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13-8-28 11:33:18
实证发现,帅哥和美女最终能走到一起的很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1:45:27
太感谢了,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1:54:35
这是长江商学院的核心课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2:12:38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2:48:19
认真对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3:35:03
这样挺有意思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3:50:23
每天从情商和社会资本中发掘出的财富是非常惊人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们发现个人和事业的成功,甚至身体的健康都离不开高度发达的情商和广泛的社会资本,随着这些新的发现,我们的社会正在大步前进。
我告诉院长这些对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商业教育体系有多么重要,并且问他为什么所有的商学院都不开设这些课程。校长和院长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院长傲慢地回答说,“我的教授们从来不在这儿教这些东西。那都是软科学。”
劳驾再说一遍?我们把那些刚刚崭露头角的商科学生送到拼个你死我活的商场上,竟然不教给他们事实上每个企业家都说对于成功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吗?我们授予他们市场营销、商务运营甚至企业管理的学士学位,却几乎不教他们一丁点社会科学或社交实践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做好准备经历最长的一个过程,建立一个商业网络,里面都是对他们很有信心的推荐人和回头客吗?教人们如何有效地沟通是软科学?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还是知识体系的培养,如何让一个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和谐拯救世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4:29:46
一本书教你征服职场上的美丽少女和英俊少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5:08:45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5:19:39
以前看过一些报道,帅哥美女的工资和长相一般人差距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5:56:23
课堂与社会的脱节,造成了所谓的就业难。课堂所学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纯理论化的,真正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新招一个大学生,还要培养多少个月。这培养的几个月,可以说是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的,但是工资却是要照发,这就增加了成本,所以公司前期只能开出较低的工资,以降低成本。为什么长得帅,长得漂亮的大学生,平均工资会偏高呢?因为帅和漂亮也算是一种技能,就像会计会做账一样,这一项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公司带来效益,所以公司就愿意为拥有这一项技能的人付更高的薪酬。就好像翻译一样,如果你在懂得英文翻译的同时还兼有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专业知识(比如金融知识、计算机知识、建筑工程知识等),虽然你的职务是翻译,但是你拥有的其他专业知识也能为公司带来效益,那么公司就愿意付给你更高的薪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6:00:44
肯定有趣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6:31:48
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7:20:01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7:26:35
这个名字翻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7:32:52
美貌有价:关于漂亮的经济学
爱美之心,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虚荣”,这实际上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韩国有一家婚姻信息企业“Piery”公司。这家公司曾以韩国20~30岁的448名未婚女性为对象,对是否会做整容手术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接受调查者14.7%的人“已经做了整容手术”,79.1%的人称“身体某些部位不完美,想通过手术加以改善”;有22.5%的被调查者回答说“曾因外貌因素有过烦恼,也曾受到歧视”。而受调查对象为整容提供的理由包括:提高外貌竞争力(57.1%)、自信感(22.5%)、显得更加漂亮(16.7%)等。
  外貌真能够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吗?德国有个教授曾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组学生的求职信一式三份寄往各个公司。一份上面贴上漂亮的照片,一份上面没有贴照片,一份上面贴上一张丑陋的照片。结果,贴上靓照的那一组求职信得到公司回信的比率是92%;没贴照片的回复率是67%;而贴上丑照的回复率不到20%。这说明,美貌的确影响着一些企业的雇佣决策,更美的容貌的确可获得更大的机会。
  在最近20多年的劳动经济学研究中,一些研究其实早就注意到美貌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收入方面。奎恩(Quinn,1978)曾将员工的报酬与面试者对该员工相貌的评级联系起来,发现无论男性或女性,相貌好者比相貌差者均有更高的收入。罗斯泽尔等人(Roszell et al,1989)也有类似的研究表明,更好看的求职者通常有更快速的工资增长。弗里泽等(Frieze et al,1991)则对MBA学员获得学位后的头10年的收入进行了研究,发现男性的相貌等级与其起薪及后来的薪水均正相关;女性的起薪跟其相貌没有联系,但是外貌有魅力的女性将获得更快速的工资增长。
  当然,这一领域最负盛名的研究是海莫默什(Hamermesh)和比德尔(Biddle)1994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文章《美貌与劳动力市场》。在那篇论文中,他们运用有关调查数据检验了个人相貌和收入的联系,结论是:貌丑者比中等相貌者的收入低,中等相貌者比美貌者收入低。基本上,在其他条件(比如学历和家庭背景等)相同的情况下,貌美者比中等相貌者的收入高出约5%,而中等相貌者比貌丑者又高出约5-10%。海莫默什和比德尔的研究说明漂亮的收益很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因为后来的一系列研究基本上都取得了类似的结论。比如仍然是比德尔和海莫默什,他们在1998年利用(19)70年代毕业律师的入学照片进行相貌评级,考察了相貌与毕业后5年、15年的收入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美貌的律师毕业5年后其收入比相貌差的律师高,15年后收入差距更大。并且,他们还发现私人部门工作的律师比公共部门工作的律师更美貌;波士曼等(Bosman et al.,1997) 则研究了广告企业的样本,发现有美貌主管的企业比之主管不太好看的企业回报更高、增长也更快。在海莫默什和帕克(Hamermesh & Parker,2003)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他们研究了美貌对于大学教师所得到的教学评价的影响,发现较美的教师将获得较高的评价,评价结果的与真实偏离10到90个百分点。
  甚至,这种对美貌的研究还扩展到了比长相更广泛的美貌上,比如身材。阿沃雷特和克伦曼(Averett & Korenman)1996年用大量的调查样本,考察了不同的身材(以kg/m2衡量)与收入、物质状态和小时工资差异,发现体重的妇女比体重-身高受欢迎的妇女的家庭收入要低;而对男性的分析结果不很明确;当控制家庭背景(例如,社会阶层)变量,对同性兄弟或姐妹进行比较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有些经济学家把这种因美貌而导致的劳动力市场收入差距看作是一种歧视后果——美貌歧视(beauty discrimination)。由此引发的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反对这种歧视?这个问题的正是考虑也许必须联系到美貌溢价的来源,究竟是什么导致不同相貌的收入差异?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并不清晰,但至少有如下几种答案:①收入和晋升与雇主对美貌的个人偏爱有关;②消费者更乐意接受美貌雇员的服务,因为从他们的服务中得到来自“美貌”的附加效用;或者,美貌雇员也可能更加容易劝服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③美貌的员工本身也可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如果是第一个答案,那么政府的干预似乎没有必要,因为根据市场“优胜劣汰”的演进法则,如果员工的美貌并无附加的生产率,则那些偏好美貌的企业将在长期竞争中被市场淘汰,剩下的企业将会不具有这种美貌的偏好。第二个答案似乎已经得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支持,比如西格贰和艾伦森(Sigall & Aronson)早在1969年就通过巧妙的实验揭示,漂亮的女性比不好看的女性更能影响男性的行为;其他的研究也发现,给定不变信息,人们更可能被有魅力的人员说服或者赞同美貌者的思想(比如Bull &  Rumsey,1988,pp41-50;Hatfield and Sprecher,1986,pp256-63)。容易说服他人可能意味着美貌员工可以提升顾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第三个答案也可以找到来自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有利证据。大量的研究都表明,长相更有魅力的人,其在社会中能够得到的帮助也更多(比如Chaiken,1979; Landy & Sigall,1974; Patzer 1983; Pertershius & Crocker,1989; Snyder & Rothbart,1971)。其他的研究也表明,外表更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容易得到贷款(Byrne Baskett & Hodges,1971),更容易得到医疗捐赠(West & Brown,1975),更容易得到指导(Harrell,1978; Wilson,1978),更容易在实验中得到帮助(Mins, Hartnett & Nay,1975),更容易在汽车故障时得到帮助(Athanasiu & Greene,1973)以及掉入纽约城市地铁后更容易得到救助(Piliavin & Piliavin,1975)。容易得到更多的帮助可以使美貌员工更可能在工作得到他人的帮助,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或者更好地协调员工的行为,提高其生产率。
  后面两种答案是否可以为政府干预美貌歧视提供理由呢?如果美貌给消费者带来附加效用,那么限制美貌实际上也会损害消费者效用;如果美貌者得到高工资是因为其更高的生产率,那么这种生产率的差异本身就应当得到有差异的工资。由此看来,政府对美貌歧视的干预倒是不必要的。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在一篇经济散文《关于美丽的经济学》中说:“而或许,政府不干预美貌问题是解决(美貌歧视)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是,在我国的现实中,似乎恰恰是政府在进行美貌歧视,比如湖南招收公务员要求女性“双乳对称”条款,福建教师资格认定中对身高做出要求的条款。网易评出的2004年经典语录中,有一句是《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公务员身体要求的评论:“即便是罗斯福,在今天的中国政府部门也不可能找到一个职位,他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但他是个跛子,在中国他不可能进入政府部门。”
  最后,也许是一个值得长相有问题的人高兴之事,研究同样表明,美貌是可以通过投资来增进的。如果是这样,那么美貌实际上就不仅限于个人禀赋,而且也包含了一部分人力资本。海莫默什、孟昕和张俊森(2002)对上海女性的调查研究发现,衣服和化妆品投资可增加女性的美丽,并且美丽的增加服从边际递减规律。由此看来,爱美之心,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虚荣”,这实际上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董志强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2006.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8:30:45
看看,挺有意思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8:54:4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19:16:19
有空自己买本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20:12:59
这年头连帅哥和美女 都能与经济学挂钩  真是一切向前看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21:11:20
看上去不错,经济学家对两性关系研究很多,有走计量的路子如嫁妆的数量由什么决定,性次数和收入等等,节操没了啊。也有走研究家庭如拿诺贝尔经济学的贝克尔,就是走微分方程的路子,去研究婚姻如何组合最优。也有走行为经济学的路子,这本算这个半个领域吧,我见过也自己做过动态模拟恋爱风格的动态模型。
期待收到赠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21:30:16
题目很有意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21:31:44
这个也开始经济学分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9 00:16:41
无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9 09:00:03
谢谢大家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0 09:36:54
与异性在商业上沟通,不完全等同于个人交朋友,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期待自己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用自己的魅力获得对方的关注,在面对异性的时候,既想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同时又必须时刻谨记,不能逾越某个界限。社交,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0 09:37:41
看看有什么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1 15:00:30
当代两性关系的经济学实质是情感的交换,交换的目的是满足自身的需求。从人身上可以分离出来进行交换并转移到交换对象方面去的资源,大致就是三种:体力、智力、情感。体力是在劳动力市场,智力是在人才市场进行交换,情感的交换则缺乏明确的时空规定性——白天、黑夜、公园、大街、茶食、酒吧、咖啡屋——在人间,情感交换无时无处不在,并且数量巨大。情感交换的这种高自由性,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违背经济学对于交换对象差异性原则的苛刻要求。交换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双方对对方所拥有的资源的稀缺,典型例子是以大米换粗糠。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情感交换中,便是交换只能发生于差异性对象之间,用大米换大米或用粗糠换粗糠式的同质情感交换我们称为同性关系,实质是一种无效率交换。
两性关系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寻找交换对象及对情感进行消费的环节。一般来说情感交换是这样发生的:两个正急切等等交换的差异性情感在某偶然场合相遇,一方看到另一方面条温柔,是个美眉;另一方看到对方雄健英俊,是个师哥,便都断定对方情感储量丰富,无须讨价还价,只需一个眼神,交换便发生了。这一过程从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理论来看是存在问题的。由于不能得到交换对象的充分信息,必然面临情感交换可能导致失败的高风险及情感损失的高成本付出,这同盲目投资和货物被骗是一样的。当然也可视为是我们目前情感市场发育的成熟度还不够。
当我们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情感交换的最终归属即情感消费时,结论同样是令人吃惊的。该规律在两性关系中的通俗解释是这样的:我消费妻子交换给我的头一份情感时,是满意幸福的,但若要长久维持这份满意度,妻子交换给我的第二份乃至第N份情感必须大于上一次的情感,否则我的满意度将下降。作为弥补,我将在女同事中寻找能给我带来那份差额情感的第三或第四者。与此同时,女同事也面临着与我相同的困境,于是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换可以说是一触即发,一拍即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6 22:37:15
还是外国人写的 期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