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11-18 23:31:37
不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00:21:23
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00:35:20
sageboy33 发表于 2013-11-18 11:32
博士越来越难考了,年龄大了干什么事情都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是还是想考
吼吼,就一个理由,当高校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1:47:19
rayray1993 发表于 2013-11-19 00:35
吼吼,就一个理由,当高校老师
祝你早日圆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1:48:58
天心风云 发表于 2013-11-18 21:43
兴趣,平台,自由
此理由高度概括,及其有内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1:50:41
chinaldf 发表于 2013-11-18 19:16
怀着喜欢校园的想法,结果发现校园远比公司丑陋!怀念上班的日子,后悔,非常地后悔!
高校需要去行政化,否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1:51:49
bearlc01 发表于 2013-11-18 20:41
为了当老师,进来才发现想在老师这个职业上混好应该去做海龟。。。
其实土鳖也有混好的,不用跟海龟比,只要能混得过去就行。我是这么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1:53:22
chinaldf 发表于 2013-11-18 19:31
现在发现学术圈的急功近利比生意场还厉害!
其实哪里都差不多的,只是学术圈的显现出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1:54:25
chinaldf 发表于 2013-11-18 19:30
可能我个人的情况非常特殊,确实不适合读博。高学历对我而言毫无意义,也很难去改变目前的工作。年龄太大了 ...
你的这种想法很特殊,怎么说也是有追求的人,佩服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1:55:47
liaoqiumin 发表于 2013-11-18 16:12
原因未必是单一的。我读博士,因为从小就喜欢读书,除了读书别的不擅长;当然读书相对牛人来说也不擅长。
...
概括得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9 16:55:56
zxp5799873 发表于 2013-11-18 23:30
读了对不起自己
主要是现在在高校人事部门实习觉得硕士和博士待遇差太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0 10:03:53
低浪 发表于 2013-11-18 10:53
有道理!
其实读博就是一个潜在收益与机会成本的权衡过程!
读了这么多帖子,就是没怎么看到收益,都是唱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0 12:07:23
进高校的必然选择,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0 19:04:25
我也想读博,目的是为了以后留在学校里工作,求各位大神给点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3 00:32:59
我觉得读博,或者说,学习,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只不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对应于不同的思考模式。应该说大学之前,包括本科,我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即使你有自己的思考,你思考的结果也可能是前人已经有过的,并且这样一种思考的结果并不必然具备“创新性“。我的意思是,前人的思想可能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这时你思考的结果只是说你把这种影响的具象地表现了出来。而读博,或者说做科研,是真正需要你自己独立地去思考,因为你很可能面对的是前人没有遇到过或者说遇到了但未解决的问题。当然了,这样的一种思考是孤独和痛苦的,但是,他带来的快乐却是纯粹的,就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其实,小弟现在只是一名弱弱的大三学生,学的是金工专业。这一段时间在准备明年的夏令营论文,所以看了比较多风险溢出方面的论文。我的体悟是,科研是在发现世界的规律。这个规律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时变的。就好像做风险管理,就是要找寻不确定性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就是规律。
事实上,我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人们只能基于现象去理解世界,这样的话,我们也就无法从现象去验证世界的本质。再拿我们做数据挖掘举例子,事实上,我们只是通过数据表象这个现象去推测其真正的运行规律,但是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达到了本质层面,因为我们所能看到和理解的都是非本质层面的存在。
而正是基于因为我这段时间看论文的感悟,以及其他的三点原因,才坚定了我做科研的决心。
其一是,一本类哲学读物,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
其二是,一门数学课程,《泛函分析》;
其三是,我与一名学建筑的朋友的交流。
第一和第二点,分别阐述了哲学和数学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追求事物本质、探索运行规律。同时我还发现,很多经济学的方法、理论,比如科斯的企业理论与张五常的企业理论在企业最有规模上的冲突、计量的正交分解、金融经济学的定价思想,都可以从数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角度来进行理解或解释。或者说,他们只是同一本质,在不同抽象层面上的表现。我甚至还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世界是存在同一本质的,而事实上,这就是哲学研究的最重大的命题。
关于第三点,我向学建筑的同学阐述经济学或者说金融学的思想,他向我表述他对于建筑的理解。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所代表的基本思想经过我们两个幼稚大学生的表述之后,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即都是关于规律的探寻及构建。而这也让我更加坚信,世间万物是存在同一根源、本质规律的。
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去发现这一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3 07:36:50
lycory 发表于 2013-11-23 00:32
我觉得读博,或者说,学习,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只不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对应于不同的思考模式。应该 ...
厉害!找到读博的理论根源了,很深刻!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3 08:40:29
我是为了混文凭,在高校上班没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3 08:53:40
zhwhappy 发表于 2013-11-23 08:40
我是为了混文凭,在高校上班没办法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3 23:04:03
pkdell 发表于 2013-11-20 10:03
读了这么多帖子,就是没怎么看到收益,都是唱衰的。。
我觉得学习,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只不过不同层次的学习,对应于不同的思考模式。应该说大学之前,包括本科,我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即使你有自己的思考,你思考的结果也可能是前人已经有过的,并且这样一种思考的结果并不必然具备“创新性”。我的意思是,前人的思想可能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这时你思考的结果只是说你把这种影响的具象地表现了出来。而做科研,是真正需要你自己独立地去思考,因为你很可能面对的是前人没有遇到过或者说遇到了但未解决的问题。当然了,这
样的一种思考是孤独和痛苦的,但是,听说它带来的快乐却是纯粹的,就像是回到了童年的你赢得一个棒棒糖,或者说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这一段时间看了比较多风险溢出方面的论文。我的体悟是,科研是在发现世界的规律。这个规律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变化的。比如说做风险管理,就是要找寻不确定性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就是规律。事实上,我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规律可能只是伪规律,而这种规律是否是本质层面的,我们是无法验证的。这是因为人们只能基于现象去理解世界,这样的话,我们也就无法从现象去验证世界的本质。再拿数据挖掘举例子,事实上,数据挖掘也只是通过数据表象这个现象去推测其真正的运行规律,但是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达到了本质层面,因为我们所能看到和理解的都是非本质层面的存在。但是既然如此,这种工作有何意义?我想起马亚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当然也可能是她引用别人的话,即“对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和读写能力一样重要”。这句看似莫名的话,其实有深刻的意义。
这段时间其他的一些感悟来源于以下素材:
其一是,一本类哲学读物,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
其二是,一门数学课程,《泛函分析》;
其三是,我与一名学建筑的朋友的交流。
关于第一和第二,我不能说自己对于哲学和数学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至少,我开始领悟他们之间的一些东西。在我看来,第一和第二分别阐述了哲学和数学的基本思想,而这种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追求事物本质、探索运行规律。同时我还欣喜地发现,很多经济学的方法、理论,比如科斯的企业理论与张五常的企业理论在企业最优规模存在性上的冲突、计量的正交分解、金融经济学的定价思想,都可以从数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角度来进行理解或解释。或者说,他们只是同一本质,在不同抽象层面上的表现。我甚至还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世界是存在同一本质的,而事实上,这就一存在性命题就是哲学研究中最重大的命题。有趣的是,我自我矛盾了,因为我之前表达的观点是真相是不可知的,这样的话,我们也就无法验证任何本质层面上的命题。
关于第三点,有一次和朋友畅聊到深夜,我向学建筑的同学阐述我对经济学的理解,他向我表述他对建筑学的感悟。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两门研究标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所蕴含的基本思想经过我们两个幼稚大学生的表述之后,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即都是关于规律的探寻及构建。而这也让我更加坚信,世间万物是存在同一根源、本质规律的;而事实上,这也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矛盾及否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