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
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生存悖论
高校两类人的两种处近:
A:高校教授、博导
主要特征:1.讲不了也不懂三高,通常只给MBA带课;
                  2.自己写不了高深论文,但带的博士生帮写;
                  3.课题多经费足收入水平远比青椒高。
B:高校青椒、讲师
主要特征:1.讲授高校的高端和前沿课程,尤其是给硕博上三高;
                  2.CSSCI已经不足以反映科研要求,目标是SSCI;
                  3.申请课题难,生活压力大,收入水平低。

总结:从概率意义上讲,经济学院,越做简单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高;越做高难度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低。年龄越大的经济学教师,对前沿懂的少挣的多;年龄越小的经济学青椒,对前沿懂的多挣的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06:20
neujine 发表于 2013-10-12 13:47
中国的科研为什么没有太大的进步,就是因为科研经费被学霸们长期霸占着,这些学霸们大都是院长、主任之类的 ...
  那就那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基金委作为革命试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执着于君前一诺 发表于 2013-10-12 16:29
要综合的条件太多了,要不从商吧,有兴趣没?
他已经被制度化了,从商死的更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06:55
一个211本科生的造价是100w,其中学费6000*4自己出,其余的国家出,那么剩下的钱去哪里了?别跟我说本科生的造价不值这么多钱,国家就是投了100w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09:25
确实有些老师基本收入很低的,如果只靠着这些收入估计很难维持较好的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13:36
阳民周刊002 发表于 2013-10-12 16:58
一个重要问题是,你为何选择做老师??谁逼你了???
你这话说的既冷酷无情,又没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21:38

收入,各地情况不一样。
困难,各家情况不一样。
祝楼主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42:22
祝福,会好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49:23
西北望月 发表于 2013-10-12 14:56
首先同情楼主一下,不过感觉楼主自己计划也有问题,造成目前这么大的压力
第一,你账面收入3600,月供2000 ...
比较同意西北望月的观点.
你买房子是个不合适的决定.
你和你的老婆不能够靠一个人的一份工资养活,你的课程应该不多,应该可以想其他办法赚钱,你的老婆也应该除了读书再赚些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56:35
其实其他行业收入低更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03:50
需要养家糊口的读博要慎重,当高校教师一定更要慎重,LZ所说是实情。高富帅等不用为生计奔波者,可以读博当光荣的高校人民教师,埋头科研,实现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07:00
楼主说的是大实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21:21
努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37:34
建议换个单位试试?尽管好不到那里去,但相对会好一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44:29
署名为匿名网友的楼主总结的太好了(如下文所附)。这就是二G场的游戏规则——权力=利益。没办法,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能硬熬。

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生存悖论
高校两类人的两种处近:
A:高校教授、博导
主要特征:1.讲不了也不懂三高,通常只给MBA带课;
          2.自己写不了高深论文,但带的博士生帮写;
          3.课题多经费足收入水平远比青椒高。
B:高校青椒、讲师
主要特征:1.讲授高校的高端和前沿课程,尤其是给硕博上三高;
          2.CSSCI已经不足以反映科研要求,目标是SSCI;
          3.申请课题难,生活压力大,收入水平低。
总结:从概率意义上讲,经济学院,越做简单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高;越做高难度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低。年龄越大的经济学教师,对前沿懂的少挣的多;年龄越小的经济学青椒,对前沿懂的多挣的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45:39
署名为匿名网友的楼主总结的太好了(如下文所附)。这就是二G场的游戏规则——power=benefit。没办法,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能硬熬。

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生存悖论
高校两类人的两种处近:
A:高校教授、博导
主要特征:1.讲不了也不懂三高,通常只给MBA带课;
          2.自己写不了高深论文,但带的博士生帮写;
          3.课题多经费足收入水平远比青椒高。
B:高校青椒、讲师
主要特征:1.讲授高校的高端和前沿课程,尤其是给硕博上三高;
          2.CSSCI已经不足以反映科研要求,目标是SSCI;
          3.申请课题难,生活压力大,收入水平低。
总结:从概率意义上讲,经济学院,越做简单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高;越做高难度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低。年龄越大的经济学教师,对前沿懂的少挣的多;年龄越小的经济学青椒,对前沿懂的多挣的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46:34
署名为匿名网友的楼主总结的太好了,这就是二G场的游戏规则——power=benefit。没办法,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能硬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47:12
署名为匿名网友的楼主总结的太好了(如下文所附)。这就是二G场的游戏规则——power=benefit。没办法,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能硬熬。

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生存悖论
高校两类人的两种处近:
A:高校教授、博导
主要特征:1.讲不了也不懂三高,通常只给MBA带课;
          2.自己写不了高深论文,但带的博士生帮写;
          3.课题多经费足收入水平远比青椒高。
B:高校青椒、讲师
主要特征:1.讲授高校的高端和前沿课程,尤其是给硕博上三高;
          2.CSSCI已经不足以反映科研要求,目标是SSCI;
          3.申请课题难,生活压力大,收入水平低。
总结:从概率意义上讲,经济学院,越做简单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高;越做高难度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低。年龄越大的经济学教师,对前沿懂的少挣的多;年龄越小的经济学青椒,对前沿懂的多挣的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47:30
署名为匿名网友的楼主总结的太好了(如下文所附)。这就是二G场的游戏规则——power=benefit。没办法,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能硬熬。

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生存悖论
高校两类人的两种处近:
A:高校教授、博导
主要特征:1.讲不了也不懂三高,通常只给MBA带课;
          2.自己写不了高深论文,但带的博士生帮写;
          3.课题多经费足收入水平远比青椒高。
B:高校青椒、讲师
主要特征:1.讲授高校的高端和前沿课程,尤其是给硕博上三高;
          2.CSSCI已经不足以反映科研要求,目标是SSCI;
          3.申请课题难,生活压力大,收入水平低。
总结:从概率意义上讲,经济学院,越做简单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高;越做高难度工作的人,收入水平越低。年龄越大的经济学教师,对前沿懂的少挣的多;年龄越小的经济学青椒,对前沿懂的多挣的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51:06
哥也是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赞同,唯一不同的是,哥单身,没有负担,一个人生活还是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52:11
losim 发表于 2013-10-12 18:46
署名为匿名网友的楼主总结的太好了,这就是二G场的游戏规则——power=benefit。没办法,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能 ...
我也非常赞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13:49
西北望月 发表于 2013-10-12 14:56
首先同情楼主一下,不过感觉楼主自己计划也有问题,造成目前这么大的压力
第一,你账面收入3600,月供2000 ...
着急买房没错!现在买更买不起了,涨的太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22:17
没人告诉你读书多就钱多,社会分工把你分到了教书这个岗位上,和其他大部分人是一样的,也别说工资低得活不下去,你现在不是活着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23: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35:44
andacaizi 发表于 2013-10-12 19:13
着急买房没错!现在买更买不起了,涨的太快
既然没错,那就别抱怨了
我一个月月薪1万,也没本事同时供房和养3个不工作的人
中国有几对年轻夫妻敢只让一个人工作养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49:12
做学问的人本来就大多是穷人,可悲的是中国人这种盲目接受教育的观念。
现在基础学科的博士,可以说大部分的生活是惨不忍睹,除了少数学术成就不错的。
不过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的,你以为过去读书人不穷?
穷翰林的说法没听过?
搞学问,从来都是穷的,只不过很多人总以为书读多了就会有钱,结果拼命读书,自己害了自己。
孔乙己说:君子固穷,不是骗你的。
现在要读博,要么就是应用学科的,比如工科、金融、会计之类;
要么你就准备好无恒产而有恒心,有什么可说的。
凡勃伦不免饿死,斯宾诺莎面包都吃不饱,
人家还是响当当的大学者呢。
搞基础学科的学问,就要有穷一辈子的准备,没有那么大的爱好,简直就是自找苦吃,
从前吕思勉先生、钱穆先生,何尝不是清贫一生?
搞基础文科文史哲,你不穷谁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00:10
相信未来会好的
别失去了信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07:09
我似乎有点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07:32
高校青椒需要高层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12:33

真可怜,真不该读博士,更不该当教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