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3731 11
2013-06-09
2013国家社科发布后,我看网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中标者自然是开心的,是对个人科研的很好支持和鼓励,也有感觉意外惊喜的。未中标者则牢骚满腹,坦然处之者少数,有认为国家课题是扶贫项目,拉低了科研水平,也有人认为国家社科不值一提,高手去自科了。不过我至少看到我身边中标的人,我并没有怨气,他们都做得不错。你觉得你身边的人比你很差而中标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9 10:26:11
各种情况都存在,一般都还行。大约有20%左右纯粹是运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9 10:35:12
我想至少还是有些干货的吧,评审专家都不是傻子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9 16:14:32
大体上还是公平的。当然不能平排除运气和及少量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0 09:02:04
绝对公平不大可能,中国毕竟是人情大国,但相对公正还是有的,评委不是傻子,差的能看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0 11:55:30
有个别的“长官”凭借十年前年轻时的“成果”以及目前积攒的人脉而中标的。显然,已是纠缠于行政工作多年,基本上失去了学术生命力。只是在退休之前完成一位人文工作者的终结仪式罢了。可以理解,但不够公平。不用调查,也能基本看出其中标过程中的人情因素。能说什么呢?人活在社会中,其能享受的公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尘不染的公平只是乌托邦。当然,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中标的人几乎都处在较为旺盛的科研生命期。从这个意义上,公平也还是存在的。总不能让所有的50年代出生的教授同所有80年代出生的博士后进行学术对抗吧。一些二流院校的老教授因为历史的原因不可能再拥有当今年轻学子所拥有的学术活力,但他们也有梦想啊。资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必要,都是人嘛。但是,对于那些做假文章、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长官们则绝对不应该获得国家级项目的资助。事实上,已有好几位“长”的国家项目被撤项了。总体上,国家社科的档次和威信还是不容置疑的。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当然是不现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