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3088 4
2007-10-15
我国现阶段股票市场的可持续性分析


2007-10-12


  摘要:本文认为,推动我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为过剩的流动性,其他如我国股市价值重估,公司业绩增长等利好因素已经被疯狂上涨的股指所透支,故基于现在的股票价格,我国股市已经存在泡沫。但由于过剩的流动性,股市泡沫不会立刻破灭,还会继续走高,但为了抑制泡沫快速变大,政府将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投资者将面临着极大的政策风险,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回归价值投资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
  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建立16年,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股市均是顺政策周期运行。从1990年底至1993年初,在大搞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宏观政策全面放松,股市走出了上升三大浪的形态。此后,由于经济过热,管理层提出了“治理整顿三年”的方针,宏观政策全面收紧,股市也连续下跌了整整三年。在1996年以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宏观政策不断的放松,股市在放松政策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波高于一波的大牛市行情。
  就是因为如此,我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但是2006年我国股市出现以往少有的逆政策周期运行的特征,06年大盘突破1500点后就一直放量上攻,不给空方任何还手的机会,截至5月20日,股指已经从06年初的1000点涨至现在的4173点,涨了近400%。其间股市的各种概念题材不断地被翻炒,个股价格不断地创新高,市盈率、市净率也远远超过国外成熟市场。同时我国居民参与股市的热情也快速膨胀,上至七八十岁的退休老人,下至小学学生,开户人数每天以数十万计,甚至出现了以房子为抵押贷款炒股的极端现象。国家也不断地采取调高银行准备金率、加息等宏观调控手段,加强流动性管理,其频率是历史所未见。
  基于这样的背景,关于我国股市泡沫和顶部的争论分歧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探讨我国股市快速上涨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能支持我国股市走多远?我国现阶段的股市存在怎样的风险?及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应该怎样来规避这些风险。
  一、关于股市上涨的动因分析
  关于这次股市的大涨,市场上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高增长,2004年我国GDP增长为10.1,2005年10.4,2006年10.7,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经济周期处于连续上升阶段。而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亚运会都为我国今后几年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前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我国今后几年的良好预期促使了我国这波牛市。
  2.国家政策改革的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解决了困扰股市多年的瓶颈;新股的发行,给股市带来了活力;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和认购、认沽权证的发行,增加了投资者化解风险的手段。而国家早期降低印花税的举动更是被理解为国家支持股市的上涨。同时随着我国公司产权制度的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和市场化的进一步提高,使投资者相信我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优质和高成长性的企业,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对我国股市的信心。
  3.流动性过剩:由于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及强制结汇制度,使得投放到市场的人民币迅速增加:同时由于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保值增值,进一步促进了流动性过剩;加之,我国投资渠道的匮乏和银行的低利息,使得银行的存款不断涌出。在巨大的流动性面前,我国有限的资本市场价格必然会大幅上涨。
  4.价值发现和重估:股市是实体经济的反应,其发展应与实体经济趋于一致。我国自1989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态当中,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我国的股市自2001年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其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故我国的股市存在着严重的低估,而这次上涨是价值发现的过程,并且还将迎来价值创新引起的上涨。
  5.公司业绩上涨:截至4月26日披露2006年年报的1254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701.3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2.66%;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6元,同比增长21.52%。其中921家上市公司2006年实现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出现增长,增长面达到73.44%;而全年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仅为97家。而据截止2007年4月28日的统计,在披露一季报的1252家公司中,共有1075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公司占到85.9%,其中73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增长。同时,截至4月26日,对2007年中期业绩进行了预告的246家上市公司中业绩预增123家,预亏51家,中报业绩“报喜”的明显多于“报忧”。从上面的数据可见,我国上市企业业绩在06年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并且处于上升通道中。
  在以上的因素中,有些确实是推动了我国股市这波的上涨,有些却有待于进一步磋商,同时,我们看到股市的涨幅已经十分的可观,所以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些因素有哪些是推动这次上涨的主要力量?他们还能促使股市走多远?
  二、对上涨因素的持续性分析
  对于价值重估和国家经济发展这一论点,我们以2005年6月6日大盘跌破千点和以2007年5月23日的收盘价为基准,随机选取深沪股票各30只。发现至5月23日,沪市平均个股价格上涨了5.50倍,深市上涨了4.92倍,我国股市价格平均上涨了5.20倍。而以10%/年的增长速度计,从股市开始低迷的2001年起,至06年底我国GDP也仅提升了77%,更不论在2001年6月份股市达到高点时股市本身已经存在一定的泡沫,即使考虑到股市的前瞻性,按我国经济10%的持续发展速度计,现在的股市价格也已经包括了今后10年的收益。所以如果仅仅考虑价值重估和我国经济的上升发展趋势,那么现在的股价已经偏离其价值很远了。
  国家政策的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是解决了我国大小股东利益不一致的矛盾,有利于所有股东致力于股票市值的上涨,增加投资者对股票价格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场,但是股权分置改革本身是不能给公司带来即期收益的,他只能从以后的所有股东利益一致性的活动中让投资者产生收益。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权证的发行增加了投资者规避股市风险的手段,但并不能成为股市大涨的主要原因,而新股的发行是能促使股指的上涨,但并不能提升个股的市场价格。而降低印花税只是降低了交易成本,其对股指上涨的推动作用有限,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国家支持股市上涨。国家希望的应该是完善股市,使股市趋于繁荣,但在股市涨幅已经巨大的基础上,盲目地把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解释成政府支持股市上涨的利好消息,是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的。
  根据各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引起这波股市大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过剩的流动性,据《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06年底我国股价总市值为8.9404万亿,而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8万亿元。虽然大多数法人股现在已经是可流通的,但由于其所有者是政府实体,因此不大可能大量出售其股份。市场中真正流通部分可能约为2.5万亿元。如果以2007年3月份的存贷比67.6%计,那么,至2006年底我国流动性的规模将近有23.52万亿元,且不计这一存贷比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加之我国其他投资途径的欠缺、股市的财富效应,所以流向股市的资金显然会大大地超过股市可流通部分的市值。故我国股市价格的大涨也不足为奇。
  为了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央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加息、提高准备金、减少出口、鼓励进口、藏汇于民、股市扩容,在股市扩容中,除了加快新股的发行,更是通过让上市于海外的国有控股公司返回内地上市的手段来增加股市的供给。故至4月底,大盘再次站上4000点时,沪深两市总市值也达到17.43万亿,其中流通市值5.8万亿元。但由于政策的“时滞效应”,一季度的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的流动性依然在增加。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为1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流通中现金(MO)为2.74万亿元,同比增长16.7%。而至2007年4月末,我国居民户存款为17.37万亿。但是根据里昂证券提供的数据,全球主要国家存款与总市值比率中,香港最高,为2.4倍,美国最低,不到一半。而我国存款和流通市值的比例目前为3倍,显然远高于其他主要国家资本市场,因此我国的高差额还将支持A股走强。
  同时,至2007年4月末我国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创出了月度降幅的历史最高纪录,这种“蚂蚁搬家”效应和通过开户人数快速增加反映出来的我国居民的乐观投资情绪,也进一步表明了我国股市还会进一步走强。故我们认为我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而价值重估和上市企业本身利润的增长已经被快速上涨的股市价格所透支。股市泡沫的存在已成必然。但是由于我国不能即刻消除的过剩流动性,在财富效应的诱导下必然还将推动股市进一步的上涨。但政府是不会容忍股市泡沫继续快速膨胀,在股市进一步走高时,政府必将会采取更加严厉的政策来遏制泡沫,故政策的风险已经悬挂在所有投资者头上。
  三、泡沫的风险
  股市泡沫是指股票市场上股价超过股票基础价值的一种经济现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对泡沫现象研究甚深,他认为,泡沫发生在某个新事物出现,且其价值难于确定的时候。例如,一种新的技术或新的金融工具就可能引发泡沫。但新鲜事物本身是不足以导致泡沫的,还得有钱才行。一般而言,过多的资金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如果某种力量使得尽管货币供给充足,通货膨胀却仍然较低,同时又有某种新奇的事物出现,那么泡沫就极可能要发生了。而我国经济的现状似乎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
  在市场为股市是否存在泡沫及泡沫的严重性进行争论时,日益高涨的指数和股票价格却是在逐渐地积累风险。综观世界股票市场,由股票市场泡沫破灭而引发金融动荡乃至经济危机的著名案例中,以20世纪30年代发源于美国并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大危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长达十余年的危机和1997年开始于东南亚并波及俄罗斯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具代表性。
  我国股市存在着大量抗风险能力薄弱的中小投资者,他们往往缺乏风险意识,大量地把保障性积蓄,养老金、甚至以房子为抵押取得的贷款投入到股市,基于这种情况,如果我国股市泡沫破裂,那他将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问题,很多投资者将会破产,我国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无法支撑股市泡沫破裂引起的社会问题。同时,我国银行体系的高负债率,股市破灭引起的还贷危机将可能成为压在我国金融体系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在股市泡沫已经形成,并趋于膨胀时,作为投资者更应加强风险意识,考虑到自身的承受能力,不应盲目跟进。而国家也不会坐视泡沫膨胀,会在股市泡沫进一步膨胀前采取各种措施,由此导致的股市波动也不是盲目地拿“身家性命”到股市赌博的中小投资者所能承受的。
  四、风险的规避
  与机构相比,个人投资者存在着信息和资金的劣势,况且很多投资者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风险意识,盲目而频繁的进出,这样的投资策略所能取得的投资收益往往是低效的,同时,在广大中小投资者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把自己生活所必需的资金都投入到股市的现象,这样的投资者其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是很弱的,大盘一旦出现大的振荡,这些投资者就可能导致大面积亏损。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一方面要对我国股市充满信心,积极介入这难得一遇的大牛市,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的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的进行投资配置,做好长短期、高低风险的投资组合,而不应孤注一掷,追求高风险的短期投机,甚至把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财产通过抵押或是借贷所取得的资金都投入到股市中,这样的话,在这股市泡沫争论鹊起,国家随时都可能出台调控措施的微妙时刻,很容易把自己推向破产的边缘。即在这波牛市中,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投资者。而不应是投机者,这样不仅不会降低我们的投资受益,更会增强我们抵抗股市风险的能力。从大智慧7735份调查问卷显示,在这波牛市中,个人投资者2006年股市收益跑赢大盘的不足5%,赢利50-100%的只有14%,30%的投资者收益只有20-50%,甚至有2%的投资者出现了过半的亏损。而任一只业绩尚可的股票,在2006年上升行情中都上涨了3-6倍,故在此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作为个人以投资者的心态长期持有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收益;同时如果股市出现了较大的振荡,以投资心态选取的绩优股也具有更强的抗跌性,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小,而盲目跟进的炒作股却存在着极大的被套风险。故为了规避我国现在股市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又不想错失这波行情收益的个人投资者无论是在资金参与度,还是选股的心态都应该以投资者的角色进入股市,而不应成为盲目追涨杀跌、频繁进出的投机者。且在这个股市涨幅已颇为可观,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告诫股市风险的时刻,我们在股市资金配置上也可以考虑适当的减少,当股市调整时,适时地再逐步介入。
  五、总结与讨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现在的股票价格已经明显高于其内在的价值,股市泡沫已经存在,但由于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流动性,我国的股市将会继续上涨,但由于国家已经认识到股市的巨大泡沫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性,故在股市进一步上涨过程中,国家必将加大调控力度,因此,我们认为我国股市将会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股指较大幅度的波动在所难免,以前的单一上涨形势将会有所改变,但是又由于我国巨大的流动性和投资者乐观的投资情绪,我国股市的上涨基调不会立刻改变,振荡而缓慢的上涨形势将会取代以前的单边上涨。基于以上的判断。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应该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在资金安排上加大对安全资产的配置,在个股选择上减少对炒作题材的追高,倾向于基本面优良的公司股票,减少进出的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在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来源:《中国物价》)(丁和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15 11:39:00
支持!!!!!!!!!!!!!!!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5 12:41:00
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5 14:43:00

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利用这些因素,提高自身受益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5 23:25:00
很好学习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