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strong>&nbsp;
</p><p><strong>中文名称</strong>:社会心理学<br/><b>版本</b>:第10版(46M PDF)<br/><b>发行时间</b>:2004年09月01日<br/><b>地区</b>:大陆<br/><b>语言</b>:普通话<br/><b>简介</b>:<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下载]《社会心理学》第10版 [下载]《社会心理学》第10版](https://m.pinggu.org/bbs/forum.php?mod=image&aid=169558&size=200x200&key=166c422bb91ad60e&type=fixnone)
</p><p>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美)希尔斯(Sears)著,谢晓非 等译 <br/>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br/>ISBN:7301076819 <br/>出版时间:2004-9-1 <br/>版次:1 <br/>印次:1 <br/>页数:568 <br/>字数:750000 <br/>纸张:胶版纸 <br/>包装:平装 <br/>开本:小16开 <br/><br/>[内容提要]<br/>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br/>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以及研究领域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这些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影响,团体与组织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视的文化心理学研究。在对这些领域的知识加以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让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br/>本书可作为各类大学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相信任何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够从中获得知识与乐趣。<br/><br/>[目录]<br/>第1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br/>1.1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br/>1.2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根源<br/>1.3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br/>1.4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br/>1.5 研究的伦理道德<br/>第2章 社会认知<br/>2.1 社会推理<br/>2.2 基模<br/>2.3 基模的加工<br/>2.4 心理捷径:运用认知策略<br/>2.5 基模的选取<br/>2.6 使用基模的时间<br/>2.7 行动中的基模<br/>第3章 个体知觉-形成对他人的印象<br/>3.1 我们使用什么信息<br/>3.2 印象的整治<br/>3.3 由动机驱动的个体知觉<br/>3.4 对行为原因的归因<br/>3.5 判断的准确性<br/>3.6 非言语沟通<br/>3.7 欺骗的问题<br/>第4章 认识自我<br/>4.1 什么是自我<br/>4.2 自我知识从何而来<br/>4.3 自我知识的各个方面<br/>4.4 自我调控<br/>4.5 动机与自我<br/>4.6 社会比较理论<br/>4.7 自我表达<br/>4.8 文化与自我:一点评论<br/>第5章 态度和态度改变<br/>5.1 态度理论<br/>5.2 说服<br/>5.3 随时间流逝发生的态度改变<br/>5.4 态度和行为<br/>第6章 偏见<br/>6.1 群体敌视的构成<br/>6.2 偏见的习得<br/>6.3 偏见形成的动机<br/>6.4 偏见的认知基础<br/>6.5 千变万化的偏见<br/>6.6 偏见的消除<br/>第7章 社会影响<br/>7.1 从众<br/>7.2 遵从<br/>7.3 服从权威<br/>第8章 人际吸引<br/>8.1 社会性动物的观点<br/>8.2 接近性<br/>8.3 熟悉性<br/>8.4 相似性<br/>8.5 个人特性<br/>8.6 爱情<br/>8.7 成年人的爱情依恋<br/>第9章 人际关系<br/>第10章 群体行为<br/>第11章 性别<br/>第12章 助人行为<br/>第13章 攻击 <br/>第14章 社会心理学与健康<br/>第15章 社会心理学与政治<br/>参考文献<br/><br/></p><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