更出色。从成本方面考虑,公司可能会考虑用一位学历不高的普通工人来代替你。你到时仍然只能做一名员工,你的视野还停留在一年前,你没有学习到任何对于你将来有价值的东西。”
“你不甘心就此罢休,又开始重新找工作,由于一年的员工工作,你可能每天忙于加班生产,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思考,你甚至可能不如一年前的你。当你毕业一年还停留在刚毕业时的观念、心态、能力与经验时,我想,你连再找一个满意的实习生岗位都不一定能找得到,大家觉得是不是有这种可能呢?”
“但是,做实习生就不一样了,你们有培训学习的机会,你们有人指导,有人关注,有人考核、有竞争,有压力逼你们去学习,去成长。你们不仅仅得到的是目前的工资,还有为将来拿更高工资的资本。”
我在白板上写下了“大学生实习所得=大学生的实习工资+将来拿更高工资的资本”一句话。
“你们现在感觉自己是廉价劳动力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你们实习时所得到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收入:将来拿更高工资的资本。”
016 礼不可失
王勇笑称,自从和你那次用餐之后,每次有你在场的聚餐,我从来没有吃饱过。
大家边吃边聊,王勇的手机响了,好像是家里人打来的。王勇用家乡话和对方聊得起劲,声音有点大,我们大家都停止了聊天,静静的听他打电话。
我朝王勇使了使眼色,示意他到包厢外面去打,这小子竟然问我有什么事?我只好说,“去叫一下服务员拿菜谱来,再点几个菜。”大家都推辞说够了够了,不用了,吃饱喝足了。“那就叫服务员来买单吧!”我看王勇的手机还没有挂断。
聚餐回到公司办公室,王勇也跟了进来。我说:“你怎么还不下班呢?”“总监,我感觉今天有点失礼了。”“哦,说说看,你哪里失礼了?”我故意问他。“不该在包厢打电话,金助理回来在车上和我说了。”晕,这还得金助理提醒。
“就这件事失礼吗?”我问道。
“还有其他地方也失礼吗?”王勇有点吃惊。
“既然你今天讲到了礼,我今天就来和你谈谈用餐的基本礼仪”我对王勇说。
“今天据我的观察,你失礼的地方不下五处。”我说道。
“不会吧,这么多啊!”王勇有点不相信。
“这只是你最明显失礼的地方,也许还不止这几处。一:上下车失礼。我记得你是第三个上车的,你下车却是第四位。车上的人都比你职务高,资历比你深,你这样上下车是很失礼的。
礼貌的做法应该是你最后一个上车,上车前确认大家都到齐了没有,如果OK最后再上车,和司机说可以出发了。你下车应该是第一个下,下来时站在车门口,确认大家都有没有下完,然后关好车门,告诉司机可以将车开走了。”
“上下车还这么麻烦啊,这又不是古代,就吃个饭,大家随意一点嘛”王勇小声的嘀咕。
“随意一点我同意,但随意不是可以随便。你是一个新来的实习生,一起来吃饭的都是HR及行政的经理。也就是说这是以后你工作中要经常打交道的同事,与其说这一次是和金助理接风,不如说是让你和大家联络一下感情。你不利用这么好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热情与素质,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以后工作中大家如何会帮你呢?
作为上司,我虽然可以要求大家必须配合你,帮助你,但是,配合你、帮助你并不是他们的义务。关键还是你要让他们从心里授受你,愿意配合你,帮助你。如果他们不接受你这个人,谁也帮不了你。”我不希望王勇有那种什么事靠上司的命令就可以搞定的错误想法。
“二:上下电梯失礼。”我继续道。“你进电梯好像是站在里面,出来时是最后才出来。”
“我先进去,肯定只能最后出来啊,难道我还要挤出来?”王勇笑了。
“那么你先进去就不对,应该是让职务比你高、年龄比你大,女士比你先进去。你应该是站在电梯按钮旁负责按按钮。出电梯时,你也不是要马上出来,而是站在按钮旁,让大家先出去,再最后出来或者先出来后站在电梯门口等候大家全出来。当然,不要挡在电梯门口。
三:进出包厢失礼。你是后面进包厢的,所以你坐了一个本不应该是你坐的位置。你不是最后出包厢的,所以你回来上车不是最后上车。进入包厢,应该是你先进去,然后指引安排大家座位,里面的桌位是上位,应该让给职务或年龄比你大的人先坐,等大家落座后,自己最后坐在靠门口或上菜口的座位上。”
“他们要是抢了门口的座位怎么办呢?”王勇一向心直口快。
“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劝说对方坐里面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人家会同意并且感觉你很有礼貌。
四:敬酒吃菜失礼。你是新来的,如果喝酒的话,就应该先敬大家,同时请大家多多关照。你与别人单独干杯的时候,我发现你的杯沿高过别人,这是不礼貌的。和别人干杯,你不要看着人家,自己要先干掉,不要别人干完了,你还在那里磨磨蹭蹭,想喝不敢喝的样子。”
“可是我喝不了啊?怎么干啊!”王勇面露难色。
“喝不了,就一口都不要喝,打死都不要喝。不要喝一小口或者和某人干一杯。你喝一口,别人就会劝你喝一杯,你能喝一杯,别人就会劝你喝一瓶。你和张三干了一杯,不和李四干的话,就会让人感觉你看不起他,如果还有王五、刘六或更多人,你也不能厚此薄彼。你敬了人家一杯,人家也会还你一杯,这样,只要开了头,就难以收尾。很多人报怨自己酒醉是别人将他灌醉的,在我看来,是自己喝醉的,从来不会有人扒开你的嘴往里面灌酒。所以酒醉的人,要么没酒量,要么没智慧,要么二者皆无。
再谈谈吃菜,我们用餐的是转盘桌,想吃什么菜就可以转到自己面前来。但是,如果只顾自己吃,不看别人,就会让人感觉你很没礼貌。自己准备将菜转过来之前,一是要看有没有人正在夹菜,二是看有没有人准备夹菜。
如果不是转盘桌呢,自己面前的菜就多吃点,离自己远的菜少吃点,不要老是站起来夹菜,夹菜要干脆利落,一是不要没夹稳,掉在桌面上,二是要注意自己的衣袖,不要碰到其他菜上面了。
五:细节失礼。你旁边的王经理给你递纸巾,没见你说谢谢。刘经理给你倒茶,你虽然说了谢谢,但是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自己如果用餐巾纸,旁边的人要每人发一张,别人递给你,你要双手接起来并说谢谢。自己加茶,旁边几位要加茶,别人给你加茶,你要一边说谢谢,一边用手指轻敲桌子,表示感谢。旁边坐的是你的上司或年龄大的人,你要眼疾手快,人家没茶了,马上主动给他倒茶。给人倒酒要添满,给人倒茶不要太满。虽然你不是服务员,但正因为你不是服务员,所以你给别人服务,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你有接私人电话,如果需要时间较长,要离开包厢去外面打,不论你是外出吸烟还是打电话还是上洗手间,要和旁边的人打声招呼,不要别人找你时,没人知道,从而别人认为你很失礼。吃饭要控制速度,不要吃得太快,也不要吃得比别人都晚,发现某人要吃饱的时候,你提前吃完,哪怕没吃饱,然后和大家打声招呼,让大家慢吃。”
“晕啊,这么多细节啊,我以后不敢出去吃饭了。”王勇有点怕了。
“呵呵,中国是礼仪之邦,虽然现在没礼貌没素质的人到处都是,但没有礼貌没素质的人也喜欢有礼貌的人。礼多人不怪嘛!用餐是常见的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吃就要吃出风格,吃出修养、吃出好印象,让人感觉你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让人感受到你对别人的尊重、热情、细心、礼貌。礼节礼貌不需自己付出什么,但可以得到很多。
我们经常在餐桌上面试一些高管职位,为什么?因为,从一个人的用餐细节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综合素质。”
017 千金买马骨
助理回来了,王勇的工作得重新安排。让他去其他部门吧,估计也过不了试用期,王勇虽然有培养的潜质,但需要主管有相当的耐心,可是很少有哪个主管愿意花很多的精力与耐心来培养一个连“再见”都可能不会说一声的大学生。
主管们普遍抱怨大学生不感恩。感恩并非要你送礼请客,也无须将感恩常挂嘴边。只需要你在电梯中或路上碰到了主管,主动打一声招呼;人家都在说主管不好的时候,至少保持沉默;吃饭碰到了主管礼貌性地让个座或主动上前敬一杯酒;提前离开时打一声招呼;哪一天不小心成为了主管的上司或审核跟进主管的人员时,多给对方留点情面。
有的人可能会说,他做我上司时,趾高气昂,百般挑剔,我从内心就不尊重他,看到他就讨厌,难道这样的上司我还需要感恩吗?是的,不仅仅是帮助你的人需要你感恩,就是伤害你的人,我们也要心怀感恩,是他们让你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是他们让你体会到了冷暖人生。
对自己不好的人,我们仍然心存感激,有千金买马骨的效应。什么叫千金买马骨呢?就是用千金去买死马的骨头。其实死马的骨头值千金吗?根本不值,但是别人会说,这人连死马的骨头都愿意出一千金,那我有好马、千里马,人家会出更高的价格吧,于是就有人将好马、千里马争相带到你的身边。
同理,如要我们连一个曾经没有给我什么帮助甚至伤害过我的上司或同事,都能心存感恩,以礼相待,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你、愿意教你、愿意给你机会。
因为广西公司需要人手,我想培养王勇,以后让他去广西担任HR主管。担任HR主管除了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正确的思考及行为模式、良好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我相信,只要假以时日,王勇一定可以独当一面。
思考及行为模式、职业素养,我可以慢慢训练他。专业技能就让他去HR部门实习。我打算让他每周四天在HR部门实习,一天在总监室实习。我将王勇叫到办公室,和他谈了我的想法,他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去HR部门实习的第四天,我接到HR经理打来的投诉电话,说王勇经常上班迟到。总监室是8:30上班,而HR部门8:00上班,王勇虽然在HR部门实习但是还是按总监室的上下班时间出勤。
我将王勇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迟到?他回答是HR部门没有人和他说要什么时间上班。我问他:“为什么你下班12:00就准时下班了呢?”他说,“他们都下班了,所以我就下班了。”显然,王勇还在玩小聪明。
我对王勇说:“我不接受你的说法,如果没有人和你说,那你问了吗?你虽然还没有调到HR部门,但是已向你明确说明周一至周四在HR部门实习。既然在HR部门实习,就要服从HR部门的制度,HR部门的主管就是你的直接上司,你的一切行动要听从HR主管的安排与调派。”
“总监,我错了,以后不会迟到了。”王勇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和我说没有用,你现在是在HR部门实习,你应该向HR主管认错及作出保证并接受HR部门的制度处理。”我没有接受他的认错。王勇后来回去向HR主管及经理认错并受到了一个小过的处分。
某个周五,王勇向我抱怨在HR部门实习时间太长,说在HR部门实习一周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三个月。我计划是让他在每个模块实习两周(学习一周,操作一周)。本来我还在担心,这样蜻蜓点水,学不到东西吧,是不是要将时间延长点,没想,这小子竟然口吐狂言,只需要一周就可以了。看来,不怕死与不知死是两码事。
很多人说自己不怕死,其实是因为他不知死,没有了解过死,也没有见到过死,不知死的残酷。这正如,时下很多人说,打仗吧,没什么了不起,真打起来,我第一个报名。这难道是勇敢吗?不见得,也许他根本不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所以他可以叫嚣,打仗吧我不怕死。
而那些真正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人,往往希望和平,不希望看到战争,难道他们怕死吗?不是,而是因为他们知死,所以从内心对死敬畏,而那些没有见过死的人,无知者无畏,天天叫不怕死,真要让他上前线,他只怕两腿打颤。
企业管理中往往也如此,各个部门彼此相轻,各个岗位彼此相轻。总觉得对方的工作没什么了不起,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最重要。
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当然,不做好,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人来做,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反正结果是做不好。但是要做好,要发挥部门的职能,就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好的。 王勇说一个星期就可以将HR部门的各个岗位学会,看来不是不怕死而是不知死啊,不打压一下他的傲气不行。
我问王勇:“你上一周在哪个岗位上实习?”他说在招聘岗位上。我说:“你对招聘都掌握了吗?“掌握了,流程我都很清楚了,我也招了两天的人,没什么问题了!”王勇答道。
“哦,那我问问你,招聘的依据是什么?”我继续问道。
“职务说明书啊,我们都是看职务说明书发需求,然后收简历,安排面试的。”王勇回答得很轻松。
“职务说明书与实际工作岗位是一样吗?你确认过吗?”我再问。
“这个没有去了解,应该是一样的,反正是用人部门确认过的,没有问题。”王勇说道。
“那么这个职位要与哪些部门联络,对应的部门或人员对这个岗位有什么需求呢?这个岗位的上级与下级是谁,上下级的工作内容你清楚吗?
此岗位的上一任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该岗位的主管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你清楚吗?该岗位所在部门的人员性格你都清楚吗?他们乐于与什么样的人共事呢?
退一步来讲,职务说明书与实际工作完全一致,那么,你知道这个岗位需要哪些软技能吗?你弄清楚了每一个来公司面试的人的真正需求吗?你能判别出来他说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吗?他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部门的价值观`吻合吗......。”我随便提了几个疑问。
“这么多内容啊!这些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搞清楚的。但是HR部门的招聘专员,我看她们也末必知道啊。”王勇被我问住了,但并不甘心。
我对王勇说:“你不要管别人知不知道,我现在问你知不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不要和我说实习一个星期就行了。就像太极拳,招式就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出神入化,有的人就只是花拳绣腿呢?用心不一样,钻研的深度不一样。你如果希望从事HR行业,希望将来有所作为,我希望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不要浅尝辄止。
如果像你了解的那样去做招聘,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那又有什么价值呢?你怎么可能比别人招到更合适的人呢?
很多人说,我的工作很简单,没什么难学的,也没什么专业可言。如果自己都这样认为,如何指望他会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呢?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价值,为什么要抱怨别人对你不重视呢?也许有人会说了,难道你要我将工作复杂化吗?不是要你将工作复杂化,而是希望你能将工作的价值体现出来,精益求精,好中求好,不断改善,做到极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