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6 23:41:00的发言: “无差异曲线”是简化的说法,严格说(个人喜欢叫)是“等效用超曲面”。
局部非饱和性保证了等效用超曲面没有厚度。
仅从两维情形看,没有局部非饱和性(从而单调性),无差异商品组合完全可以是一个区域,而非曲线。
其中有个关键是,一组“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未必分别代表严格不同的效用水平。
你这种理解,我倒是没有见过。我所理解的无差异曲线,是这样的。我们假设是两种商品X、Y的二元函数,u=u(x,y),那么这代表了一个二元函数,其图形可以在三维坐标系中画出来,是一个曲面。注意,X、Y轴是底面,而效用轴是铅直向上的,就是解析几何里面标准的图形了。我是高中时候学三维解析几何的,记忆中就是这么样的。然后用平行于自变量坐标平面的平面去截效用曲面,所得应为一条曲线,将之正投影于自变量平面,即得无差异曲线。
我看了你的解释,我觉得你的术语很让人不理解,不过还是明白了你的意思。你最后无差异商品组合不会是一个区域,这句话才是真真管用,而没有厚度之说,开始我总以为你说的是Z轴方向的厚度。你说的意思是,效用曲面没有平行于自变量的部分,如果你这样讲,我早就理解了。实际上,你讲的无差异曲线的厚度,就是指效用曲面具有平行于自变量平面的局部平面部分,其投影于自变量平面后,当然其无差异商品组合就成为一个区域了。这些只要表述清楚,不难理解。
你说的最后一句
其中有个关键是,一组“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未必分别代表严格不同的效用水平。
我不大理解。如果是不同高度的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效用曲面,为什么不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呢。
实际上,局部非厌足性,意味着,对任意e>0,平面u=e都与效用曲面有交集,而且交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面的子集。
那么现在我们把这些概念明确了,吃饱与理性的矛盾解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