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为了节省时间,想看推荐的请直接跳到最后一段)
自己的过去种种也是不要再提了。我想有个新的开始,满足感爆棚的明天。而又本着对知识的渴求(实在是受了无知的蒙骗太久,后知后觉,还好为时不晚),以零基础,低出身奋战ccer。当然这不是一味的名校幻想与冲动,更不是所谓的名校与就业的恒等式关系。虽然没有什么老师的帮助和贵人的提点。但是我也相信自己信息检索和学习的能力,这点毋庸置疑。我不爱比较,我也深信每个人的能力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心却是千差万别的。而能力的潜力有多大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你那颗心,或者说大了点,是一种信仰。但是学习中的比较是必须的,所以我会在一旁观察,观闻别人也会观闻自己。从一个多月前的0到现在总体上有了思路,循序渐进有了些许进步,收获还是很多的。
而我觉得学习,最主要的态度是中立,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的中立。我觉得这对零基础学习经济学尤为重要的。我想说说考研专业课学习的中立。那就是不要盲信他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即自己知识积累的深度和接受能力的强度。以及不要好高骛远,谨小慎微。所以,我们不能说经济学中分析方式哪种重要哪种不重要,数学也好,文字也好,兼具各家所长理解才能透彻。而在这里,我觉得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主要是要在专业课制定书籍的基础上更具自己的情况适当补充。
范里安,尼克尔森,曼昆,巴罗。这是中心的指定用书。看到现在突然有些明白这样搭配的用意了。这也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搭配。
每本书都是要反复看,反复琢磨。因为自己没有任何经济学的基础,很多基本的概念都是很混乱的一开始。既遇即学。一个多月过去了,基本看得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也找到点门道,会把两本书结合在一起看,互相补充互相解释,一开始模棱两可的知识点,现在也解决了不少。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融汇的能力有点蠢蠢欲动,不时给你些惊喜,那么坚持下,重复对于你后期的总结帮助是巨大的。
说了这么多废话,只是这个月来真的有好多话想说,有好多东西想和大家分享,我想论坛还是有和我一样的新手的,每每看着很可能在校园里或是大街上擦肩而过的同学在这里出口成章,那种肃然起敬,那种被知识冲击的折服感,瞬间觉得充满力量。所以,我说的这些,可以说是一种经验于后来者或和我一样曾经迷茫的新手参考,也可以说是一段心路,不求你懂,聊以此为证。
好啦,说说推荐吧。蒋中一的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人大经济论坛。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现阶段备考是不需要全部看的,可以用来当字典,一些不懂得概念,推导,可以来查阅。若是再有不清楚,大家可以利用好论坛这个平台,有很多好强人分享了他们的资源,真的很棒。我就下载了不少,但是大家一定要有甄别的能力(上当多了,你就会啦)。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学业有成,性福美满(我就是这个意思哦(*^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