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四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开幕。在开幕式上,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向与会代表发布了《2007年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该报告对2007年116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全面量化评价分析,并对中国公司治理趋势进行了合理预见。
该报告主要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治理状况、分行业治理状况、分大股东性质治理状况、分地区治理状况以及治理100佳公司状况等进行了分析。
在今年的报告中,国有控股公司在数量上与往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依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增大,体现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趋势。
从行业角度讲,公司治理指数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公司治理各方面较为规范。非金融行业类,交通运输、仓储业公司治理指数最高,而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行业治理指数较低。
从大股东性质讲,国有控股的治理指数最高,职工持股会控股的治理指数较低,民营上市公司的整体治理质量正在逐年改善。
按地区分组,公司治理指数最高的是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公司治理指数较低的三个省份是海南省、青海省、黑龙江省,但较上年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2007年评价样本中,公司治理指数前100位的公司里,制造业所占数量最多,达60家;国有控股性质有78家;广东省有18家,上海市、山东省各有11家,天津市有3家。分析结果显示,这100家治理情况较好的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显著好于其他上市公司。
从这份报告看,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股东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司间差距逐年缩小,董事会建设得到加强。新公司法实施后,监事职权得到加强,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得到稳步提高。经理层各项评价指数呈现增长趋势。上市公司在中小股东参与和权益保护程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有所加强。
不过,报告分析也指出,上市公司在自愿性披露方面没有根本性改变,上市公司急需走出从“合规”到“自主型治理”的瓶颈。目前,资源类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一直表现较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状况方面仍要好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