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刚得到中国官方和汇丰PMI数据,然而两数据竟然向我们描绘出两个不同的中国制造业现状。
7月官方PMI升至50.3,超过预期,而汇丰PMI降至47.7,符合预期。
对此,美国银行的陆挺解释说,官方和汇丰PMI数据差异可能是由季节因子和各自调查样本不同所导致的。而汇丰PMI的下滑只是代表了85-90%的被调查者状况(另有10%-15%为大型国企):
“首先,汇丰PMI的下滑,因调查是在7月中旬进行的,可能受到6月银行间动荡的悲观情绪以及对中国新政府增长点的不确定(甚至担心“克强经济学”会导致经济硬着陆风险)的影响。然而,在7月中旬李克强明确声明,新政府将努力实现7.5%的增长目标并且适当实施宽松政策包括鼓励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在7月下旬实施调查的官方PMI,可能受到了总理的积极影响。
“第二,汇丰PMI样本侧重于反映小出口商状况,它们对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以及全球需求疲软更加敏感。而官方PMI更侧重于反映国内大型企业状况,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对较大。那么总理给予的积极情绪当然是进一步支持官方PMI的攀升。”
那么问题来了,投资者应该更关注哪一个数据呢。陆挺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官方数据,因为汇丰的调查更倾向于出口商,然而“出口目前只贡献了中国GDP的10%。”
下图来自兴业银行,展示了汇丰和官方PMI的差异(不含7月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