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从来被人们视为美德,在中国尤其如此。但是Keynes却认为,在宏观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时候,如果经济社会中的全体公民都节俭、而不消费的话,对经济是有害的,它会使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从而国民的储蓄水平并不会因国民节俭而上升,有时甚至会下降。这被称为节俭的悖论。
计算: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计算例题(1)
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
(1)价值增加:
A厂商的价值增加:5000-3000=2000
B厂商的价值增加:500-200=300
C厂商的价值增加:6000-2000=4000
总的价值增加:2000+300+4000=6300
(2)GN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3000=6300
(3)国民收入=GNP-折旧=6300-500=5800
计算: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计算例题(2)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4800
总投资800
净投资300
消费3000
ZF购买960
ZF预算盈余30
试计算:(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ZF税收减去ZF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2)、从GNP=C+I+G+NX中可知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3)、用BS代表ZF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ZF税收减去ZF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100。
“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不对。购买新机器属投资行为,不管这种购买使资本存量增加还是不变。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不对。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国某年总投资是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1000亿美元,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