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4383 11
2004-10-21

读书人的一大爱好是买书,正如女孩子的一大爱好是买衣服一样。我打算陆续将买的书写一些评论。要说明的是这只表示一种存在,和一点个人的看法,并非推荐。

老舍《出口成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是一本老舍先生谈语言问题的演讲和小文集,先生主张语言来自现实生活,讲得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下面是我的好段摘抄和具体的评论。

老舍在《人、物、语言》中(《出口成章》P3)认为,学习语言须连人带话一起来、连东西带话一起来。孤立地去记下来一些名词与话语,语言便是死的,没有多在的用处。鹦鹉学舌就是那样,只会死记,不会灵活运用。孤立地记住些什么“这不结啦”、“说干脆的”、“包了圆儿”……并不就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北京人来。是的,学习一定要结合生活一起来,最好能把所学理论与生活进行对照,看看所学的东西能不能解释看到的现象,老是这样在现象与理论之间来来回回就能加深对理论和现象的理解。毕竟概念和理论都是死的,只有加入了生活,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我们记住语言,还须注意它的思想感情,注意说话人的性格、阶级、文化程度,和说话时的神情与音调等。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会由人物的生活与性格出发,什么人说什么话,张三与李四的话是不大一样的。即使他俩说同一件事,用同样的字句,也各有各的说法。我们必须摸到那个根儿——为什么这个人说这样的话,那个人说那样的话,这个人这么说,那个人那样说,必须随时留心,仔细观察,并加以揣摩。

不仅对人物如此,就是对不会说话的草木泉石等等,我们也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精辟地描写出来。它们不会说话,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替它们说话。杜甫写过这么一句:“塞水不志河”。这确是塞外的水,不是江南的水。塞外荒沙野水,往往流不成河。这是经过诗人仔细观察,提出特点,成为诗句的。经济调查何常不是这样呢,没有深入观察现象,就不能对现实现象有很好的概括,就不从形成好的概念,更不用说提出有广泛解释能力的假说来了。

我们既然搞写作,就必须掌握语言技术。一个画家而不会用颜色,一个木匠而不会用刨子,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几乎没法子赞美杜甫与莎士比亚而不引用他们的原文为证。

不要只在语言上打圈子,而忘了与语言血肉相关的东西——生活。字典上有一切字。但是,只抱着一本字典是写不出东西来的。

我写文章总是改了又改,只要写出一句话不现成,不响亮,不像口头说的那样,我就换一句更明白、更俗的、务期接近人民口语中的话。

口语不是照抄的,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举一个例子:唐诗有这么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都没一个生字,可它把大沙漠上的景致真实概括地写出来了。沙漠上的空气干燥,气压高,所以烟一直往上升。住的人家少,所以是孤烟。大河上,落日显得特别大,特别圆。作者用极简单现成的语言,把沙漠全景都表现出来了。没有看过大沙漠,没有观察力的人,是写不出来的。语言就是这样提炼的。有的人到工厂,每天拿个小本记工人的语言,这是很笨的办法。照抄别人语言是笨事,我们不要拼凑语言,而是从生活中提炼语言。

我们的生活若是局限于小圈子里,对生活的各方面不感兴趣,当然词汇少。作家若以为音乐、图画、雕塑、养花等等与自己无关,是不对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哪里来的词汇?你接触了画家,他就会告诉你很多东西,那就丰富了词汇。丰富生活,就能丰富词汇。这需要慢慢积蓄。每一行业的行话都有很好的东西,我们接触多了就会知道。不管什么时候用,总得预备下,像百货公司一样,什么东西都预备下,从留声机到钢笔头。我们的毛病就是整天在图书馆中抱着书本。要对生活各方面都有兴趣,买一盘花,和卖花的人聊聊,就会得到许多好处。是呀,对生活不了解,对现象不了解,就无法弄清楚现象背后的具体约束,就不能真正清楚了解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3 14:40:1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0-21 23:38:00
最近看到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再次在中国出版,真为我们的国家高兴,务实才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2 00:06:00
好,支持楼主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2 22:56:00
这也要500分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2 23:12:00
楼上不要误会,因为楼主提供了自己的体会,而且也提供了自己选书的看法,俺们支持楼主的这种行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3 20:15:00
我倒要问闲人,你把体会贴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人评论的吗?如果都要500分,那么对解答网友们问题的帖子是不是也应该加上“等你会了,才有权力浏览该帖”的限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