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55 2
2013-08-27

资料摘自: 天下杂志

老师都教我们以救人为天职,
但没教我们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么办? 」

用尽武器救人的医生,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让病人活下去, 而是助人善终。

作为医生,面对生死,心中会有更多挣扎吗?
晚上八点,医院灯火辉煌。
草草吃着面包当晚餐,
外科加护病房主任柯哲说,
科技发展到今天,

医生最大的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
而是如何死掉
因为心脏不好可以装循环辅助器,
肺脏不好可以装呼吸器,
肝脏不好可以血浆置换,
或是输入冷冻性新鲜血浆,
骨髓不好输血,
免疫不好打抗生素,
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撑很久,「死不了」。
问题是,「死亡是什么?怎样才算活着」?
连医生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八十二岁的老公公罹患心脏病,
花一百六十万元装置人工心脏, 但因机器太大台,
他到哪里都必须拖着救命的「心脏」,
问医生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医生告诉他要再花三百五十万元换台体积较小的机器。
老先生不愿意,
最后因为要拖着庞然大物才能行动,
得了重度忧郁症躺在床上, 七个月后中风死了。
这是病人的选择。

科技让人不得好死!


在人称「 叶医师」的叶克膜出现后,
让医师陷入更沉重的生死抉择。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即使没有心脏, 装上叶克膜也可以暂时维持生命,
台大医院最高存活纪录是一一七天。
只不过, 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走出医院,
更多的是在「 叶 医师」加持下,
看着自己的脚从下面一直黑上来,
清醒地看着自己慢慢死掉。

一位知名企业家的 太太就装着叶克膜直到全身变黑,
过世前严重浮肿变形,
高科技反而让人不得好死」。

住在加护病房的病人在过世前平均多三公斤 ,
因为不断用各种仪器和药物,导致身体浮肿,

只为维持一口气在?


医生不愿面对死亡,
无法开口告诉家属实情,只能用尽手中所有「 武器」。
死亡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加护病房。
「 但今天的困境已经不是病人怎么活下去,而是怎么善终让病人在往生前少受点折磨」。

「我们叫医生,不会医死人,老师都教我们以救人为天职但没教我们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么办?是谁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事实,病人家属或医生?结果结论是医生。 」说话直接不拐弯的柯文哲
指着计算机屏幕前一张张震撼人心的投影片说。
这是他最近几年最常思考的问题:医生还是医死?
什么时候该关掉叶克膜,让病人走?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系主任、同时也是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林志隆感慨地说,
他的老师五十多岁时因为心脏癌症开刀后,
同样身为医师的老师自知存活机会不大,
强烈表达意愿,万一时,要放弃急救,保持最后的尊严离开。
但事情发生时师公(老师的老师)坚持插管,强行救回老师,
「我怎么可能让我的学生走?」
师公的话语中满是悲哀,
一辈子当医生的他, 不愿意面对学生的死亡
满屋子的医生在此时都沉默了,


如果是我,请不要救我,」 林志隆事后对学生说。
作为一个医生,「除非病患表达意愿,否则只能做到将心比心,不要让家属有遗憾,可以坦然面对死亡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8-27 09:04:17
看一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7 16:45:47
除非病患表达意愿,否则只能做到将心比心,不要让家属有遗憾,可以坦然面对死亡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