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08日 14:47投  
中新网5月8日电 古人强调看人要“盖棺定论”,是极有道理的。因为只要人没死,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所以要特别警惕“王莽谦恭未篡时”;而人一咽气,棺材盖一钉,或奸或忠,或贤或愚,这一生的定论就不会变化了。 
香港《文汇报》刊文称,可是,想不到,先贤诸葛亮的棺材盖已经钉上快两千年了,还是被人拉出来羞辱。近日,西安的胡教授,先是写给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议信,认为应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胡认为,诸葛亮《出师表》里表述的发动北伐的原因,表现出的是一种愚忠。对中学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继而,他又在博客(blog)上发文《〈出师表〉做的是皇帝梦》,称诸葛亮明知“出师”不可为而为之,是想自己篡位做皇帝。
这可真是让人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研究历史,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胡某却在没有任何新的证据的情况下,穿凿附会,断章取义,断然推翻千年定论,想当然地把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君子,打成一肚子“司马昭之心”的野心家,实在是有些强词夺理。 
平心而论,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巨大威望,想取代扶不起的刘阿斗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犯得着那么辛苦地“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活活把自己累死吗?况且,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也有言在先,能扶则扶之,不能扶可取而代之。如果按胡某研究历史的办法,推而广之,大概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都得重新解读,都得撤出课本或典籍。岳飞仗打得那么漂亮,要“直捣黄龙”,已经当了大将了,还不满意,埋怨自己“三十功名尘与土”, 生怕壮志未酬就“白了少年头”,是不是也存了不臣之心?陆放翁油枯灯尽,已行将就木了,也不交代一下遗产分割,后事安排,自己“愚忠”了一辈子,临死了,还要子女继续走老路,这对今天的青少年,不是更“容易形成愚忠思想”?
“周公恐惧流言日”,那还是在生前,毕竟死后被还了个清白,而孔明先生死了近两千年了,还被流言所骚扰,不得安宁。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可是,胡教授读《出师表》竟然读出了诸葛亮野心勃勃的“皇帝梦”,颠覆了对诸葛亮的千年定论,也确有其“过人之处”。
党校老教授称诸葛亮想做皇帝 襄樊市反对 
4月3日,陕西省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写给国家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议信,建议中学语文课本撤销《出师表》,用华歆的《止战疏》代之。4月29日,新民网在胡觉照的博客上看到题为《〈出师表〉做的是皇帝梦》的文章,指诸葛亮明知“出师”不可为而为之,打着愚忠的旗帜,是想自己篡位做皇帝。
对这一观点,诸葛亮出山地、刚刚成功举办“诸葛亮出山1800年大型庆典”的湖北省襄樊市表示反对。 
诸葛亮在做皇帝梦 
提到诸葛亮,很多人会想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民间对其一直评价甚高。但胡觉照却认为诸葛亮是打着愚忠的旗帜,想取刘禅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胡觉照在博客中列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其一、诸葛亮请杜微出山曾说:我们可以利用曹丕内忧外患、麻烦不断的时机,关闭国境,奖励生产休养生息,并整治战备,训练军队,坐等对方出现重大挫折。到时我们再出兵讨伐,可以做到兵士无须大打厮杀,民众也不用劳累,天下就可以复归统一。(“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君但当以德辅时耳。”见《三国志·杜微传》) 
胡觉照认为这表明诸葛亮对时局有很清醒的判断。但其在不久以后忽然呈上《出师表》决定北伐,是因为自己有做皇帝的念头,宫庭内部争斗的变数很多,权臣往往会成为砧上鱼肉,他已没有耐心等待下去,而通过北伐建立功勋是登上皇位的捷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置蜀国九十余万民众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置敌强己弱的基本态势于不顾,一味穷兵黩武。 
其二、胡觉照说,在陈寿收编的《诸葛亮集》中,有李严劝诸葛亮接受“九锡”(锡”即“赐”的意思,加“九锡”,就是要皇帝赐给九件特别贵重的东西,这是古代大臣少有的最高荣誉,通常也是旧王朝的丧钟,王莽、曹操均受过“九锡”。)进爵称王的书信,诸葛亮作书回答说:假如能灭掉魏国,杀了魏明帝曹睿,迎皇帝回到洛阳,我和你们共同升迁,十锡也敢接受,何况九锡!(原文为:“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胡觉照认为,诸葛亮对心腹说杀掉曹睿之后可以接受“十锡”,超出“九锡”之礼,表明诸葛亮想做皇帝。 
其三、胡觉照写到,《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有口吃毛病,他被诸葛亮召见应对时,惹得周围的侍者讪笑不已,事后,有人建议究办讪笑者。诸葛亮却说:“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
胡觉照称,查遍《三国志》,除皇帝之外,臣下敢称孤的仅有三人,一是已经公开称帝的袁术,二是曹操,然后便是诸葛亮。诸葛亮以“孤”自称,是不把刘禅放在眼里,早有取而代之之意。 
胡觉照认为,促使人从正确认识上倒退的原因,只能是个人利益在作怪。诸葛亮放弃正确的治国初衷,将全体民众绑上战车,去进行没有胜利可能的北伐,其根源就是自己的皇帝梦。为了自己做皇帝,他打出了愚忠的旗帜,即“以报先帝而忠陛下”。因此他建议中学课本撤掉《出师表》。有媒体报道,胡觉照表示还将向教育部建议中学语文删除《隆中对》,因为该文“分裂华夏”。 
襄樊称坚持对诸葛亮的评价 
对胡觉照的观点,作为诸葛亮出山之地的湖北省襄樊市表示不赞同。4月29日,襄樊市委宣传部对新民网表示,他们认为胡觉照不是研究诸葛亮的权威,他的观点仅是个人意见、学术观点。 
襄樊市委宣传部对新民网表示,如果是权威专家的观点,可能会对他们有一定影响。但现在华人世界对诸葛亮的评价并没有改变,襄樊仍将坚持对诸葛亮的评价,将继续宣传和纪念诸葛亮。
新民网4月12日曾报道,为了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襄樊精心筹划了大型庆典,“隆重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胡觉照其人 
陕西长安人,1943年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生从事教学工作,历史学教授、作家。主编并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教程》,长篇小说《愣娃》、《漩涡》,中篇小说《皇天后土》、《吝啬的上苍》,及报告文学《黄河作证》等,此外,还发表有历史、哲学、经济学等方面论文100余篇,9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