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烃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一般简称BTX(Benzene,Toluene,Xylene),是化纤、工程塑料及高性能塑料等的关键原料,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器产品和移动通信等领域,目前我国芳烃年消耗量超过2000万吨,其中对二甲苯(PX)占BTX消费总量的45%左右,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传统芳烃制造97%以上来源依赖于石油原料,随着石油资源的越来越短缺,芳烃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以二甲苯为例,2012年我国进口量为620万吨,进口依存度约45%。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原来的芳烃增产道路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考虑到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现状,煤制甲醇再制烯烃芳烃的未来值得看好。
图1:甲醇制芳烃将打通聚酯产业链

甲醇制芳烃(MTA)是指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芳烃的过程。理论上约2.5吨甲醇就可以生产1吨BTX;但是实践中由于副产物的存在,通常需要3吨以上甲醇才能获得1吨BTX。清华大学化工系研发团队通过对甲醇芳构化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催化特性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开发出高活性、高选择、宽温域的甲醇制芳烃催化剂。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以双段流化床为基础的环流化床连续反应再生技术,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该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核心流化床装置操作非常平稳且弹性大,连续化与自动化程度也很高,甲醇可以实现完全转化,3.07吨甲醇就可以生产1吨芳烃,并副产大量氢气,工艺废水不含氨氮,废气不含硫氮。副产的大量氢气以及部分低碳烷烃还可作为生产甲醇的原料,这极大降低了甲醇制芳烃的原料消耗。
2011年3月,华电集团在陕西榆林启动300万吨/年煤基甲醇制100万吨/年芳烃项目,一期先行建设万吨级煤制芳烃中试装置。项目采用清华大学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技术。2013年1月13日,此万吨级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在榆林榆横煤化学工业园区获得成功,第一次投料原料甲醇转化率高于99.99%,油相产物中甲基苯(主要指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的含量达到90%以上。截止1月15日,工业试验装置实现了一次点火成功,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打通关键流程。华电将于年内在陕西榆林煤化工基地启动世界首套百万吨甲醇制芳烃工业示范装置。该基地届时将形成年产1000万吨煤炭、300万吨煤制甲醇、100万吨甲醇制芳烃和12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产能。
在经过了过去5年国内甲醇产能高速增长后,我们预计非烯烃配套产能增速将逐步放缓。1、过去5年甲醇企业开工率不断下滑,盈利不佳导致煤制甲醇投资热情下降;2、ZF已意识到甲醇产业产能过剩现状,并政策性限制产能无序扩张;3、“十一五”期间新建的大型装置集中投产期已过;4、中国主要进口来源中东地区无大规模扩产能计划,进口冲击不会更大;5、焦炉气制甲醇产能规模较小,普遍单套装置规模在10~30万吨,只有产能在60万吨以上的中大型焦化厂才适合建设,产能难以短时间内大幅增长。
国家发改委2012年10月颁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新建或扩建天然气制甲醇项目”、“以天然气代煤制甲醇项目”被列为禁止类。从而使得天然气制甲醇几乎没有新增产能。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下发的《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以及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共同编制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今后将禁止新建100万吨以下煤制甲醇项目。100万吨以上煤制甲醇项目投资额在一般40亿元以上,甲醇装置大型化趋势明显,行业将告别无序扩张,煤制甲醇新增产能将严格受限。
图2:2012年年中之前煤价位于高位

图3:开工率不断下滑一位企业盈利面不断缩小

图4:2011、2012年中国甲醇产能高速增长
