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14 19:31:00的发言:你对杨晓凯一边倒的崇拜,却对新古典着看不顺那瞧不起
须知杨晓凯全面继承了新古典,拿出你学习杨晓凯的一半学习新古典,回过头来能更好的理解杨晓凯
别的不说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14 16:02:00的发言:新古典经济学之所假定凸性的生产可能集,原因在于其规模收益递减的假定”
这个绝对是错误的
X能生产,Y能生产,X和Y的线性组合必然能生产。
证明很简单,时间N(趋向0)能内生产X或Y,那我拿tN生产X,(1-t)N生产Y,就能生产X和Y的线性组合。这就证明了生产可能集的凸性。和规模收益一点关系没有。
现在教科书里面已经不假定规模收益递增还是递减了。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14 19:31:00的发言:
你对杨晓凯一边倒的崇拜,却对新古典着看不顺那瞧不起
须知杨晓凯全面继承了新古典,拿出你学习杨晓凯的一半学习新古典,回过头来能更好的理解杨晓凯
别的不说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14 16:02:00的发言:新古典经济学之所假定凸性的生产可能集,原因在于其规模收益递减的假定”
这个绝对是错误的
X能生产,Y能生产,X和Y的线性组合必然能生产。
证明很简单,时间N(趋向0)能内生产X或Y,那我拿tN生产X,(1-t)N生产Y,就能生产X和Y的线性组合。这就证明了生产可能集的凸性。和规模收益一点关系没有。
现在教科书里面已经不假定规模收益递增还是递减了。
你这就错了,这正是新古典的普遍错误之所在。X能够生产,Y能够生产,X与Y的组合不一定能够生产。比如说,每个人的效用函数是U=XY,每个人的生产函数是X=(lx的a次方),Y=(ly的a次方),a>1,这表示专业化经济,即每个人在一种工作中投入的时间越多,则其平均与边际生产力越高(这就显示出了新兴古典与新古典的区别了),lx+ly=L表示劳动禀赋约束。你可以发现这个生产系统的转换曲线是凹状的,因此你说的组合能够生产的情况就不成立了。你可以看杨小凯的任何一本教材,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你不能总拿新古典教条来唬人。在新古典框架内,你的结论是正确的。这表明你学习能力不错,能够学到新古典的精髓,既然这样,你也能够学到新兴古典的精髓,为什么你不转为学习新兴古典经济学呢?我们正缺乏这样的人来相互讨论问题,以提高新兴古典经济学水平。我是真诚的建议,请重视!!!
另外,我是小凯的崇拜者,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人,而是因为他的理论比新古典好,因为我以前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新古典,却根本没有真正掌握经济学思想的精髓,因此觉得新古典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要说别的,就连主流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本来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所具有,但是你找遍新古典的书籍,就是找不到,但是你在小凯的教材第一章,就清楚明白地告诉你了。你想想看,学习效率是不是大大提高了很多倍呢?
我不是盲目崇拜某一个人,严格来讲我不相信任何权威。我从在2000之前主要学习新古典,但是搞了半天对于经济学是什么都弄得不清楚,对于经济学的方法论思想实质搞得不清楚,虽然瓦里安、曼昆、布兰查德、梯若尔等人在那里讲述了半天,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指明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从2000年开始学习新兴古典经济学,豁然开朗。因此对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崇拜不已。后来我又学了信息社会经济学以后,导师告诉我,目前的主流经济学,都是知识涌现速度不快的静态物质社会的经济学(四川大学袁葵荪老师是本人硕士导师),而我们现在社会已进入到知识涌现速度很快的信息社会,西方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基本不再成立,因此物质社会经济学应该被信息社会经济学所取代。你看看,我才建立起对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本人一再断定其将在21世纪中叶成为经济学主流)的信奉,突然又遭受如此打击。痛苦之情我相信你也能够理解,就好象我看了新兴古典以后,对于新古典的信仰突然被击得粉碎一样。于是,我发现,经济学不过是一场信仰,正如库恩所说,不同范式之间不可通约。就在这种思想的煎熬之中,我以比较研究方法写下了硕士毕业论文。我正是搞不懂不同门派的经济学为什么千万别,各说有理,才想起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的。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看本人的硕士毕业论文,是本人理论思想煎熬的结果。你以为我希望在各种尖锐对立的思想之间痛苦生存吗,没有办法啊。我也希望哪个理论绝对正确,我们只管学就是了,掌握好就可以万事大吉,但是现实不允许这样啊。
在人大经济论坛上,遇到诸位高手,是本人幸事啊。但是我目睹上面全是新古典的天下,因此我就想在此努力一下,多让一些人学习新兴古典经济学。因为这绝对是非常有益于各位的经济学水平提高的。特别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第1章,讲经济学四层次分析框架,我认为应该成为经济学学生必读内容。
最后想说明一句,我绝对没有贬低新古典的意思。同时,我现在主要攻新兴古典经济学,不等于说我不重视新古典学习,也不等于说我就一定学不好新古典经济学,毕竟我以前也自学过那么多年。
你们都是高手,什么东西真正是更好的,我相信你们比我有判断力,你们只要去看看杨小凯的书就行了,我再说得多,也抵不上你们自己真正地去学习新兴古典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