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高校接连发生研究生轻生事件,使我们感到痛心不已。作为当代知识精英,他们生命的逝去既是其本人及家人们的悲哀,也是我们全社会的悲哀,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再次对生命意义进行反思。人生意义问题不只涉及研究生,它更是全社会所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宇宙的一个奇迹,尽管是亿万众生中的一个,正可用微渺来形容,但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和各自命运的沧桑,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人的内心都铭刻着人类有史以来抹不掉的记忆——集体无意识。她像一杯醇酒,散发着生命的芳香;更像一枝花朵,美丽而素朴;她更是绚烂的彩霞,广阔的天空……
诚然,每个人于生命旅程中都会遇到挫折,都可能有落入人生谷底的时候,然而,挫折才是坚强的先导,谷底正是上升的起点。身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会遇到种种巨大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事业的压力,生活中的压力……诸多生存压力,会使人慨叹我们的生命真难以承受如此之重;但相反,悠闲懒散的生活,同样使人无法忍受生命之轻;而适中的压力即有些人所谓可变为动力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显然不是为人们量身定作的。
由于历史等原因所造成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在我们社会中确实表现得如此突出,人口众多带来的激烈竞争正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长足进步而持续增大。事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等生存压力,这些生命体验是前几代人所不曾有的,但前人生存过程中的种种险滩恶境亦非今人所经历和想象。人生本来是需要体验种种困苦的,人生中并非都是阳春白雪的优美,并非都是花前月下的缠绵……君不见自然界中也时常出现暴风骤雨、山洪水害,但狂风巨浪、惊涛拍岸也能成为哲人眼中的崇高和壮美,这正是生命的力量所为;而社会中的苦难、频繁灾难,尤其是人为的动乱和战争,每一次发生都摧残不可数计的生命,这都显示了人类未进入理想社会之前的局限和幼稚,但同时也促使着哲人进行深刻反思和寻求永葆人类和谐共处的良策。
“他人即是地狱”的说法虽源于某西方哲人之口,他所讲的是当今某些社会人们在进行人生选择之时会与他者产生利益的对抗和冲突,会发生财富、土地、权势、爱情等等的激烈争夺,这确是某些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但此言亦与他观察世界的视角及言时心境密切相关,或为其性格所致,因而有“哲学亦为哲人本人之哲学”的说法,但他未看到任何社会都有充满亲情的方面。松下幸之助每日都以感恩的心境营造着他巨大的电器王国,在他看来,社会每一个人都是他生命的助缘、事业的协助者,这种情感确是他在深涉社会后的真实体验而非空穴来风。由此可见,“存在即被感知”,人亦生活在他本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目前社会种种压力的显现,我们若换一角度来看,正是升平之世产生的所谓“弊端”,若以宽阔的心胸、甚至是以充满喜爱之情去迎接压力,消融压力于旺盛的生命之中,我们会有另一番感悟。这并非是我们内心已扭曲,而是我们在以更高的视域来观察社会与人生:虽然生存竞争中我们有可能出现种种“闪失”、甚至“失败”,然而,这些“闪失” 和“失败”也往往是他人成功的助力之基。我们若真正具有“民胞物与”之情怀,则我们同胞的成功与我们的成功有多么大的不同呢?而社会确是在进步了,是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了,个人“闪失”与“失败”的代价比起社会整体的成就来说是微乎其微的,我们亦能在社会和他人的进步中得到补偿与宽慰。而我们若在历史进程中付出了个人的智慧、才能与爱心,不管是依于个人判断而言的“成功”或者“失败”,我们就不愧于这一时代,不愧于为我们生命付出如此之多的人们的恩泽。
即使面临众多压力,我们也实在没有权利自行毁灭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对于个人来说好像是独立的和能自我掌控的。但应该清楚的是,我们的生命从来都不属于个人,我们每个人都生存于一张巨大的、多维的社会网络之中,每个人都是这张网的一个节点,即你、我、他都并非无所关联,而是紧密相连。虽然“民胞物与”是中国古代哲人对美好社会理想关系的憧憬,但这种憧憬并非随意杜撰,而是有其深刻的本体论及伦理意义的。我们的生命并非只属于自己,她还是我们亲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成员,生命只有在社会中及他人中才有意义和价值。从呱呱坠地到逐渐成人,一个人的生命饱含着父母至亲的恩泽与关爱、老师的哺育与栽培、社会的培养与期待,……我们生命中蕴含着太多人的爱和心血;我们无权随意毁坏这一凝聚他人生命心血的结晶。
更加关注生命价值与尊严、并为社会奉献才智的人一般可列为社会精英。但平凡的生命在我们的世界中亦随处可见,平凡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为他人所不知的存在价值——或为他人之年迈之父母,或为他人之至爱亲朋,或为父母的亲爱宝贝——虽然在他人眼中或许是于社会无所作为的人,但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不管其是精英还是平凡。每个人都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虽然生存的价值在不同人类个体相较起来有大小差别之不等。平凡者并非从来就想平庸地生存直至生命终结,是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缘造就了每个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不同选择。
任何生命的存在都应有足够的尊严,但尊严的获得是要付出种种代价并需要种种条件的,包括社会应提供的条件在内。一般说来,积极的事业进取、超出常人的劳作艰辛,具有超众的人格魅力,等等,都能维护生命的尊严,并能获得更多的尊敬。但很多时候也并非完全如此,而社会种种现实问题的存在也往往是不能保证尊严获得的原因之一。追求完美社会是人类自古至今的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现实之中的美是残缺的,美并非纯美,而正是由于残缺才显示了美的真实性和美的崇高性,馨香的美是基于淤泥之中并超越其上的。社会完美既非现实,若有朝一日完美出现了,人类也会丧失对完美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种种追求正是伴随于为实现完美而奋进的过程之中的。
似乎说者轻松,但当各种压力连同危机不断袭来,生命之舟接连触礁的时候,当事者内心便没有如此轻松。彷徨是无济于事的,内心激励抵制也会适得其反而使危机变得会越来越重,生命正承受如此巨大的挑战。怎么办?此时理性的力量在危机重压之下愈显微弱,放弃、毁坏自己生命的念头会逐渐萌发,为轻生而寻找的理由也会一条条出现。此刻,只有将自己的身心真正融入到,确切地说是回复到本来之真相——我与他人同体的“民胞物与”的境界,才能真正避免惨剧的发生。正是从此刻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人的存在和福祉,并且真正从内心说服自己,正是这一念的剧转,才使我们在更高、更真实的境界之中获得了重生,生命的超越正在此刻出现。此时,蓝天是如此地蓝,花儿是那样地鲜艳,溪流中的鱼儿游得是那样地悠闲,大地的绿草也在散发阵阵芳香,……而我们的生命也正融于那久违的大自然中,逍遥而欢畅,美丽而散脱。
然而正是这一转念,并非轻易做到。“我生为何”的问题虽在平时不为人所关注,但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确显得如此重大。平日一点一滴朝向“民胞物与”境界所发言行及内在体验的不断累积此刻才能积聚成为转念的强大动力。可见,平时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把自己生命的意义融于他人的生命之中时,我们就再也没有理由来随意轻贱和破坏她,因为我们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和价值全赖于我们的存在使他人生命意义得以彰显,熠熠闪光的生命是由你、我、他共同组成的生命整体。
让我们以微笑、爱心、才智去迎接每一天的朝阳,不管生命中何时出现暗礁、低谷,我们都以平常之心去观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是我们生命之醇酒将要散发醇芳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当我们年迈之时再回首这些已逝去的人生中的一个个危机时刻,我们都会自豪地说正是有了这些才造就了我们生命的灿烂与辉煌,因为正是为了更多的人、为了于“民胞物与”境界中的所有人也包括自己,付出了我们的才智与热情、爱心与希望。(作者系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