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4642 7
2007-11-23

希望能成系列,共同学习

大家觉得如何阿

支持请回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5 9:58: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23 20:04:00

介绍:

英国渣打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集团于亚太、南亚、中东、非洲、英国及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1,400多间分支机构,雇员人数60,000名。渣打银行的管理层由来自9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组成,是世界最具国际性特色公司之一。

英国渣打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伦敦及香港交易所上市,并名列富时指数首25家公司(以市值计算)之内。

渣打银行提供个人及商业银行服务:个人银行服务方面包括为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信用卡、私人贷款、按揭、存款及财富管理等服务;而商业银行则为各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包括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商业借贷、托管、外汇、债券市场投资及企业融资等服务。

渣打银行在各高增长市场均发展蓬勃,并致力于成为客户的最理想商业伙伴。渣打银行拥有环球银行业务经验,并对各地区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成立第一间分行,近150年来从未间断营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渣打银行得到允许继续留在上海营业,并应新政府要求协助打开新中国的金融局面。五十年代,渣打银行对中国的贷款业务着重在化学及钢铁工业方面。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渣打银行率先重建在中国的服务网络。加之已有的上海分行,渣打遍布了中国的14个城市,成为在华网络最广的外资银行之一。

今天,渣打银行中国区总部座落上海,下辖十一家分行, 六家支行 ,三家代表处和1,800多名员工,为沿海及内陆地区提供服务。其中的七家分行可提供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全面商业银行服务(即上海、深圳、北京、南京、厦门、珠海和天津分行)。渣打银行对中国有着长期的承诺,并致力于更强有力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4 19:03:00

(1) 2006年底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继汇丰、渣打、东亚和花旗之后 ,2007年恒生、星展、荷银、瑞穗、三菱等5家第二批外资银行陆续获准开业, 外资银行铺设新网点加剧国内金融业的竞争


(2)2007上半年,外资银行利润也在40%以上


(3)外资银行在地区和业务上不断渗透国内市场,目前基于网点限制主要发展高端客户,但随着市场深入发展,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外资银行将不断扩建网点,并酝酿向中低端客户发展


(4) 8月9日,汇丰银行筹建成立“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第一家获准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p9月18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筹备成立长沙分行


(5)8月24日,渣打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6)9月10日获悉,央行要求外资银行发信用卡要建数据中心,渣打、东亚可能选址上海张江的银行卡产业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5 09:55:00

花旗银行企业介绍

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历经两个世纪的潜心开拓,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花旗之所以取得长盛不衰的奇迹,除了它始终奉行开拓创新的发展战略外,还和它卓越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文化生产力”分不开。在我国加入WTO之际,花旗的经验很值得我国金融业学习和借鉴。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花旗银行CEO森地威尔的年薪高达1.52亿美元,遥居美国CEO的前列;再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为例,各职能部门均设有若干副经理职位,一般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作3年即可提升为副经理,硕士研究生1年就可提升为副经理,收入则是我国同等“职级”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目前,我国金融业一方面要营造优厚的政策环境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炼金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让“为企业献身的精神成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积极推行“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薪酬市场化制度与持股制度以及积极的期权制度,依靠制度激励人才。
客户至上:企业文化的灵魂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经过潜心探索,花旗获得了成功。目前花旗银行的业务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服务品牌享誉世界,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缺乏的就是知名的服务品牌。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入一个品牌竞争时代,谁拥有优质的品牌谁就将在竞争中制胜获利。因此,实施全新的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非常迫切。客户导向战略就是以市场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品牌为手段,全力服务客户的经营方针,打造中国金融企业“从外到内”与“由内而外”的全新形象。
寻求创新:企业文化的升华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并且如果你能预见未来,你就拥有未来。这就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创新,是中国金融业惟一的生存与发展之路。首先,对外要加快业务领域的创新。以海外市场为侧重的业务领域创新是花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花旗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与员工分别占到该行的56.1%和45.6%,海外机构所产生的利润达50%以上。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业务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国际市场涉足甚少。在金融不断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创新的重点就是要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进入世界经济圈,全力发展海外市场,拓展以离岸金融为主体的国际金融业务,与国内金融实行一体化联动运作,增加海外市场的利益并扩张中国金融的品牌。其次,对内要加快金融体系创新。一方面,要全方位创新金融制度,主要应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运作及金融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加速发展以投资为重点的混业经营业务,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微观方面要构建金融超市,在宏观方面要组建金融集团,形成中国的“金融超级市场”与“金融航空母舰”,参与世界金融竞争,抗衡国际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深度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建设,构筑高新科技平台。技术进步将是我国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出路,需要进行高起点的投入和超前性的开发。

企业领导者

花旗银行—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

概况 THE STATS
公司类型:金融
股票代码:C
上市地点:纽约及太平洋股票交易所
经营规模: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
创始人: 洛克菲勒
现任CEO:Sanford I. Weill
中国区行长:施瑞德
业务类型:环球消费者业务、环球企业业务、环球投资管理及私人银行
业务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7号 光华长安大厦16层
邮政编码:100005电话:(8610)65102939
传真:(8610)65102939网址:www.citibank.com
.
主要竞争对手 KEY COMPETITORS
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优势 UPPER
银行集团混业经营的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


不足 DOWNERS
银行集团混业经营的风险更大,规模经济的存在有一定的限度保险业务,电子金融服务业务等、


成功花旗人的素质
·诚实正直 · 以客户为中心 ·
适应变化 · 团队精神 · 积极主动 · 坚持不懈 · 灵活机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5 09:55:00

开展业务

核心业务
花旗集团旗下的三项核心业务包括:

环球消费者业务

环球消费者业务于共50多个国家及地区提供一系列银行、借贷及投资服务,包括签发信用卡、签帐卡及提供个人保险产品。环球消费者业务致力研制产品及交易平台,以迎合世界各地数目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的需要。此类别包含花旗银行、花旗银行信用卡和CitiFinancial。

尽管2001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环球消费者业务的核心收入仍达7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

环球企业业务

环球企业业务为环球企业、政府机构及投资者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包括投资建议、财务规划及零售经纪分销服务,银行及金融服务,以及商业保险服务。其三个主要成员包括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投资银行所罗门美邦、新兴市场中一家历史最悠久同时最受推崇的品牌花旗新兴市场企业银行、及为美国客户提供保险及相关服务的Commercial Lines。

环球企业业务在2000年的核心收入达60亿美元,占集团总盈利45%。虽然去年是近十年中经济最不景气的年份之一,环球企业业务的收入并未象其竞争对手一般下滑。相反,所罗门美邦作为超级投资银行,在2001年全球股票及债券承销上力压对手,登上榜首之席,并创下了最高的投资银行企业收入纪录。



环球投资管理及私人银行业务

环球投资管理及私人银行业务由旅行家保险,花旗集团资产管理及花旗集团私人银行组成。资产管理于世界各地的环球投资中心提供种类繁多的资产管理产品及服务,包括互惠基金、封闭式基金及退休金的管理等服务。私人银行则为全球的高资产客户提供度身定造的财富管理服务,进而透过投资基金管理、客户交易活动、信托服务、托管服务及银行与借贷服务等收取费用及利息收入。

三者于2001年的综合核心收入达15亿美元,比前年增长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5 9:56: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5 09:58:00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SFB)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credit-suisse.com/
[编辑]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简介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简称“瑞信”,英文: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缩写CSFB),是一家成立于1856年的投资银行金融服务公司,是“瑞士信贷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其母公司瑞士信贷集团是瑞士第二大的银行,仅次于它的长期竞争对手“瑞士联合银行”(UBS AG)。
  1993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成为第一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美国投资银行。
  从1992年至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已经为中国各大机构筹集了60多亿美元资金。其中的四次是中国政府发行的债券、1987年中国以德国马克发行的主权债券、和1987年中国政府首次以美元发行的全球债券。其中最主要的交易是参与中国政府1998年成功发行的10亿美元全球债券。
  从1993年开始,银行参与了6次可转换债券发行和6次股票发行。其中包括东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的第一份可转换债券;中国华晨汽车公司的第一次首次公开发行以及山东华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第一次直接挂牌上市。
  1998年6月,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上海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以满足大上海地区的外国以及合资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在外国直接投资的配套人民币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一家主要的外国银行。最近的服务包括参与为上海柯达提供的2.5亿美元的联合贷款。1999年8月 2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上海分行又得到许可,有权满足浙江和江苏两省外国和合资企业对外汇人民币的需求。
[编辑]
"第一波士顿"是什么意思   第一波士顿”的名字源于1933年,当时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证券机构和大通国民银行的证券机构合并组成了第一波士顿公司,主要经营投行业务。到1988年,成立了现在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瑞士信贷拥有44.5%的股权。1996年,公司进行重组,原先第一波士顿的股东通过换股方式,放弃第一波士顿股权转而成为瑞士信贷股东,而瑞士信贷通过换股,取得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的全部股权。自此,公司进一步演化为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利用多个专业子公司开始从事银行、证券、信托等多种金融业务。
[编辑]
瑞士信贷集团整合第一波士顿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被整合到母公司中,有着72年历史的“第一波士顿”品牌,将逐渐被放弃,集团力争到2007年把净利润提高至每年80亿瑞士法郎以上。
  国际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的品牌,到底还能用多久。关于这一点,答案也许只有奥斯瓦尔多格鲁贝尔(Oswald Grübel)心里清楚。这位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的首席执行官,在2004年12月7日宣布了对集团下属金融机构的整合计划。其中一项是,将其旗下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整合到母公司中,有着72年历史的“第一波士顿”品牌,将逐渐被放弃。
   “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将以同一个面孔出现在客户面前。”格鲁贝尔说。但对于何时将最终弃用“第一波士顿”,他拒绝发表看法。
    瑞士信贷称,今后它将继续开展有关合并、收购、IPO等业务,通过这次的调整,旨在更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来提高集团的盈利,随之而来的也将会是对CSFB不超过300人的裁员。
“第一波士顿”品牌  12月7日,是瑞士信贷集团的“投资人日”(InvestorDay),按常规,公司必须在这一天就重大的发展事项与投资人进行沟通。当天,集团在总部瑞士苏黎世宣布,将在未来的18个月到2年的时间内,对旗下的银行业务进行合并,并针对每一类业务提出了专门的增长计划。
  眼下,瑞士信贷集团下属三个分支机构,分别是从事公司及零售银行业务的“瑞士信贷”、从事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瑞士丰泰保险公司(Winterthur)”。瑞士零售银行业务是集团目前的盈利大户。
  整合之后,集团仍将拥有三个核心部门,但与此前的结构将大不相同。投资银行部和公司银行业务将进行合并,另一部分是私人银行业务和瑞士零售银行业务,同时将会新设立一个业务运营部门,将进行各个私人和机构的资产管理活动。
  在整合之前,瑞士信贷集团旗下有多个部门从事资产管理活动。新的部门,将整合目前的瑞士信贷资产管理业务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另类”投资基金,同时包括由私人银行业务和其他部门处理的基金活动。
  如果格鲁贝尔的想法能够最终实现,那么从瑞士信贷的组织结构上看,就与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瑞士银行(UBS,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越来越相似。在大力削减“第一波士顿”和母公司重叠的业务之后,他希望“使瑞士信贷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进行运作”。
  “第一波士顿”的名字源于1933年,当时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证券机构和大通国民银行的证券机构合并组成了第一波士顿公司,主要经营投行业务。到1988年,成立了现在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瑞士信贷拥有44.5%的股权。1996年,公司进行重组,原先第一波士顿的股东通过换股方式,放弃第一波士顿股权转而成为瑞士信贷股东,而瑞士信贷通过换股,取得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的全部股权。自此,公司进一步演化为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利用多个专业子公司开始从事银行、证券、信托等多种金融业务。
  现在,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这一品牌的高知名度,反倒成了格鲁贝尔改革的障碍。他意识到,瑞士信贷集团的此番调整,不仅仅局限在管理方式上,“也涉及到了企业文化”,“要想创造‘一个银行’的概念,就必须将整个集团看作一个整体”。
  “虽然这意味着最终集团将共享同一名称,但却并不表示将立即改变所有的品牌。”格鲁贝尔说,“这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指望在一个晚上实现。”他保证,整合计划的实施过程,将尽量避免对客户造成影响。
高层许诺获利前景  相对于公司的业绩来说,这一回的裁员并没有成为焦点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早在这之前,这家投资银行近年来已经裁减了数千个岗位。
  最近3年,瑞士信贷在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上的表现,一直落后于竞争对手。虽然2003年公司盈利14亿美元,但根据汤姆森金融信息公司的数据,2000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承销业务在华尔街排名第3,今年则下降到第6;并购业务2000年高居第2,今年排第11位。
  “到2007年,CSFB将力争获得30亿瑞士法郎(26亿美元)的纯收益,同时达到超过20%的投资回报率。”12月7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首席执行官布兰迪道根(Brady Dougan)做出了这样的许诺。要想用3年时间达到这个目标,看起来并不轻松。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去年CSFB的净收入为11亿瑞士法郎(9.5 亿美元),资本回报率为9.6%。
  道根承认,CSFB在市场上的表现,与其他老牌投资银行相比,“差距依然相当大”。事实上,整个瑞士信贷集团去年的股价下跌了6个百分点,在与瑞士银行的竞争当中,落了下风。同样做出承诺的,还有格鲁贝尔。他说力争到2007年,把整个集团的净利润提高至每年80亿瑞士法郎(69亿美元)以上。2003年,该银行净利润为50亿瑞士法郎(43.3亿美元)。
  在“投资人日”当天,瑞士信贷同时宣布,将把今年每股股息提高至1.50瑞士法郎。去年,该股股息为0.50瑞士法郎。
亚洲寻找机遇  “过去的几年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客户需要我们按照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更成熟的服务。”格鲁贝尔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比以前更加集中地整合全公司的力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此番瑞士信贷集团银行业务的合并,投行业务被“重新确定为重点”。核心在于集中资源服务于最有价值的客户,在高回报的领域里保持优势地位。根据瑞士信贷在“投资人日”公布的报告,调整以后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将专注于更集中的业务范围,包括个人理财、衍生品等,这被认为是其最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一些非核心业务将被放弃。
  几个月前,瑞士信贷在上海召开了它的执行董事会议。道根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将投入更多资本,用于为私人股本集团收购亚洲资产提供融资,并为此类收购提供顾问服务。他表示,“在未来几年里,这里将成为我们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点”,第一波士顿会逐渐增加在亚洲的投资,进入私人股本、高收益债券和证券化市场。
  此前,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已先后协助新浪和网易发行了1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协助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30年债券,更是历来中国公司发行年期最长的债券。
  对于中国市场,瑞士信贷明白,它的最大障碍在于现行的监管政策和市场准入制度。令它感到振奋的是,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在8月份获得中国银监会的批准,可以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这使得它领先于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JP摩根等老对手,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衍生品执照的纯投资银行。获得这张执照,意味着可以直接向中国公司销售利率、信用及外汇衍生产品,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已经把眼光投向了中国内地拥有巨额外汇存款的大型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时报》的分析,对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投资银行来说,与股票发行和并购咨询之类的传统获利渠道相比,衍生品交易既不那么费时,又往往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与此同时,瑞士信贷表示,今后私人银行的主要市场,在亚洲、中东、中欧、东欧及拉美,其中亚洲市场的潜力最大,也将是发展的重点。瑞士信贷集团宣称,希望到2007年,私人银行加上公司及零售银行业务,能够实现净收入40亿瑞士法郎 (34.6亿美元)以上,“亚洲是未来12至18个月中的‘最大机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