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具体解释了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人员专业化——目前国有银行的领导可以自由转成其他非银行单位领导因此他们对于银行改革或坏账的问题就不是那么着急了反而中国人民银行比国有银行着急。因此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国有银行领导必须决定是否专职留在银行一旦决定就不可再转行也就是必须利用行政命令强迫银行领导人的利益与银行挂钩。
  业务专业化——目前国营银行的贷款人员素质较差其原因是因为个人处理太多不同行业的贷款因此个人无法成为行业贷款专家。银行如何做到贷款专业化呢?那就必须要求各分行从事一两项专业贷款任务进而加强贷款人员专业化培训。
  风险分散化——贷款风险问题一直是国内银行界头痛的问题。未来的贷款必须形成专款专用的形式借款人再也不能碰到钱所有贷款直接打入使用人手中。譬如一笔贷款的三成计划用于购买机器设备七成计划用于发放薪水。正确的做法是由银行将三成贷款直接打入机器设备供货商手中而不经过借款人另外要求借款公司的所有员工到本银行开户而后将七成贷款打入每人账户。如此一来由于借款人碰不到钱,他的倒闭与否和贷款的安全系数脱钩,也就是贷款不贷给单个借款人,而贷给整个社会,包括劳工、供货商等等。贷款越多,贷款的风险摊得越低,而风险的最下限即是这个社会的整体风险。除非这个社会倒闭才会影响到债权。
  信息集中化——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同一家银行两个分行之间的客户信用信息都不太流通给有心人可乘之机。这个现象可以通过信息的集中化处理得到解决。全国各个银行的信用信息必须汇总至一个中央处理系统存盘未来个别银行可以通过缴费方式而使用该系统。
  贷款零售化——国营银行的经营方式是吸收零售存款后再用批发方式贷放给国有企业因此存款和贷款风险期限不吻合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另外很多国营企业因为绩效不好所以还款能力低更给国营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解决的办法应当是将零售的存款转贷给信用良好的零售借款人。但银行本身由于人手不足市场不熟因此也很难找到信用良好的零售借款人。建议仿效香港财务公司的做法由银行将贷款批发给银行所属的财务公司而后再由财务公司转贷给零售客户。但是财务公司的资格认定相当重要原则上财务公司应该对银行款项给予某种担保并对分割的小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例如A财务公司专业从事某社区的汽车贷款,而B财务公司专做某小区的房屋贷款等等。
  郎咸平表示,他对内地银行业改革的观点已经相当清楚煛国外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没有什么好学习的。以花旗银行为例利益群体挂钩和关联贷款是该行而且也是全世界其他银行的经营准则。至于媒体常谈的银行风险控制问题基本上取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银行本身关系不大。其他例如贷款审核和流程监控等问题对银行业而言是相当简单的花费无多就可以买到相应的软件根本不需要用国有股股权来交换这么简单的东西。我认为政府应该及早放弃引入国外金融机构的思维而应针对前面所讲的五大原则进行银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