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环境经济学
2013-9-20 23:42:53
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1 14:40:26
关于楼主的问题,我想从工程设施、硬技术和软技术三个层次来讨论。
首先,基础设施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在唯GDP标准的驱动下,各地父母官都想大干一番,于是带人四处考察,八方取经,将成功企业复制到辖区内,抛开资源优势的论证,以最快的时间圈地盖房。
其次,硬技术问题也好解决。那就是在复制企业时,按图索骥,联系到各种设备的供应商,于是经过特批放款,更先进的设备往厂房里一排,一条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就搞定了。
殊不知,有了米、有了锅,把米下到锅里蒸出来的不一定就是米饭,这时最重要的一项——软技术可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软技术包含的队伍素质、领导才干、成本管理、企业战略、市场门槛等都需要时间历练。于是就出现了大批企业夭折或亏损严重的局面。更有甚者,恰有无良的领导急于拿GDP买官,便从环境方面节流。
结果,该项目不但没有为当地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还因巨债拖累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污染危害了一方的生态,百姓为其外部性买单。
楼主,这样令人痛心的实例各地已屡见不鲜,还因为地方债务危机的出现正逐批浮出水面。
不知我的见解对楼主是否有帮助,让楼主见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3 14:05:03
losim 发表于 2013-9-21 14:40
关于楼主的问题,我想从工程设施、硬技术和软技术三个层次来讨论。
首先,基础设施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在 ...
     你谈到软技术的难度问题,这就是一直争论的“研究贫困问题是否应该见物不见人”,如果对贫困的经济学分析脱离了贫困主体及其文化、观念和思想,那么这种分析将会毫无用处,根本不能解释什么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
    能力贫困是从最接近人的角度去研究贫困问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贫困人群希望“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生活、去发展,他们总是向往着“一种与他们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如果我们无视贫困者的思想、“发展观”,只是盲目地引进先进技术和现代制度,这种政策的落实必将缺乏生命力。
    其实发展经济学早就将人的发展确立为减贫最重要的因素,ZF真正需要做的是帮助贫困人群提高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内生问题),而外部问题是尽可能的改善福利、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给贫困人群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3 16:19:30
此贴不顶,更待何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4 09:16:25
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4 13:31:31
土改要进行了,否者又是贫富差距起始点的开始.各地区情况不一样,重点我觉得要在城乡结合带突击.这里利益纠纷很严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5 20:16:02
这个问题我也关注过,好几年前就碰到过一家人,是重庆来的三峡移民,本来好好的一家人,因为男主人出了事去世了,导致了一个家庭没有了收人来源陷入贫困,引起过我的思索...
我认为,这样的问题不能单纯从学术层面来研究,肯定是走不通的,其涉及的方面太多,法律问题、生态问题、教育问题、行政问题,等等,都会从不同角度产生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6 11:03:5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社会变迁介入型贫困与能力再造》蛮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7 15:05:48
不管什么工程,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必须解决生存的问题,才能解决能力的问题:如河北某市的《失地农民保险》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大概意思是,农民土地人均不到3分时必须加入由县、村及农民组成的保险,由土地出让金的分成来支付保险费用,让农民享受社会的温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8 15:37:29
值得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9 09:56:17
看标题还不知道含义,经过楼主解释,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30 16:52:48
及其戏文上关于污染治理的新闻也不少,环境问题也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了,也希望能真正实行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 23:27:48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 03:08: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 03:33:5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6 13:34:45
该研究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6 14:07:56
坐等价值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6 14:23:23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6 17:52:47
是工程导致贫困还是政策导致贫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13:54:06
guoqing1992 发表于 2013-10-6 17:52
是工程导致贫困还是政策导致贫困?
环境类工程导致原有的低层生活稳态被打破,要向新的高层稳态过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政策支持和人的发展等等,政策的后续支持只是减贫的一部分,当然也没有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20:39:49
认真读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23:34:38
目前对迁徙自由问题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将其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给予关注。按照阿玛蒂亚·森的观点,这种研究方法的缺陷在于忽略了回答有关公正的比较性问题、忽略了更广泛的社会现实视角。《迁徙自由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分析》试图在理论上找到一个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客观看待影响迁徙自由实现的各种现实因素,需求破解之路。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一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借鉴社会学和人类学相关理论探讨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总结失地农民贫困的类型,分析失地农民的贫困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发现:部分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贫困问题,经济贫困、文化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主要贫困类型。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体制与制度设置不合理,城市社会的剥夺与排斥,城乡文化的冲突与非物质文化变迁滞后以及失地农民个人能力缺失等。治理失地农民贫困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强化制度与政策的保障作用,从微观层面加强失地农民的自身能力建设。

《非自愿移民、搬迁方式与能力损失》关注的是搬迁过程中非自愿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损失。文章基于2007 年 8-9 月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24 个乡镇,3145 户库区居民的抽样调查、实证分析发现 库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他们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这一作用对于非自愿移民群体,也同样适用。不过非自愿移民群体在搬迁过程中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发生了损失,能力损失的多少与移民搬迁的距离和安置的分散程度成正比。对于财富积累的影响,多次搬迁的移民能力损失最为严重。就阶层认同来说,分散外迁的移民能力损失则最多。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4 19:35:34
mark 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5 03:53:54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5 10:22:34
期待有好的论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6 17:30:41
对于“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那种方式较好,这跟现实环境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在因矿产资源开发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而失地的农民群体中,基本生存能力、维权能力和人力资本积累能力的匮乏是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基本生存都没有保证的前提下,“授人以鱼”能够快速的解决现有问题,但是要形成可持续性的生计保证,组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根本办法,这是就需“授人以渔”。这种能力的实现与否和ZF的认识、重视,社会的发展又不可分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7 11:48:50
个人观点:这个是需要看ZF的干预度怎么样的,如果ZF特别关注民生状况,他们会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即使工程涉及到农户的拆迁等问题,ZF会给予大量补助补贴的,也会就地取材,积极利用农户的劳动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7 10:45:41
研究题目挺新颖的,希望能有好的研究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7 14:50:33
有点晕的说,,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一个观念,表示关注!支持露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1 10:46:14
不困是先天决定的吗?还是通过这个工程可以改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