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别的“长官”凭借十年前年轻时的“成果”以及目前积攒的人脉而中标的。显然,已是纠缠于行政工作多年,基本上失去了学术生命力。只是在退休之前完成一位人文工作者的终结仪式罢了。可以理解,但不够公平。不用调查,也能基本看出其中标过程中的人情因素。能说什么呢?人活在社会中,其能享受的公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尘不染的公平只是乌托邦。当然,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中标的人几乎都处在较为旺盛的科研生命期。从这个意义上,公平也还是存在的。总不能让所有的50年代出生的教授同所有80年代出生的博士后进行学术对抗吧。一些二流院校的老教授因为历史的原因不可能再拥有当今年轻学子所拥有的学术活力,但他们也有梦想啊。资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必要,都是人嘛。但是,对于那些做假文章、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长官们则绝对不应该获得国家级项目的资助。事实上,已有好几位“长”的国家项目被撤项了。总体上,国家社科的档次和威信还是不容置疑的。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当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