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周四表示,中国面临经济增长过热及通货膨胀隐忧,应把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作为宏观紧缩政策的内容之一。
OECD将其对中国2007年的全年经济增幅预期从先前的10.4%上调到了11.4%,对中国2007年全年的消费品价格涨幅预期也从1.8%上调到了4.5%,与中国的官方预期基本一致。
OECD在其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中称,中国的剩余产能已经用光,经济正开始走向过热。这一看法与世界银行在9月份发布的报告中的观点相同。
近来要求中国加速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以及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日益加剧。美国官员可能会在下周召开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ino-U.S.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中再度敦促人民币升值。
中国政府周三宣布从明年起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尽管中国认识到通货膨胀压力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并未说明人民币升值将在紧缩政策中发挥多大作用。
OECD称,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了,但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却有所下降。
OECD表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需求过剩的境地,同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带来的货币总量扩大的压力也在上升。如果这一情况持续下去,并且食品价格涨势不能有所缓和的话,那么势将带来通货膨胀风险。
OECD将其对中国2008年的GDP增幅预期从10.4%上调到了10.7%,同时将对中国2008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从1.5%上调到了4.0%。
OECD预计,中国2009年GDP增速可能放缓至10.1%,通货膨胀率则可能降至3.9%;较高的物价和工资水平或对中国出口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但不足以对企业盈利和出口这些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构成显著影响。
OECD表示,尽管2009年GDP增长会有所放缓,但其放缓的程度还不足以消除经济中的过剩需求,非农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会上升。
与中国政府一样,OECD更多关注国内经济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不是全球经济放缓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OECD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那种希望借助全球经济放缓来缓解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OECD还表示,持续的通货膨胀可能会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推波助澜,从而进一步加大资产价格及经济活动急剧萎缩的风险,给银行业带来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