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电力紧缺的非洲大陆,20岁的威廉•坎关巴(William Kamkwamba)有一个梦想:利用风力造福自己的祖国马拉维。
迄今为止,他已经利用蓝桉木树和自行车零部件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三架风力发电风车。其中最高的一架高39英尺,耸立在这个经常刮风的村庄中。随着风车嚓嚓地转动,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向了坎关巴家里仅有的几件电器上──10个6瓦灯泡、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收音机。这架风车甚至还吸引来了附近村庄的访客。
坎关巴自学成材,自从在一本旧教科书上看到一张风力发电风车的图片后,他便自己开始动手钻研。眼下,他正为一架风车的设计图纸忙碌着,这架风车输出的能量足以完成从井里汲水以及为马斯塔拉村(Masitala)提供照明的任务。马斯塔拉村共居住着大约60户人家。
坎关巴的下一个愿望是为马拉维各地的其他村庄修建更多的风车。看好坎关巴前途的投资者们已经将他送入学校深造。
坎关巴这样解释他如何想到了风力发电。“我当时在思考关于电力的问题,在思考我希望家里有些什么东西,在思考‘我能做些什么呢?’”
为了满足自家日益增多的电力需求,坎关巴新近安装了一台从商店里买来的崭新的风力发电风车,位置就在院子里那台最高大的风车旁边,他还安装了太阳能板。坎关巴手中还有另外一台尚未打开包装的风车,他将把这台机器安装在70英里以外他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Lilongwe)的住处。坎关巴现在正在利隆圭求学。
几年前,坎关巴为马斯塔拉村的小学建造了一架风力发电风车,并用这台设备开设了一门有关风车建造的课外课程。最近,坎关巴主动提出帮助村里一个维修工建造一台风力发电风车。
发展经济学家对“能源贫困”这个课题抱有极大的兴趣。所谓“能源贫困”是指世界贫穷地区现代燃料和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坎关巴家的风车将这里变成了好事者的驻足地:那些穿越马拉维贫瘠平原的人们不时到访此地。坎关巴家的几间砖房居高临下地建在村旁的一座小山上,如今村民们经常爬上土坡给自己的手机充电。
吸引这些人纷至沓来的就是用蓝按木树枝捆扎而成的一个塔楼。从远处看,它很像是一座破旧的石油钻机井架。坎关巴利用压平的塑料管做出了扇叶片。而涡轮则来自自行车零部件。风刮起来时,扇叶片飞速转动,以至于整个塔楼都在剧烈地前后摆动。
坎关巴对风力的迷恋始于六年前。因为家里负担不起每年80美元的学费,他辍学了。
坎关巴帮助家里耕种花生和大豆,在农闲的时候,他就会捧起书本。他无意中在一本捐赠给当地图书馆的教科书上看到了风力发电风车的图片,于是开始自己建造风车。在父母和马斯塔拉村的其他村民看来,这似乎是在浪费时间。
他的妈妈艾格尼丝•坎关巴(Agnes Kamkwamba)说,“我们起先嘲笑他,我们觉得他做的这件事毫无用处。”
当他将自己的风车和一根细铜线,一块汽车蓄电池,以及家里主要居室每个房间的灯泡连接起来的时候,嘲笑声也戛然而止。
坎关巴的家人很快开始享受现代生活的种种乐趣:一台收音机,还有最近添置的电视机。他们不必再用煤油灯了。坎关巴的六个姊妹中有两个为了学业常常要熬到深夜。
坎关巴的妈妈说,“我们的生活现在更快乐了。”
欣赏他的人也接踵而至。去年11月份,马拉维教育家哈特福德•麦卡齐默(Hartford Mchazime)听说了风车的事情,于是和一些记者开车来到坎关巴的家。这则消息在博客圈发布以后,一些在非洲寻找新想法的企业家锁定了坎关巴。这个名为TED(TED代表的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组织经常邀请前美国副总统戈尔(Al Gore)和U2乐队主唱波诺(Bono)这样的人物与会。今年早些时候该组织请坎关巴参加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议。
6月份,坎关巴在坦桑尼亚的一次TED会议上登台讲话。他在欢呼声中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说道,“我得到了有关风车的信息,我努力尝试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会议之后,一个企业家团体以及非洲博客写手和风险资本家们允诺负担坎关巴的教育费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坎关巴讲话时眼中含着泪光。
坎关巴的资助者还向他提供了许多新的科技产品,包括一部带有嘻哈音乐铃声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和一个iPod音乐播放器。(美国女歌手凯莉•克莱森(Kelly Clarkson)的Breakaway是他现在最喜欢的歌曲。)这些资助者还将他家的电线线路重新布置,将坎关巴自制的开关装置换成了触发器零件。
他们出资让坎关巴进入首都利隆圭的一所收费不菲的国际学校就读。这所学校的学生多是外国使节和援助人员的子女。不过,对坎关巴的一根筋以及人们对他的关注,坎关巴的老师洛莱丽•麦克莲(Lorilee MacLean)有些担心。
麦克莲最近表示,“我不希望人们将他看作是‘风车制造者’。”坎关巴静静地做着家庭作业的时候,他的同学们却在忙着聊天或者是查看Facebook档案。
坎关巴教会了家人在他离家上学时如何修理风车。他的姊妹多丽丝(Dolice)和堂兄弟杰弗里(Geoffrey)可以飞快地爬上在风中摇摆不定的塔顶进行维修。
经常会有好事者来到坎关巴的家──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悄然而至。对于这个内敛的家庭来说,这些访客令他们不安。
一天下午,两个马拉维的医疗工作者来到这里,并见到了坎关巴。坎关巴的家人迅速走开,只留下特意为此行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两人尴尬地站在院子里。
其中一个人终于开口了,“我们听说了风车,希望能亲眼看看。”坎关巴走过来和他们握手,很快又走开去招呼另一个访客。
嫉妒在这一地区是社会的禁忌,不过在温贝(Wimbe)工作的教育家弗雷德•姆瓦勒(Fred Mwale)说,坎关巴一家的好运气引发了一些压力。马斯塔拉村地处温贝管辖范围内。
他说,“人们确实希望自己也能碰上这样的好事。他们来到这里欣赏一番。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也能造一架风车,那么也能得到一样的资助。”
在山下,村里的维修工在秘密研究过坎关巴的风力发电风车后,开始建造自己的风车。一阵大风吹掉了风车的扇叶片,他最初的几次努力也随之化为泡影。坎关巴提出帮助他重建,不过并没有得到回应。
坎关巴说,“我在等着看他是不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