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354 17
2013-09-13
导读: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场空。这20部电影都是商学院学生在学习商科时被要求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首推的《华尔街》,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颠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看的《锅炉房》。看完之后,你会对商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你的职场生涯亦会有不小的帮助。

在这里您可以看见较多的著名美国公司,包括其领导人、公司历史、发展历程!
$微软(MSFT)$ $苹果(AAPL)$ $可口可乐(KO)$ $埃克森美孚(XOM)$$IBM(IBM)$  $KKR(KKR)$ $卡夫食品(KFT)$

比尔盖茨、乔布斯、巴菲特、Ross Johnson、Milken......  ......

查看原图


第一部分!

《华尔街1》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这是被推荐的第一部,也是我们耳熟之作!
那时迈克尔·道格拉斯正当年,而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唯利是图的贪婪经纪人形象的查理·辛更是只有22岁!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至于片中描述的证券投机交易,内幕讯息违法操作等等,在今天看来,片中人物使用的手段,怎么能跟当今华尔街巨子们精妙设计手段,相提啊!
只有一个东西是20世纪初一直到21世纪初,华尔街都没有变化的(其实整个人类有交易后,大概都没有变过):
------贪婪!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演的人物在那篇臭名昭著的贪婪演讲"Greed is good"。在提出这个振聋发聩的判断后,Gekko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来渲染铺陈,其中一句说:
Greed, in all of its forms; greed for life, for money, for love, knowledge has marked the upward surge of mankind.
道格拉斯籍或许是凭借这段表演抱回了当年的奥斯卡小金人。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查看原图
-----------------------------------------------------------------------------------------------------------------------------

《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看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哦,那是说给MBA梦幻者们听的说辞,当然,也是片中真实描绘的----地产顾问们真实生活!
他们就是如此生活,如此谎言浸泡,如此不吝口舌,如此~~如此~~~
都是为了获取生存、获取金钱、获取更多的梦幻吧!

开篇,一股浓郁的,浓郁的海明威气氛就袭来,这注定本片会是沉重的,若稍加希区考克元素,马上就演变为生存压力下的屠杀竞赛!
我看见的是满口脏话,一切唯利的房地产销售公司销售员们!
总共4个销售员的小小分区办公室,外加一个办公室经理,就闹腾出二派三帮,深夜入室,盗窃贩卖。
而所谓突然销售额彪悍起来的那个大叔,一夜赚到8万元,可惜签约的是个精神病,人人皆知,只有他沉迷在那些假扮副总,整体赶着要去机场的德性,而忘了查看通告栏!

4人中销售最佳的,采取的销售方法,显然与其他几个略有不同,基本是交朋友在前,交易在后!可就是如此,面对萧条期,成功签署支票的,又反悔了!
除了泡汤,还能如何呢?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萧条期,那是什么销售技巧都白搭的时光,巧舌如簧,能做弹簧吗?
这是个痛苦且长期的过程,按照有的数据记载,1992年后只缓慢上升,直至1999年才重新进入新一轮繁荣期!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另外,住宅销售与抵押贷款利率呈现一个新的交叉点,就在1992年!查看原图

或许哈佛要求看片,将此列为第二部是告诉我们:
您选错了当下周期的强势项目,那任凭翻腾何种技巧、模式、模型或者心思,最后都是----枉费!

附录:
关于此片的成型原因,及其舞台剧查看原图

-----------------------------------------------------------------------------------------------------------------------------
《颠倒乾坤》

这是1983版的《百万英镑》,虽然有艾迪·墨菲(Eddie Murphy)来填充笑料,但是依然没有当年格利高里·派克的那种冷峻幽默了!
本片,故事设计其实较为简单!依然是环境改变人,金钱、地位改变人的观点填空!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本片也是“哈佛商学院和斯坦福要求学生必看的20部电影”,看来其中主角所在生活环境中充满了哈佛的味道是一个主要原因吧!哈哈!
而作为喜剧片因素之外可以观看和学习的要素,大概就是下列几点:
1、市场交易这个牢笼,带动游戏转轮的那些高端人物,大多数可能都来自具有同等关联的一个什么俱乐部、学院或者XX,也就是说,圈子其实很小!
2、钱!流动的,交易中的钱,是短期内决定价格走向的,唯一方向标!因此,期货交易中往往就是绝对资金巨头短期获胜的一个游戏!
3、内幕消息的使用,在很多时候很难驾驭,因为任何讯息本身都存在公布时机、公布气氛、市场解读与市场消化的问题!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最后,链接下艾迪·墨菲(Eddie Murphy)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13 12:26:00
-----------------------------------------------------------------------------------------------------------------------------
《垃圾证券》

娃娃脸的乔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硬汉式的范·迪塞尔( Vin Diesel,《拯救大兵瑞恩》里扮演士兵阿德里安·卡帕佐一角),构成本片二个元素!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至于其他的主要角色们,特性相对就不鲜明了!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好了,现在该是说故事了!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显然,这就是俗称“排骨店”的垃圾证券推销公司,我想应该属于美国粉单市场的那些吧,比较接近的就是香港的细股!
他们利用购买来的拥有固定收入的客户名单,采取电话销售模式,鼓吹这些具有前途的交易,然后采用自己拉抬标的物股价,让跟风者尝到小小甜头,再大额追加,冀望一夜暴富,最后就是血本无归!

1、电话销售
只要达到吸引潜在客户感兴趣、上钩,采取任何忽悠,都是可以的,比如直接张口就说自己是这个“排骨店”副主席,假冒拥有独立办公室、秘书、司机,怎么都行!
这让我想起《拜金一族》中那些房地产销售经纪人的伎俩,真是天下本无新鲜事,销售就是那么回事!查看原图
2、诱惑式销售
客户首次购买,一定不能给予太多,比如100股或者1000股,因为这些小小筹码,之后会以正收益兑现。
保证获得正收益的前提是,“排骨店”自己来把它垃圾炒高!
这就是邪恶的苹果,让贪心的、缺乏独立辨识能力的人丧失警惕,一头栽倒陷阱!查看原图

3、普世原则
上述二条,在日常的保险推销、报纸推销、日化品推销等等中,不都是一样的吗?
至于证券标的或者证券概念(价值投资、价格投资、价值投机......)的推销,采用诱惑方式,难道高盛、大摩等等不使用吗?
他们哪家不是极尽蛊惑之能事,只是采用的手段更符合法规框框,更事先就设计好无数条退路!查看原图
三年赚百万美元,这个梦,对于那些不是常春藤名校毕业,又内心充满金钱崇拜、物质崇拜的年轻人,怎么能不具有诱惑力呢?查看原图

一部《抢钱大作战》描述了2000年前夕那疯狂的股票推销,也恰是当时网络股泡沫大鼓的契机使然,之后过山车下滑,就算真是锦缎,奈谁也无能去上面添花!查看原图-----------------------------------------------------------------------------------------------------------------------------
《硅谷双雄》

这是给哈佛等商业学子看的财经篇吗?想来是因为科技的缘故,在2000年左右美国高科技产业大发展,所以才可以成为一类样本被呈现!查看原图

是啊,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这二位都是全球IT界的大佬,更因为一个全美首富,一个全美最创意,从而迄今备受关注!

本片,拍摄于1999年,当然未见哈佛大学的电脑神童带领下之微软,在跨入21世纪后,其系统软件方面的大幅跨越,2011年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份额高达44%,旗舰产品Windows和Office可谓誉满全球!
而APPLE公司呢?近二年,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时代,微软和英特尔在IT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将遭到严重侵蚀。
由于PC增长停滞,以及iPad等PC替代产品迅速普及,2012年的时候美国分析师普遍认为Wintel联盟的影响在衰退。查看原图
我们再来看看2013年1月份"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查看原图
显然,作为操作系统而言,微软占据优势!
另一面,在硬件整体销售上,微软显然除了游戏机和其影响力微弱的平板还有什么呢?因此不能和苹果匹敌!
整体而言,在“把世界引向未来时速之路”上,他们是双雄并立!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查看原图
二个都是1955年出生的天才人物,本片大致描绘了70年代初,二人在校期间,同时开创属于自己、更属于未来的IT世界!
不过乔布斯或许是因为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校风使然吧,自由精神太丰富了,虽然他入学六个月后因为经济因素退学!查看原图

微软这边由比尔·盖兹(安东尼·迈克尔·豪尔 Anthony Michael Hall 饰)、他的高中朋友史蒂夫·包尔摩(约翰·迪·玛吉欧 John Di Maggio 饰)、保罗·艾伦(乔什·霍普金斯 Josh Hopkins 饰)为主;查看原图

苹果那边由史蒂夫·乔布斯(诺亚·怀尔 Noah Wyle 饰)与史蒂夫·沃兹尼克(乔伊·斯洛尼克 Joey Slotnick 饰)为主;查看原图

乔布斯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
而盖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您说,谁会战胜谁?

片中通过乔布斯重回苹果,在年度新产品发布会上,与盖茨远程对话,展开了历史恩怨描述!查看原图
(1985年,乔布斯在苹果高层权力斗争中离开苹果并成立了NeXT公司,瞄准专业市场。
1997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回到苹果接任行政总裁(CEO)。)

在创业的阶段,乔布斯当年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并成功于1976年组装第一台摩托罗拉6502微处理器,带有键盘、视频显示器的PC---“苹果I号”!
成功来自于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Ⅱ号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Ⅱ”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至沓来。查看原图

再看盖茨,他没有玩车库经济,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1975年创办的微软公司,31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亿万富翁,财富暴增的基础,在于他很好买入,再加工卖出!
●1980年,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一名24岁的程序员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花费了四个月时间编写出了86-DOS操作系统。1981年7月,微软以五万美元的代价向西雅图公司购得本产品的全部版权,并将它更名为MS-DOS。随后,IBM发布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当时采用的操作系统是西雅图公司的86-DOS 1.14,但微软很快改进了MS-DOS,并使它成功地成为IBM PC采用的操作系统。在成立微软“Microsoft(当时称为Micro-Soft)”后起名为MSDOS操作系统查看原图
●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bigstar

1980年 元老级的图形工作站-three rivers computer corporation推出perq图形工作站;查看原图

1981年7月 alto的商用版本--star系统;xerox推出star系统,它是alto的商用版本。特点:双击图标技术、多窗口、对话框概念、1024×768的分辨率。查看原图

虽然1973年4月,第一个可操作的alto电脑在xerox parc完成。alto是第一个把计算机所有元素结合到一起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它使用3键鼠标、位运算显示器、图形窗口、以太网络连接。但是真正实用还是1981年的!查看原图

当时微软、苹果都看好该界面,于是纷纷踏足!
1983年1月 苹果(apple)--lisa系统、1983年 首款ibm pc图形软件环境--visi on、1983年 微软为ibm pc设计的windows程序。
---1983 az Apple Lisa、1983ibm、1983微软、1984app

因此,片中描述为影射盖茨带队赶赴苹果,并最后通过未发布的macintosh图形系统,大幅改进自己的窗口,或许真的如Bill在这部电影播出后所言“这部电影没有很真实地重现1980年代发生了什么。”查看原图

总之,这就是时代的巨轮。永远有一群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小子们改变了世界。过去往往是军事和政治天才,现代或许会让位于技术与投资人士了!当然,我们或许要假设的前提,还是在美国吧!查看原图
不过,也请想创业致富或者一夜暴富的人们记住,乔布斯和盖茨先后说过的“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盗窃”。想来,大家对于腾讯的那些抄袭啊什么的,都熟知!查看原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3 12:26:17
-----------------------------------------------------------------------------------------------------------------------------
《可口可乐小子》

我还是直接说吧,这是部烂片!
借助一个《可口可乐》的品牌,混到了这个20部推荐影片之列吧!
描述的实际为情场、商场小人物的小故事!且滥情!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因此,我们还是借此地,说一下可口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吧!
片中也出现的圣诞老人开车前往某小镇的场景!查看原图

【可口可乐:81岁的圣诞老人】
这个#可口可乐#吉祥、和蔼的形象贯穿了好多年,一直延续至今!(和#巴菲特#几乎同年呢!)
1931代表可口可乐的第一个圣诞老人出现,由瑞典插画艺术家Haddon Sundblom,以自己为模特设计而来。
请注意,他还设计了当时桂格燕麦片Quaker形象!查看原图

【可口可乐:赫顿版圣诞老人】
一直至1964年赫顿先生以圣诞老人偷喝可口可乐为题材,替#可口可乐#设计44幅新年圣诞广告!
在众多形象中,以现在这个身穿大红袍、蓄了大白胡子的形象最惹人喜欢而流传至今。
这些广告画都伴随#巴菲特#成长!(画家先生于1976年去世)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赫顿先生作品最后登上《国家地理杂志》、《邮报》等封面。至此,圣诞老人的形象便牢不可破至今。
创造这个圣诞老人“标准形象”的赫顿是瑞典籍美国纽约商业艺术家。其设计创作的着红衣红帽,白须慈祥的老人的形象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流传下来。
在此之后赫顿先生还继续为可口可乐创作了150多幅广告艺术画。

【可口可乐:1932年圣诞老人】
赫顿版#可口可乐#圣诞老人形象,在1932年底的报纸广告上!
当时#巴菲特#刚2岁!呵呵!查看原图
再看看本片摄制那个时期1985的圣诞老人形象!
这里是1989 Coca-Cola Classic Canada Christmas查看原图

-----------------------------------------------------------------------------------------------------------------------------

《发达之路》

一文不名,如何发达?去纽约!!!查看原图

本片描述一个21岁的堪萨斯州土帽大学毕业生,只身前往纽约妄想获得一片新天地!
可惜老帽太不走运了,刚步出肯尼迪国际机场(还是拉瓜迪亚国际机场?)就充满了80年代的气息,无论是市景、人物装扮、音乐、甚至笑容!查看原图
那么地80年代美国农民工调调!更不幸地是,他翌日前往聘用公司报道,居然其已被吞并,雇员90%遭开除,于是就over了!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意兴阑珊间,利用母亲给予的亲戚电话,终于得到人生的起点(大公司总部邮件等收发部门送件小弟)!
之后好运+大胆,终于登上发达之路!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不过,作为一部所谓推荐哈佛学子观看的影片,其难道是鼓励利用女人上位的做法吗?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片中表现主角在租屋内,配合隔壁激情床音而佯做指挥状,结尾部分还伴随啤酒罐开启的泡沫喷涌,实在幽默,导演赫伯特·罗斯讽刺地辛辣!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好了,抛弃这些杂音,我们不妨来看看发达之路需要的一些因素,其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必然因素:
您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若是参与公司管理、发展策划之类的,就必须是经过管理学、经营学、财务学以及综合信息分类、统计、整理、检索的能力!
您需要强烈的学习动力,以充实自己面对无时不刻都在变化的资讯时,可以用再学习来融汇;
您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连续工作的耐力,及时应变的能力!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偶然因素:
好运、大胆、智谋、策略!
就本片虚构的故事而言,您得需要一个亲戚,哪怕是远房,从而获入门资格,否则随便就被录用的可能性太小了!
您要擅于在普通的工作中,发现不普通的地方,并敢于迎刃而上,挑出毛病!当然,前提还是您得有那个远房亲戚,否则您的真知灼见如何变为案头呈文,又怎么获得认同乃至反对呢?连资格都没有啊!
您要能言善辩,学会使用工具、联合工具、维护好工具!看看主人公在花园露庭与一帮纽约商界大佬侃侃之景,没有足够舌辩,如何行啊!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最后是策略,行事需要逻辑、计划需要节奏,没有策略作为保障,突发情况很容易打垮完美设想!这就是本片结尾,导演设计主人公被开除后,居然可以绝地重生,并直接登上大公司总部一哥宝座!查看原图

看完本片,我想哈佛的大多数才子要丧气了!
必然因素或可有,偶然因素几人能“偶”得呢?
查看原图

呵呵!这是部电影!

这是第一部分,1~7部影片!稍后请看第二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3 12:27:14
第二部分

《优势合作》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本片可以看见与了解的是一个 市场化十足,处处存在并购或被并购风险、机遇的商业环境!
食品公司可以并购报社、杂志(伯克希尔也已经拥有了一支庞大的报业集团),更可以金融、导弹全面开花!
而在跨业并购中,时常被拿来吹嘘或者蛊惑业内及投资者的,大概就是“优势合作”了!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即,因为大集团旗下各类型企业较多,可以相对形成内循环小帝国,于是食品公司每年必须支付的平面广告费可以直接交给同集团的报业、杂志做;同样,杂志社在进行附带销售或者选择纪念品促销时,也可以直接采用食品公司的零食!
诸如此类,推而广之!

并购或被并购风险、机遇的商业环境中,主导者一般都被金字塔底部同僚与各级管理层拥护、捧高中!
哪怕他说的都是云山雾罩的废话,也还是会得到喝彩与掌声,究其原因就是美国商业社会是个巨无霸至高无上的环境!
片中的这位老大,即为导演讥讽对象!查看原图

并购或被并购风险、机遇的商业环境中,出手并购方往往如君临,对于被并购公司指手划脚、颠倒乾坤;反之,被并购方,处处小心,亦难免遭遇除名或黑锅!
弱肉强食,暴露无遗!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当然,一切都是风云际变,“并购者”与“被并购者”的身份更迭,从来都是瞬息,决定权在于市场整体及云山雾罩的偶像!查看原图-----------------------------------------------------------------------------------------------------------------------------

《美国人在境外》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本片作为商业类的题材影片被挂上名,是为何呢?
似乎片中除了美第六舰队一小小军官被袭击而昏迷,众好友接力为其阅读以唤醒,终于感动上帝,除瞎了一只眼,身体依然灵便!
其他呢?查看原图

片中两位美国佬身处巴塞罗纳的时期。正值多事之秋,当地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仇视美国人的情绪正高涨,男主角泰德因工作关系来到这个全世界最性感的都市,个性孤僻的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当他的海军表弟佛瑞德突然造访时,也是他们劫难的开始。
表弟佛瑞德年少气盛,到处信口开河,成事不足!连街头涂鸦戏虐美国扬基队,他都要上去涂改一下,幼稚地可笑!查看原图

要说商业元素,大概是美国人在境外,哪怕就是欧洲二流国家,他们也会遇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道德论的相左!
怎么处理呢?若一切站在美国人和美国的角度去理解并试图沟通对方,显然是无果而终的,还可能瞎了一只眼!
反之呢?就会有好结果吗?一切顺势而为,当美国的星条旗在当地称为积极、乐观、正面的象征时,那一切都会顺利,那个时候,常规做法都可以被奉为在境外的商业样本之金科玉律;
反之,则神仙不灵,耶稣法西斯!
查看原图-----------------------------------------------------------------------------------------------------------------------------

《用爱》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以某成功体育经纪人真实故事为蓝本,因为一份感人至深的从业体会,倡导和签约运动员互谅互爱,而不是唯利马首,终于被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纪人公司除名!
最后只有一个不成功的美式足球接球手,还呆在其名下,俱乐部开出的价码也仅为170万美元/4年!
因为仅有一名签约者,因此得以全心服务,全心交流,全心而为!
当然,被传颂的故事,被可以拿来写成传记的东西,几乎全部都是成功的!那些无数失败的,仅仅只会作为例子样本罢了!
本片也是,最后不成功的美式足球接球手依靠运气、技术和努力成功了,获得1120万美元/4年的崭新合约!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这就是成功者的小故事!
用爱来维护客户,用爱来互相倾听!可惜,应该是过于理想化了!谁让男主角是汤姆·克鲁斯 呢!呵呵!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3 12:27:42
-----------------------------------------------------------------------------------------------------------------------------《上班一条虫》

轻喜剧吗?好吧,就算!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美国企业,也有此类人浮于事,上午10点就可以出溜到外面咖啡一杯,文牍往来为主,一周实际工作只15分钟,主要精力忙于应付八个顶头上司的公司啊!
金融软件类企业,似乎类似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产业的公司!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主人公实际工作为修改银行千年虫漏洞,但是从内心不满自我浑浑噩噩,混混日子,到不知就里便利用职务之便,在银行系统内植入零钱偷窃木马,最后想坦白一切,却因为一场大火烧毁一切文档,侥幸躲过!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除此外,有什么高深的商业类教科书意义吗?
是革除运营低效弊端?是从尊重员工个人出发,再激发工作兴趣?还是杜微防渐?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


《企业是什么》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现代西方模式的企业,其本质是什么呢?
若为一般性企业,应该还是经营性团体、集合或者合伙!若为大型,尤其是欧美跨国企业,那被赋予的含义,就太多了,甚至是地球主宰、主流国家政党代表、社会趋势领导者!
本片就是一部美国揭露类型的纪录片,从企业的结构入手,逐渐剖析大型主流企业的实质!

十九世纪末,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通过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明订保护个体财产与生命不受他人与政府威胁,然而这条原意是在保护解放黑人奴隶的法案,却被当时的企业律师加以延伸而套用在别处,高喊着「企业也是人!」于是法人的概念就此催生。
这场丧生六十万人的血腥内战,最终得益者却是数百个新兴企业。这群「法人」拥有买卖不动产并提起诉讼的权利,却与活生生的人类不同、没有所谓道德良知的既定概念,也毫无信念理想,只关心股东的商业利益。
「他们」信奉的唯有财务报表上的每季盈余营利,而以营利为终极目标这点甚至明文记载在法律条文中,相对来说企业却毫不需要对公众利益效忠。

确实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而存在的!
不过也试过,在全人类皆想着经济为本,一切以经济为手段,一切通过经济数据为衡量标尺的当下,企业若不以那个目的为根本目的,其存在的意义何处呢?
这个悖论,留给有智慧的头脑诠释吧!查看原图

而从本片鼓噪的关于资源耗尽、生态破坏、道德沦丧等!
喊出问题都是容易的,解决呢?试问,那个环保组织是划着竹筏去阻拦日本捕鲸船的?
片中在埃克森美孚公司CEO家门前抗议的几十人,难道是步行迢迢而聚?查看原图

同时,就算碳交易、气候组织、京都协定等等,他们除了可以延缓一下问题发展节奏、或者给有心者窥视新财富途径,难道真的可以解决当前问题吗?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其起-兴-衰,确乎必然,人类最终还是要飞跃“地月环”,或许资源的采集、利用和发展,都只是为了这个最终阶段目标吧!

扯远了!
回到企业,为悲剧鼓掌叫好!查看原图

本片导演Michael Francis Moore,也曾是那部“占领华尔街”运动后揭露华尔街的嘴脸的片子也是受到普通人鼓噪的!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2009年。
其总是出现在美国社会瞩目事件的急先锋位置!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不过导演确实教人认知于未知!
比如,我不知道IBM还和纳粹集中营有着如此丰富的直接关联呢!查看原图

另外,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任后,面对大萧条后恢复期的困境,即位后,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日新政”,其中包括竞选时许下的诺言:削减退伍费,削减国会议员和所有联邦政府雇员的薪俸。
后者倒也稳定,毕竟属于“领导干部”,觉悟比群众高。退休军人不一样,当削减他们退伍费的法律宣布后,全美退伍军人立即开始赴京上访,声势浩大,被称为“又一次向华盛顿的进军”。
事件居然牵涉一位被称为受到大企业蛊惑的高级美军将领!这些企业团体,起因于不满罗斯福总统的民粹主义,以固特异轮胎、通用汽车、美国钢铁等为首的大企业居然出资煽动军方推翻罗斯福政权。
当然,还有前二年胡佛总统下,美军麦克阿瑟指挥、巴顿领导的驱散退伍军人请愿的小规模伤害!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dbb/2010/0120/971.html …

最后结论是: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任何顾忌与道德感,只能归属为病态!
那就是----精神变态!查看原图

而一旦陷入毫无遮拦的此类精神变态状态,在美国的不少州,却是有现成法律,可以直接解散该企业的!
因此,投资美国证券标的,亦然从来不是轻松事情,或许不知何时,使劲攫取利益的标的就土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3 12:28:08
-----------------------------------------------------------------------------------------------------------------------------

《内幕》查看原图
其实没有什么内幕可以作为惊爆的东西,现在看来是常识性问题,过去就伪装成神秘与公共卫士!
这里说的是“吸烟有害健康”!在全球纷纷公共场所禁烟的当下,尼古丁对于一手、二手人类的累积性危害,属于不证自明的了,不过当年不是啊!

这里回顾下全美烟草赔偿案件吧!查看原图
《大烟草公司被指控实施阴谋计划美烟草业面临重罚》
官司不断的美国大烟草公司面临联邦政府重拳出击。美国联邦政府诉求重罚烟草公司2800亿美元一案定于21日开庭。

指控:大烟草公司有“阴谋”
这一案件历时5年才进入审判程序。美国政府指控国内几家最大烟草公司暗中操纵香烟尼古丁含量数据以使烟民上瘾,明知低焦油香烟并非更健康而宣称更健康,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广告宣传以吸引青少年吸烟,在吸烟危害性问题上说谎话,暗中操纵或隐瞒研究成果并颠倒黑白。
起诉书说,大烟草公司“一直参与和实施——而且继续参与和实施一项欺骗公众的50年阴谋计划”。政府提起诉讼的依据是“集团组织诈骗和腐败犯罪法案”——一部旨在遏制黑手党渗透商业的联邦法律。诉讼中还要求加强对烟草生产、广告和销售的控制。

辩驳:“非法行为”其实不违法
美国知名烟草公司均在被告之列,其中包括占有美国50%烟草市场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布朗-威廉臣烟草公司以及美国烟草研究所。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母公司“奥驰亚”的律师奥赫莱梅耶辩称,尽管烟草公司“出售的是危险而且容易上瘾的产品,但产品出售时都标着有害健康的警告”。奥赫莱梅耶声称,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指控的所谓非法行为“实际上是受宪法保护的行为,并非违法,更谈不上欺诈”。
奥赫莱梅耶补充道,1998年,美国46个州州政府因卫生保健费用大幅度攀升而起诉烟草公司。4大烟草公司已经满足了政府的多数诉求。当时,4大烟草公司同意在25年内赔偿46个州2060亿美元。

诉讼:2800亿是保守数字
美国司法部官员说,在21日的庭审中,原被告将推出300名证人和大约7.3万件物证。双方各有12个星期时间进行陈述。审理每星期进行4天,每天5小时。如果一切顺利,单单陈述阶段就持续到明年3月。
法新社说,根据烟草企业的直接赢利和所有投资赢利计算,2800亿美元处罚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 路照(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烟草商巨额赔偿案例
150万美元——1997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裁定美国洛里拉德烟草公司赔偿1名吸烟受害者150万美元。
2060亿美元——1998年,美国四大烟草企业答应赔偿46个州州政府2060亿美元。
5150万美元——1999年,加州旧金山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赔偿一名因长期吸“万宝路”香烟而罹患肺癌的53岁妇女5150万美元;
8100万美元——1999年,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赔偿一名吸烟受害者家属8100万美元。
1440亿美元——2000年,佛罗里达州数千名吸烟受害者集体索赔。该州法院裁定烟草商赔偿1440亿美元。
280亿美元——2002年10月,加州洛杉矶法院作出了美国历史上个人最高赔偿金额的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被裁定赔偿一名因吸烟而患上肺癌的妇女280亿美元。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同时对于该事件中,不懈努力的人们致敬,没有他们当年冒着巨大风险的坚持不懈,或许时至今日依然很多人自鸣得意“饭后一支烟,死了也快活”呢!
当然,这个概念在目前我们周边,已经要扩充为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残留等等现实问题了!

好,再回到影片!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本片在阿尔·帕西诺等著名演员 的演绎下,毫无疑问是一部扣人心弦、当仁不让的顶级社论片了!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它阐述了美国这个社会,同样面对的既得利益集团左右民众、政府、司法、甚至新闻导向性的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不断在被揭露、解决,但同时新的利益集团会慢慢再度从为社会提供服务、商品、资讯等产品中因为利益滚动而不断产生、庞大,最后成为新的巨无霸集团!
因此,当烟草被干掉了,油气公司屹立已久,而互联网、软件那些巨头,在当下斯诺等事件中不断被牵涉出来,不正是也说明:高科技没有新鲜事嘛!

微软曾经躲过一次被强制拆分,而即使其被分割为二,那些什么谷歌、脸谱等等、等等,不会慢慢成长为新的巨石吗?

人类,作为社会群居动物,在发展衍生中,不断做的就是平衡--打破--再平衡的过程,因此,不要畏惧去打破这些个坛坛罐罐,似乎没有了美国烟草公司,全美失业率将大幅增加,全美税收将大幅降低,搞得美利坚要沉没了一般!
新陈代谢的事情,现代社会未搭建其各类互相牵扯的平台前,就早已存在!

同样,也不要异想天开,打破了一个以后,公平就会到来,法律会保护弱小。那些巨石有时候,气候适合,恰如雨后春笋呢!

人类,继续努力吧!

-----------------------------------------------------------------------------------------------------------------------------

《大亨不好当》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除了告诉我们主人公发明了塑料飞碟和塑料呼啦圈,这就是一部烂片!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其中明显带有一些美国30、40年代影片的痕迹!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至于商业上的启迪,难道是天上掉的馅饼不能轻易接受吗?
说说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最早是以天然树脂和改性的纤维素为原料,合成树脂出现后,则转向以煤焦油产品和电石乙炔为原料的合成树脂。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合成树脂的原料绝大部分由石油化工提供。在这个意义上,塑料工业又常称作石油化工的下游工业。而且,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石油化工的发展。
塑料工业是发展很快的一个材料工业,1946年世界塑料产量仅600kt,1970年已达30.4Mt。1984年达72Mt,占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总产量的75%,生产集中的地区分别为西欧(35%)、北美(30%)、亚洲(17%)、东欧(13%)。

再说说呼啦圈的历史!查看原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